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8-20 10:48 原文链接: 临床与科研:医生评价如何“量体裁衣”

  在合理评价卫生技术人员方面,应建立分类评价体系,因为各类人才从事的工作性质不一样,不能用一种指标评价所有人。专家认为,医生用医疗指标评定,科研人员用科研指标评定,教学人员用教学指标评定。

  近日,深圳市医管中心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医疗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试点,推出以临床指标为导向,将医生分为9级的人才评价制度。该制度打破传统以课题、科研论文为导向的医疗人才评价制度,将医生的收入将直接与级数挂钩,不再与医院收入挂钩。

  该消息一经发布,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强烈反响。一时间,关于医生价值的评判标准引发了诸多讨论。

  “为了评职称,不少临床医生,特别是非教学医院的医生不得不去‘玩小白鼠’、发论文,这极大地分散了临床医生的工作精力。我觉得深圳这项改革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病理研究室主任孙建方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道。

  对于医生来说,临床重要还是科研重要?临床医生要不要进行科学研究?临床医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科研?

  “被科研”伤了谁的心

  在我国传统的人才评价制度中,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主要按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因素确定。而目前国内医生职称评定和考核以科研论文、课题为主要依据。

  这就意味着,即便一位医生临床能力再强,如果没有文章,他就很难晋升,不能晋升,在专业领域就没有地位;没有职务,就难以拿到优厚的奖金和科研经费。

  “有些临床医生根本不是在做科研,而是‘被科研’。”孙建方指出,这一晋升机制直接导致医生为了升职称和评级而被迫去进行科研。

  论文指标给各级医生的发展进步都带来压力,压力最大的是中间层的主治医师。满负荷、连轴转,成为不少医生尤其是中青年医生的工作常态。不少医生在一天的辛苦忙碌后,晚上不得不继续熬夜看文献。

  孙建方告诉记者:“为晋升职称,有些人甚至完全脱离科学价值和临床实践,将发表SCI论文作为终极目标。”

  除此以外,这种评价体系也引发了过度追求论文数量和科技成果的现象。包括开展大量的反复性研究、花钱买版面发文章、论文拆分发表,甚至出现抄袭论文、科研作假、托关系获得科技成果奖励等现象,助长了科研浮躁,同时也浪费了有限的社会资源。

  孙建方曾任一本“中华”开头的医学杂志副主编。他坦承,如果对过去几十年该杂志的论文进行回顾,“会发现其中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内容不足10%”。

  “对于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的临床医生,临床的技能是最重要的。论文的晋升制度,无疑会挫损许多热爱医生职业、热爱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孙建方说道。

  正如孙建方所担忧的,越来越多的医生选择离开体制。微博上很火的“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去年离开了北京协和医院。她曾向媒体表示,自己离开体制内最直接、最根本的理由是,她对现行医师的评定及评价体系并不认可。

  “我承认我没这个天赋,但我的临床能力很强。我觉得,科研这条道路可以有,但不可以是评价医生的唯一道路。”于莺的话或许表达了许多医生的想法。

  医生从事科研要水到渠成

  医生是为病人诊疗疾病的,科研是科学研究人员从事的工作,这是社会通识。那么,临床医生究竟需不需要进行科研工作呢?

  “答案肯定是需要的,但唯科研论英雄却并不妥当。”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王博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坚定地说。

  王博解释道,临床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医生的技术提高和业务进步,离不开科研;而没有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经验积累,谈科研只会成为一句空话。

  “事实上,写论文的过程是培养科研思维能力的过程。”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余振球曾表示,医生应具备科研素养,这样有利于从繁重的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和方法,提升临床技能。

  “医生应该写论文,但要水到渠成。”余振球说,应提倡医生做个有心人,把接诊的每位疑难病人都当作一个研究样本,梳理经验并传播出去,转化为社会财富,最终再用于指导临床。

  “但是,目前晋级升职制度把临床与科研完全混在一起,对全部医生实行‘一刀切’,这样并不科学。”王博提到两点,首先真正的临床科研是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是立足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从而推动医学发展的科研。

  “现在的医生科研动不动就搞基础分子研究,这是对临床科研的一种误解,也是对现有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很难做好。”王博说。

  其次,并不是所有医生都需要作研究,例如条件有限的医院或是对科研完全不感兴趣的医生可以不用参加研究。

  王博认为,想要真正推动临床科研的发展,依靠职称去“卡”、去强迫医生做科研意义并不大。

  “我觉得必须打破目前‘All in One’的医院科研体系,即医生要进行科研,特别是年轻医生,科研工作必须所有的事情自己一个人干。这样做的劣势是,一方面医生没有时间,另一方面医生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王博表示。

