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7-18 15:18 原文链接: 固态纳米孔:下一代DNA测序技术原理、工艺与挑战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

  生物通报道:固态纳米孔测序技术作为新兴的第四代 DNA测序技术, 具有低成本、高读长、易集成等优势. 如今,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飞速发展, 小型化、高速度、大通量的纳米孔测序芯片的实现成为可能. 相比传统的测序技术, 固态纳米孔测序技术在成本、速度等方面有着十分巨大的优势. 然而, 作为一种新兴的测序技术, 固态纳米孔在制造、测序、集成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挑战.来自中科院的学者就这一方面发表了综述,主要介绍了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原理、制备工艺和面临的挑战, 并展望了未来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发展前景。

  DNA 测序技术作为人类探索生命秘密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生物、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的技术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自从诞生以来, DNA测序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代技术的变革. 第一代技术使用的是1977年Sanger等人发明的链终止法或Maxam和 Gilbert发明的链降解法, 因为其超高精度并可以从头测序、从头组装的特点, 以此为基础的毛细管电泳测序方法在特定领域仍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第二代技术作为目前市场上主流的 DNA 测序技术, 较第一代测序技术而言, 测量通量明显提高. 如Roche454 公司的 GS FLX 基因测序系统, Illumina 公司的 HiSeq/MiSeq/Genome Analyser 系统, Life Technologies 公司的 5500xl SOLiD 系统. 此外, 被称为第2.5代的Helicos公司的HeliScope系统在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了单分子测序的概念, 在速度和成本方面较之前有了一定进步.

  第三代技术以Pacific Biosciences 公司的 RS 系统为代表, 以单分子实时测序为主要特点, 对零模波导中的单个荧光分子进行高灵敏度检测, 从而快速获得 DNA序列信息.

  纳米孔测序技术属于第四代测序技术, 其通过物理方法, 无需生物化学预处理而直接对 DNA 序列进行读取, 正向着高通量、高读长、低成本、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纳米孔测序技术原理

  纳米孔测序方法不同于其他测序方法, 不需要对 DNA 进行生物或化学处理, 而采用物理办法直接读出 DNA 序列. 其原理可以简单的描述为: 单个碱基通过纳米尺度的通道时, 会引起通道电学性质的变化. 理论上, A, C, G, T 4 种不同的碱基化学性质的差异会导致它们穿越纳米孔时引起的电学参数的变化量也不同, 对这些变化进行检测可以得到相应碱基的类型.

  目前用于DNA测序的纳米孔可以大致分为2类生物纳米孔和固态纳米孔. 由于 DNA 链的直径非常小(双链 DNA 直径约为 2 nm, 单链 DNA 直径约为1 nm), 所以对所采用的纳米孔的尺寸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生物纳米孔多采用的是α溶血素(一般嵌入在双层脂膜当中), 其最窄处直径尺寸约为 1.5 nm,恰好允许单链 DNA 分子通过, 并且大小严格一致。

  然而生物纳米孔在膜稳定性、 电流噪声等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 牛津纳米孔公司在蛋白纳米孔的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他们的GridION和MinION系统就是基于蛋白纳米孔的测序平台. 固态纳米孔主要是利用硅及其衍生物制造而成, 一般使用离子束或电子束在硅或其他材料薄膜表面钻出纳米尺度的孔洞, 再进一步对孔的形状和大小进行修饰而成.

  相比于生物纳米孔, 固态纳米孔在稳定性、电流噪声、工艺集成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但是因为受限于如今的半导体工艺制造水平, 固态纳米孔的制造还较为复杂与昂贵.

  固态纳米孔工艺

  固态纳米孔的制作与半导体工艺的结合使得DNA测序芯片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2001年, Li等人使用聚焦离子束在 Si3N4 薄膜上制作出了直径61 nm 的孔, 随后又采用 Ar将孔径缩小到了 1.8 nm.2003年, Storm等人用高能电子束在SiO2薄膜上制作出了直径 2 nm 的孔. 如今, 人们已经可以在很多材料上制作出亚 10 纳米尺度的固态纳米孔, 例如,SiNx, SiO2,SiC

  , Al2O3等. 此外, 石墨烯因其本身超薄的结构和特殊的电子特性也作为薄膜材料的一种新选择, 它的超薄的单原子层结构十分适合隧道电流的测量.

相关文章

研究提出适用中国人群肿瘤突变负荷检测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信息管理与数字健康研究团队与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推荐思想的数据特征与检测策略动态适配的肿瘤突变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元学习框架,根据测......

看国产纳米微晶玻璃如何造就

砸核桃、敲钉子、用沙子磨、用汽车轧……近期,某款华为手机经历极限测试后,屏幕仍完好无损的视频,在网络上火热传播。一块薄薄的手机屏幕,为何如此坚劲?关键是其盖板采用了国产纳米微晶玻璃。纳米微晶玻璃实现国......

关键一步!超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带制备迎来突破

3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史志文、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MichaelUrbakh、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教授丁峰和武汉大学教授欧阳稳根合作,开发了一种生长石墨烯纳米带的全新方法,实现超高......

最新研究发现:水烧开后过滤再喝可防止84%的纳米/微塑料摄入!

在日常生活中,纳米/微塑料颗粒(NMPs)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NMPs似乎无处不在——水、土壤、空气,甚至是人类心脏、胎盘中。它们不仅对生态系统构成威胁,也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潜在影......

NatureMaterials|南京邮电大学汪联辉/高宇/晁洁智能DNA纳米器件,精确溶栓!

南京邮电大学汪联辉、高宇及晁洁共同通讯在NatureMaterials在线发表题为“AnintelligentDNAnanodeviceforprecisionthrombolysis”的研究论文,该......

有望治疗耐药菌感染,纳米“光镊”可捕获和操纵噬菌体

近日消息,瑞士和法国科学家携手,开发出一种芯片上的纳米“光镊”,能以最小光功率捕获、操纵和识别单个噬菌体,有望加速甚至改变基于噬菌体的疗法,治疗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感染。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

年度盘点:2023年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初现曙光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起病隐匿,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以智能障碍为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全球AD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回望2023年,AD......

非均相臭氧催化材料制备与应用领域获新进展

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张潇源课题组和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韩卫清课题组合作开发了一种具有微通道传质-纳米催化反应协同增效的二维化片层式催化剂,并对其在高级氧化水处理过程中的构效关系与传质-催化......

“溶剂筛”精准发力二极管性能飙升

钙钛矿材料具有光电性能优异、制备成本低的优点。与目前常见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相比,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可以将色彩纯度提升至少1倍。近年来,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持续提升,但稳定性仍制约其应用。......

Nature最新文章:基因测序游戏规则正在被改写,速度翻倍,仅需数小时

超高速测序推动基因组诊断快速发展简化的DNA和RNA测序工作流正在帮助临床医生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提供迅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    约十年前,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默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