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11-21 09:16 原文链接: 科技创新:实现无锡精彩梦想

无锡,是一块创新创业的热土。无锡,曾经以传统工业为特征,科技创新改变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同时也创造城市新生活。

11月12日,记者来到无锡,这里的一景一情,让我们看到了、理解了这个创新型城市的创新精神和具体的内涵,零距离地了解了什么叫“科技创业”。

这是今年前三季度无锡科技创新的成绩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563亿元,同比增长36%;高新产业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8.1%,同比增加2.9个百分点;全市新建三创载体面积累计达到210万多平方米;到位国家和省各类科技经费8000万元;全市ZL授权量达到3392件,同比增长65.5%,发明ZL申请量占ZL申请总量比重达到19.4%。2007年度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预计达1.9%,同比增加0.2个百分点。全市分别有5个项目和10个项目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和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无锡,已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一个先行者。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说,政产学研是无锡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主要途径。过去是“钱从哪里来、人往何处去”,现在则是“钱往哪里投,人向何处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突出政产学研合作这个战略抓手,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创业,加快由投资拉动到科技驱动、生产制造向设计制造、资源依赖到科技依托转变。

架起一座座“桥”

政产学研是座“桥”。

一边是高校成果迭出,一边是企业渴求产业转化,两厢隔水盼牵手。多年来,无论高校,还是企业都渴望有座“桥”,一座宽阔通畅的“桥”。

在无锡,却早已架起了无数座令高校和企业牵手的“桥”。

2005年以来,无锡分别与清华、北大、同济、复旦等7家国内知名综合类院校以及中科院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紧紧围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工业设计、生物医药以及农业等重点技术领域和优先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在行业创新度高、产业化条件成熟、产业拉动作用强的产业领域开展合作,构建了“7+1”为重点的产学研合作框架。

杨卫泽说,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这是无锡的城市主战略。

5月18日,新潮集团的老总王新潮驱车直奔东南大学,签约合建机电控制与教育机器人研发中心。他说,从1991年与大学合作以来,每年产学研合作的回报约是资本额的3倍;员工人均创利10万元以上,是原来从事制造业的3倍多。

不仅是企业,社会事业项目的产学研合作也有了质的突破。去年11月,市第四人民医院与复旦大学合作,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学无锡基地。

今年,无锡已有政产学研合作项目30个,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合作项目60个。10月30日,无锡市政府在建立“7+1”政产学研联盟的基础上,与浙江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使“7+1”政产学研联盟正式扩容为“8+1”。双方通过设立专项科技项目资金、成立全面合作领导小组、浙江大学—无锡合作服务中心等措施,为今后的具体合作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框架。10月12日,无锡科技楼奠基典礼暨“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共建签约,此后,科技成果优先向无锡生物医药类企业转化。

11月8日,无锡政产学研合作首次牵手境外高校,与香港理工大学签订了人才培训协议。无锡市副市长谈学明说,与香港理工大学的政产学研合作,必将实现双方人才资本、技术资本和产业资本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为无锡市冲破传统发展模式的“围城”,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打造“三创”载体

谋在远处向高端。

建设“三创”载体,是无锡实现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策略,是无锡再创辉煌的重要抓手。杨卫泽说,无锡要实现优化发展,必须把“三创”载体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倾注前所未有的力度。据市科技局局长吴建亮透露,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建成“三创”载体210多万平方米,集聚近1700家科技型创业企业和1100多位以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创意人才。

规划控制面积27.4平方公里的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开工建设;省内首家超级计算机中心正式落户无锡工业设计园并揭牌,一期工程顺利竣工,二期工程启动建设;宜兴环科园“二次创业”获国家科技部批准;规划面积20万平方米的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一期工程4.5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在孵企业超过50家。各类科技园区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阵地。目前,高新区的各类创业园内,专业技术人员达1.8万人,其数量年均增长30%%以上。

今年,无锡更是全力推进“三创”载体建设,不断拓展科技创新的发展空间。据了解,无锡积极推进具有行业带动作用的10大科技平台,即在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等5个既有平台建设的同时,将新建快速模型制作测试平台、科技成果交易平台、生物医药专业技术平台、IC基地测试平台和国家知识产权园外观设计ZL服务站等5个科技平台。

无锡国际科技合作园目前已吸引了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归人员创办的42家企业入驻,参与国外ZL技术研发及转移项目100多项,拥有国内ZL17项。

无锡市有关领导介绍,下阶段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无锡按照五年计划四年完成的新要求,狠抓建设进度,集中精力抓好工程建设和管理,确保以一流的造型设计、一流的工程质量,吸引一流的科技项目、一流的人才。突出配套完备的软件建设,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建立专业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尽快配套建设专业服务设施,重点加强载体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配套建设生活服务平台,积极打造温馨的人居环境。强化科技招商,积极引进一大批创业团队、创新型人才和创意企业入驻。加快健全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着力形成“三创”载体协作网络,鼓励载体与社会科技中介联盟,努力构建有利于载体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并加快建立更具活力的投融资体系。

创新基石奠定,创业激情燃烧。无锡以约占中国大陆万分之五的土地、千分之四的人口,创造出了占中国大陆近百分之二的经济总量,同时跻身于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园区)的“4+2”行列。当前,正与深圳、宁波、东莞、中关村、上海张江科技园一起,冲击2010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

 

相关文章

中国科技创新治理仍存挑战

5月5日,北京市科协举办“中国前沿科技创新治理——北京市科协专业智库‘论策论道’沙龙”活动,活动期间发布了《2022中国前沿科技创新治理动态与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是中国科技......

新兴医学创新与转化中心登上《自然》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官网,今天向全球推介了一家正在成长的新兴医学创新与转化中心,它就是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SFPBRIT)。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中国石化率先完成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评级

4月24日,《中国科学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在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遴选的全国3家首批试点单位之一,中国石化率先完成ISO56005的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评级,评......

南繁国际玉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心项目主体施工完成

日前,正在进行的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建设项目,主体施工全部完成,全面进入内部装修装饰阶段。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建设项目,是海南省重点项目,建筑面积5.7......

《像天才一样思考》译者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472.shtm最近我的朋友K.BarrySharpless教授梅开二度,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我......

高校携手科研院所合力培养创新发展人才

记者27日获悉,首届全球科技史研究工作坊在上海启动,华东师范大学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战略合作签约。华东师范大学方面27日介绍,双方将聚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将顶尖学术资源转化为顶尖育人资源,开展......

“创新浙江大讲堂”第一期开讲

3月8日下午,浙江省科技厅举办“创新浙江大讲堂”第一期第一场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和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湖畔实验室主任张建锋,围绕“‘互联网+’科创高地建设”主题授课。厅党组书记......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北京印发管理办法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管理办法》的通知京科资发〔2023〕43号各有关单位:为规范和加强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管理,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

全球6G技术大会呼吁搭建协同创新桥梁

5G行业应用还在持续深化,全球6G研发已提速,迎来愿景需求形成及关键技术遴选窗口期。3月23日,由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指导,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3全球6G技术大......

下好创新“先手棋”走稳自立自强路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去5年,中国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捷报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