  亟须完善医师评价体系

  在王博看来,临床医生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救死扶伤,即做好临床本职工作,改善自己医疗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二是推动医学的发展,这方面临床医师也责无旁贷,许多重大医学进步都来自于临床医生的发现。

  一个临床医师做好其中一个方面就非常不容易了,如果两个方面都能做好,那就是领军人物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远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师评价标准可以将医师的临床和科研分离,这样临床医生可以专注于提高治疗诊断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而倾向于学术研究方向的医生,也能够为临床带来更丰富的、有价值的临床研究成果。”

  这其实也是目前美国医师管理采用的主要方法。据了解,美国教学医院的医生有临床型和科研型两种,临床型医生以临床工作为主,科研医生则一周有2~3天的时间专心于科研工作。

  针对如何合理评价卫生技术人员,孙建方认为,应建立分类评价体系,因为各类人才从事的工作性质不一样,不能用一种指标评价所有人。医生用医疗指标评定,科研人员用科研指标评定,教学人员用教学指标评定。

  孙建方表示,应在临床医师晋升制度中强化对临床能力的考核和要求,促使临床医师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钻研临床业务,提高临床水平,造福于患者。

  “可以建立一种新的医师评价体系,比如开展名医评价等,以口碑和诊疗病人量、诊疗质量来评价医生,来引导大家,让全社会尊重临床医学,不以发表文章来评价医生。”孙建方说。

  医生评价涉及卫计委、教育部、科技部和人事部等多个部门,孙建方希望相关机构能尽快落实。

相关文章

超1500亿!3000多家科研机构和大学亮出成果转化成绩单

【超1500亿!3000多家科研机构和大学亮出成果转化成绩单】5月15日,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的数据表明,3000多家科研机构和大学完成了1500余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

SCIEX临床质谱新品重磅上市|Citrine™TripleQuad™System

SCIEX新一代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Citrine™TripleQuad™System(注册证编号:国械注进20232220176)重磅发布!感谢您的一路同行,在未来,SCIEX将继续秉承“倾听客......

吸入器与中低收入国家因产后出血的死亡人数的联系

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已经开始了一项第一阶段的临床试验,测试一种旨在预防产后出血的新型吸入性粉末,这是一种严重的分娩并发症,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数万人死亡。产后出血(PPH)或产后过度出血每年影响约1400万......

他为了摸鱼发明的工具,让全世界的科研狗工作量加八倍

如果问,谁是生物狗实验室里最亲密的伙伴?很多人的答案,会是「枪」:搞错了,是这把:毕竟,牵对象手的时间(如果有的话),也没有牵移液枪的时间长。每天吸打上百次,多多少少为科研人员们带来腱鞘炎,腕管综合征......

民营科技企业正成为科研创新重地

4月26日是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腾讯公布了该公司的ZL数量数据。数据显示,迄今,腾讯的全球ZL申请总计6.2万件,截至2022年底超过3万件获得授权。根据粗略统计,过去三年多,腾讯的授权发明......

专注飞行时间质谱,融智生物亮相第4届北京临床质谱论坛

2023年4月14-15日,“第四届北京临床质谱论坛”暨“《多囊卵巢综合征雄性激素质谱检测专家共识》发布会”在北京悠唐皇冠假日酒店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群贤毕至,大咖云集,吸引了1000余名从业者和相关近......

专注国产标准品,天津阿尔塔亮相第4届北京临床质谱论坛

2023年4月14-15日,“第四届北京临床质谱论坛”暨“《多囊卵巢综合征雄性激素质谱检测专家共识》发布会”在北京悠唐皇冠假日酒店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群贤毕至,大咖云集,吸引了1000余名从业者和相关近......

又一《共识》发布临床质谱领域再添指导依据

2023年4月15日,“第四届北京临床质谱论坛”第二天的报告将围绕多囊卵巢综合征质谱应用、临床质谱自建方法与质量管理、飞行时间质谱临床应用和妇幼质谱应用展开。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大会支持媒体全程为您报道......

在这里,临床质谱技术吸引了千余人

——“第四届北京临床质谱论坛”暨《多囊卵巢综合征雄激素质谱检测专家共识》发布会举办2023年4月14日,“第四届北京临床质谱论坛”暨《多囊卵巢综合征雄激素质谱检测专家共识》发布会举办。本届论坛由京津冀......

青岛科技大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结新果

日前,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正式发布,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橡中心”)“橡胶轮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项目荣膺该奖项。据悉,“中国工业大奖”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工业领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