发布时间:2014-07-09 11:35 原文链接: 人类肠道微生物基因集为研究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7月7日,由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李俊桦为第一作者,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人肠道微生物组参考基因集》研究成果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这是“华工—华大”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学子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第二篇文章。

  据介绍,人类的肠道中有大约1000种到1150种细菌。这些肠道菌群与人体互利共生。但目前对这些细菌的基因信息“登记”很不完善,影响相关研究的深入进行。

  科研人员基于249个新的测序样本和之前已公布的1018个人体肠道微生物样本,加上511株与人肠道密切相关的已测序原核微生物的基因组信息,构建了一个高质量、近乎完整的人类肠道微生物基因集数据库,是迄今为止最具代表性、最高质量、近乎完整的人类肠道微生物参考基因集数据库,为进一步研究人类肠道微生物提供了全面而精准的数据支持,对推动不同人群之间肠道微生物的遗传变异研究以及人类健康和疾病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揭示糖浆在微生物修复Cr(VI)污染地下水中的电子传递机制

地下水中的铬(Cr(VI))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巨大危害。微生物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Cr(VI)污染地下水修复工程。糖浆作为制糖业的副产品,因其成本低和生效快,目前成为了主流生物修复碳源之一。但糖浆成分......

剖腹产不会让婴儿错过来自母亲的必要微生物

英国和荷兰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即便是剖腹产婴儿也不会错过必要的微生物,虽然剖腹产婴儿在出生时吸收的母亲肠道微生物确实较少,但母亲能够通过母乳喂养等补偿途径将微生物转移给婴儿。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细胞宿主......

长期施肥驱动黑土微生物介导土壤磷循环方面取得进展

在集约化耕作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施肥是快速补充土壤养分的重要途径。不同培肥管理形成各自土壤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种群。在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继续推进化肥减量化、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构建......

新技术让微生物与化肥不再“水火不容”

化肥盐度指数高,对农作物有益的微生物难以在高盐环境中生存,这是常识。如今,一种新技术正破解“化肥与微生物难以兼容”这一难题。2月11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为组长,由山西农业大学校长张强研究员、北京农......

未来我们吃的“肉”可能是微生物造的

发酵蛋白中的蛋白含量高达40%—80%,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等,且不含胆固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加友好。李德茂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

植物微生物互作对森林磷限制的缓解机制揭晓

近日,《新植物学家》发表了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刘玲莉团队的最新研究,他们发现热带森林中植物受到的磷限制通常高于温带森林,但物种之间和站点内差异很大。分布于不同纬度的森林生态系统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磷限制,......

北京大学揭示地表矿物微生物有机质耦合作用

一直以来,地表矿物、微生物与有机质之间内在作用机制,特别是矿物风化作用在微生物激发效应中扮演的角色始终未被揭示与认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鲁安怀教授和方谦博士课题组与合作者日前于《自然·通讯》在......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何以实证人类演化史?

位于湖北十堰郧阳学堂梁子遗址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于2022年12月提取出土,这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该发现是2022年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之一,入选中......

沈阳生态所在共轭二烯烃厌氧微生物转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1,3-丁二烯(1,3-Butadiene, BD),作为最简单的共轭二烯烃,被广泛用于橡胶、热塑性树脂及尼龙等合成,其年产量仅在美国就高达10-50亿磅。汽车尾气、烟草烟雾、塑料或橡胶设施......

春早科研忙,微生物工程研究要趁早

春早人更勤,奋进正当时。“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我们团队将兵分三路分别去陕北油田采油区、红碱淖湖区和盐碱地治理示范项目试区再次观测、取样,团队成员黄明刚正月初十已前往油田现场,而于烽、郭彦钊、齐飞等年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