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7-06 09:22 原文链接: 中科院百项新成果厦门“招亲”

  中科院人员在厦门实验室工作。

  中科院负责人在厦考察。

  中科院针对厦门市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研究城市小区雨/污水处理和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并进行工程示范。

  2009年6月17日在厦门举办“中国科学院—厦门科技合作交流会”,由中科院院地合作局、中科院上海分院和厦门市科技局共同主办。中科院厦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厦门市两岸科技交流合作促进中心承办。会议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中科院最新研发成果展示交流会。为更好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厦门百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厦门市科技局专门向社会各界展出中国科学院最新研发成果和拟对接项目近100项,并支持厦门各类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开展科技产业对接。展示以展板的形式集中介绍中科院及其所属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和最新项目成果,展期为一个月,地点定于海峡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中心(虎园路2号)。

  二是举办“中国科学院—厦门科技合作交流会”。通过中科院厦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的桥梁作用,加强中国科学院及其各研究所与厦门市全方位的科技合作关系。围绕厦门市的产业结构调整,集聚全院的技术力量,推动中国科学院相关科技成果在厦门的转移转化。围绕厦门市十八个产业链、产业集群开展全面的企业技术需求调查,推动中科院相关研究所与厦门市企业的技术对接,地点在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集美大道1799号)。

  【声音】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 路甬祥

  中科院与厦门市共建城市环境研究所,目的就是为了加强自主创新,推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趋严峻。中科院在东南沿海城市厦门建立城市环境研究所,将对珠三角、长三角及中间区域的城市和城市群的城市生态、环境与健康、城市环境治理等科研领域提供科学支持和技术支撑,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中科院副院长 施尔畏

  中科院厦门育成中心是在中央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大形势下,努力贯彻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具体措施。中科院厦门育成中心将以面向地方,服务地区经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全面开展院地科技合作,加快中科院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进程为目标,它的成立必将极大地促进厦门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厦门育成中心主任 赵景柱

  “育成中心”作为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我们要遵循“多探索、少争论”的原则,大胆开展工作。要结合厦门市的特点和优势,走“政府、企业、技术、人才、资本”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建设的成功模式,逐步明确“育成中心”的功能定位、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中国科学院与厦门市的全面科技合作、加速中国科学院高新技术成果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转移转化、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7月4日,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厦门市政府合作共建的资源环境与高技术交叉领域的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事业法人单位,目前是国际唯一的专门从事城市环境综合研究的独立研究机构。城市环境研究所的发展目标:引领国际城市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前沿,紧密围绕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相结合,为我国城市和城市群的环境规划与建设、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未来城市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逐步成为国际知名的世界级研究机构。城市环境研究所的四个重点研究领域:

  1. 城市生态健康与环境安全,主要研究城市生态环境分析与监测、城市环境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

  2. 城市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主要研究城市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城市大气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高效环境材料制备技术;

  3. 城市环境工程与循环经济,主要研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与示范、城市生态环境技术集成与示范、城市循环经济建设模式示范;

  4.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主要研究城市发展与城市安全、城市环境地空技术与数字城市、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理论与技术、城市环境管理与政策。目前,城市环境研究所已有城市生态健康与环境安全,城市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城市环境工程与循环经济和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4个研究中心,同时建有“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此外,城市环境研究所有一个技术支持中心,其中包括科学仪器中心,精密计算和环境建模中心,图书馆,以及网络中心。城市环境研究所还将拟建一个中科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城市环境研究所科研主力来自于国内外不同学科的高素质专家学者。将拥有研究、技术支持和管理岗位的人员760人,其中固定人员150人,流动人员260人,研究生300人,博士后及访问学者50名。城市环境研究所每年招收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环境经济学和环境管理等四个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00名。

  城市环境研究所的先进设施和服务支持着不同方向的科学家和他们的研究项目。这些设备投资超过1.5亿人民币,包括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仪、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双晶体X射线荧光光谱仪、激光光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原子力显微镜、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平台等。城市环境研究所的这些设施也可为个人及所外机构的研究项目提供服务。

  城市环境研究所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中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研究所目前承担科研课题6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9篇,成功申请一批专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城市环境研究所已与一些国外科研院所开展了友好合作和学术交流,并与英国阿伯丁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等学术机构签署了国际合作协议。由城市环境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厦门国际城市环境论坛于2007年成功举办。论坛吸引了来自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联合国人居署、澳大利亚、德国、新西兰、挪威、菲律宾、英国、美国和中国的近100名与会者。论坛将每三年举行一次并把厦门作为永久举办城市。成立于2008年4月7日的中英联合环境技术研究所将进一步巩固现有合作关系,特别是在两国关注的环境技术领域建立双边技术研发与企业育成体系。

