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7-31 14:10 原文链接: 科学家开发电子技术治疗脑病

  去年秋天,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掌管生物科技研究的高级官员Geoffrey Ling为神经科学家带来了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开发一款可植入设备以修复老兵因外伤性脑损伤而受损的记忆。项目资金共有4000万美元,Ling说:“我们有充足的资金,有哪位勇士愿意接受挑战?”

  近日,DARPA宣布有两个学术小组愿意为此展开研究,一个小组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另一个小组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Penn)。两个小组都想通过电刺激的方法“点亮”与大脑记忆密切相关的区域。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以及设备制造商美敦力公司也会加入到研究中,专门负责研制比现有的神经刺激器微小10倍以上的刺激器。尽管研究的规模不小——UCLA得到了150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开展为期4年的研究,而Penn 则获得了2250万美元的资金同样开展为期4年的研究,但一些人对项目的前景持怀疑态度。凯斯勒基金会神经心理学家James Sumowski说:“科学地讲,DARPA选择进行研究的时机有点早。”

  两个研究小组都以癫痫患者的神经活动为研究起点,这些患者都接受过大脑修复手术。神经科学家Michael Kahana是Penn小组的领导者,他说,对于其中一些患者,研究者必须为他们的大脑覆盖上数百个电极,并等待数周直到患者再次发病,之后才能决定从哪个大脑区域下手进行治疗。通过这种方法,研究者能够精确地绘制一张大脑活动图,了解与记忆储存和修复相关的电生理学知识。电子记录还能帮助研究者对记忆缺陷有更深刻的了解,许多癫痫患者都饱受记忆缺陷之苦。

  Kahana希望通过研究正常大脑和受损大脑的电子生物标记的检索和储存方式,建立电脑模型。一旦患者的记忆出现紊乱,电脑模型便能够迅速侦测并立刻给予修复。Kahana的团队已经侦测到了与记忆编码和储存相关的大脑活动信号模式,他们马上还将发布第一份与修复记忆相关的大脑信号。他说:“早期的研究结果令人非常振奋。”

  UCLA团队由神经外科医生Itzhak Fried领导,他们将用不同的方法开发记忆生成模型。Fried早期的工作是治疗癫痫症患者,他发现对患者大脑内嗅皮层给予电刺激能够提高其玩电脑游戏的水平。在游戏中他们扮演出租车司机,需要迅速学习并记忆在虚拟城市中把车停在哪些位置让乘客下车。现在,Fried将把这份研究获得的数据应用于设计如何刺激外伤性脑损伤患者的内嗅皮层和海马体(另一块对记忆起到关键作用的区域),并让两块区域协同工作,帮助患者将日常生活经验转化成为长期记忆。

  如果这些尝试获得成功,研究者最终将有望开展第一期临床实验,为外伤性脑损伤患者植入大脑深层电刺激设备。但Sumowski指出,研究者可以将癫痫症作为一个范本来推进研究,但如果过度依赖这一模式将会为研究带来问题。外伤性脑损伤患者并不总是与精神失调患者的表现相一致,癫痫患者的大脑萎缩区域及脑电活动失调模式与前者是完全不同的精神失调情况。

  麻省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家Roger Redondo认为,项目能否成功还极大依赖于患者的大脑受到了什么样的损伤。如果记忆还在,只是很难接通或检索,那么电刺激是有效的办法。但如果记忆的连接从未建立或者已经彻底损坏,那么植入装置起不了任何作用。

  Redondo认为,很难确定哪些细胞与记忆相关,而要利用电刺激进行精确调试以帮助修复受损记忆更是难上加难。Redondo说:“人类大脑和海马体的结构非常复杂,微电极电压的些许改变,即使受影响的区域极小,也将造成数倍的神经元失控。”

  不过,研究者针对精神失调症状如帕金森氏症和强迫性精神障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令Kahana备受鼓舞。研究表明,电刺激能够有效治疗这些疾病,即便研究者还未充分理解电刺激如何在细胞层次改变大脑回路。癫痫患者记忆的生物标记将作为一座灯塔指引受损的大脑重新恢复正常。

  DARPA所属的修复主动记忆项目(RAM)负责人Justin Sanchez说,RAM面临的挑战非常大。RAM是由美国政府斥资1.1亿美元设立的使用先进革新型神经技术的人脑研究(BRAIN)计划的一部分。美国现在有27万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归来的士兵被诊断为患有外伤性脑损伤,迫切需要一场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帮助他们渡过难关。Sanchez说:“相对于现有的治疗技术,我们的研究是一种开创性的新方法。”

相关文章

远隔缺血适应疗法有助于保护卒中患者神经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获悉,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团队领衔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采用长程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疗法能使卒中复发率降低24%,使心脑血管疾病降低30%,从而为远隔缺血适应疗法治疗症状性颅......

单细胞分泌分析技术解析神经—免疫细胞互作网络

近日,我所单细胞分析研究组(1820组)陆瑶研究员团队利用单细胞多种类分泌因子检测技术,实现了对神经—免疫细胞互作网络的解析。随着全球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神经退行性疾病正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我国科学家揭示神经激肽A激活神经激肽2受体的分子机制

神经激肽(neurokinin)是一类神经肽,在炎症、疼痛伤害感受、上皮细胞分泌和增殖等发挥重要作用,普遍分布在哺乳动物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的研究团队在《CellDis......

动物所等揭示小鼠行为和神经基因的驯化机制

实验小鼠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哺乳动物模型之一,由野生小家鼠长期驯化而来。实验小鼠和野生小家鼠在体型、生理及行为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实验室驯化下小鼠攻击行为减弱、温顺行为增强。已知实验小鼠......

弹性半导体制成可穿戴神经形态芯片

美国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分子工程学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灵活、可拉伸的计算芯片,该芯片通过模仿人脑来处理信息。发表在《物质》杂志上的该项成果有望改变健康数据的处理方式。研究人员表示,这项工作将可穿戴技术与......

中科院实现神经元脑网络活体成像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徐富强、王杰研究团队基于新型基因编码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首次实现特异类型神经元网络的在体检测。相关研究成果在影像学期刊《神经影像》(Neuroimage)上......

动物所揭示胚胎期小胶质细胞稳态调控神经发育的新机制

神经系统(CNS)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精密有序的结构,从早期胚胎发育的开始,就伴随着非神经组织的驻留。其中,小胶质细胞(Microglia)作为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细胞,来源于卵黄囊中的原始巨噬细胞,并在......

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外膜和大脑之间可交换神经信号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导致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神经和血管系统可在多个层面相互作用。由于斑块缺乏神经支配,神经元控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和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近期,慕尼黑大学和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研究团队......

Science:发现神经胶质状细胞控制着大脑中的信息流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脑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确定了调节大脑区域之间信息传输的特定细胞。这一发现为开发针对神经精神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其特点是大脑中的信息流动协调受损)的新治......

越抱越上瘾?拥抱、亲抚、握手令人愉悦的秘密找到答案了

和家人重逢,温暖的拥抱总能让一股安全感在心中油然而生;和朋友相聚,手与手的触碰总能让人不由自主地升起一种愉悦。拥抱、握手、亲抚……为什么这种触碰能激发积极的情绪,舒缓紧张的神经?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