 

  中国科学院厦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

  中科院厦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是中科院与厦门市人民政府为进一步深化全面科技合作,加速中科院高新技术成果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转移转化,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于2009年2月25日共同建立的。

  中科院厦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的建设目标按照“快速启动、重点推进、跨越发展”的思路,根据发展的需要逐步进行调整和完善,力争成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基地,院地成功合作的典范。以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先进环保技术装备以及相关技术集成为近期主攻方向,提高我国在上述领域关键技术的自给率和核心竞争力。重点承接中科院上述重点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规模产业化,同时依靠中科院人才优势吸引台湾地区相关高科技产业项目入驻转化。

  中科院厦门中心建设分为启动阶段和规模产业化阶段。启动阶段主要利用城市环境研究所现有建筑,组建工程中心、建设专业化共性技术平台、公共实验室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同时结合厦门市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厦门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以及各类孵化和中试基地,推进中科院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商品化。在规模产业化阶段,建设产业方向相对明确的中科院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商品化专业孵化和中试基地。力争3年内引进46个工程中心,30个以上产业化项目;5年后,每年成功孵化20—30个拥有创新产品、管理规范、市场竞争力强、经营达到一定规模的自主创新型科技企业,推进孵化成果项目持续向厦门市的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其它工业园区转移,实现在孵企业和已孵化企业每年给厦门市创造3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和1.5亿元税收的目标。

  中科院厦门中心设立工程中心和产业化基地,由入驻研究所与厦门市科技局及项目所在各区(开发区)行政机构合作设立,其主要功能是技术研发、中试定型,以及技术和产品的转移转化。产业化基地依托厦门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集中区、行政区等建设的孵化企业基地,是中科院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孵化企业的功能主要是进行市场开拓、规模生产,以及在技术转移转化基础上进行新产品开发。

  中科院厦门中心拥有专项经费保障,建立风险投资及管理机制,引入中科院比较成熟的科技成果,通过风险投资或招商引资进行项目孵化,待项目实现产业化后,逐步收回风险投资基金及红利,以实现专项资金的可持续发展。

  中科院每年向厦门市提供不少于20项成熟度较高的科研成果,在厦门进行产业化;厦门市科技局连续5年每年从科技创新与研发资金中提供不超过200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中科院厦门中心建设,主要支持产业化项目或工程中心建设,按实际需求动态调整,项目所在各区(开发区)行政机构提供一定的科技创新与研发资金支持。

 

相关文章

科学家建立跨分化阶段高通量谱系示踪新技术

2023年3月18日,《CellStemCell》期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跃军研究组题为《人神经分化过程中跨时间......

中科院院士行定州院士大讲堂成功举办

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引进更多京津高端人才服务河北,加深京冀科技合作,2月24日,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和定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和定州市科学技术局共......

成立城市引才联盟,厦门全面开启“抱团引才”

厦门市委人才办携手市委统战部、市人社局,13日共同举办厦门城市引才联盟成立仪式暨2023年厦门市留学人才专场招聘对接会。随着引才联盟的成立,该市将进一步整合政府、用人单位及市场化资源等力量,全面开启“......

Nature突发消息: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宣布与中科院终止合作

3月8日,《自然》(Nature)杂志发布一则突发消息,著名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宣布将中断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关系,撤出在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领导工作。2004年,在中法领导人见证下,中国科学院与法国巴斯德研......

中科院半导体所:美国已拧熄“灯塔”,我们进入黑暗森林

近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骆军委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树深在《中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题为《加强半导体基础能力建设点亮半导体自立自强发展的“灯塔”》的文章,引起业界广泛讨论。该文章就中美科技战中的“......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建设验收

光明日报苏州2月19日电(记者苏雁)2月18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总验收。据悉,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以......

中科院植物所:在真菌毒素生物脱除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李博强、田世平等制备了一种高效、稳定、易回收、可重复使用、安全性高的棒曲霉素脱除酶制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危险材料杂志》。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是食品行业中广泛存在......

西北太平洋海洋热浪归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海洋热浪事件归因为何?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尹宝树团队在该项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地学领域Top期刊《美国气象学会公报》上。 据介绍,&nb......

中科院召开2023年度工作会议

2月11日至12日,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2023年度工作会议。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作工作报告并作总结讲话。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阴和俊,副院长、党组成员张亚平分阶段主持会议。中科院全体院领导,部分院老......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建所初衷就是为落实国家声学规划,满足国家迫切需要,这也成为声学所立所之本。近60年来,声学所人初心不变、使命不改,始终致力于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学科的基础和高技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