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29 10:29 原文链接: 厦门大学首次在欧洲发布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结果

   9月12日,德国海德堡,厦大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联合举行“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秋季预测发布会”,公布今明两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及相关政策模拟结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这是厦门大学首次在欧洲发布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结果,也是该成果的第十七次发布。自2006年始,厦大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每年分两次发布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报告,一次春季,一次秋季。该项研究基于该中心2005年开始研制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进行。

  九年来,该中心始终坚持用模型预测,用数据建言,研究成果发布从厦门走到北京,又从北京走到欧洲。从最初的不被看好到如今中国最为权威的宏观经济预测研究机构之一,这个仅有十人的团队用智慧、勤奋和汗水逐渐赢得了业界的认可和尊重。

  曾一度不被看好

  2004年春,一支由人大、北大、复旦、浙大、武大的著名学者及教育部社科司等组成的教育部实地考核评审组“进驻”厦大,开始对厦大申请设立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进行为期两天的严格评审。

  当时,中心拟推选主任为长期从事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50岁出头的李文溥教授。研究人员由经济学院相关领域的教师组成。

  当时,由于培养模式与研究范式转轨等原因,厦大经济学院的中老年教师中精通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几乎没有,年轻学者虽然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但是在全国基本不为人知。

  面对这样的一支队伍,专家们流露出了怀疑的眼神。有专家直截了当地问,“厦门是一个小岛,为什么你们要在这里申请建立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李文溥记得,校长朱崇实对专家们疑问的回答是:厦门大学希望通过建设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推动厦大经济学教学与科研的现代化。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既需要北京的专家发表言论影响决策,也需要一些学者在外地进行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在厦门这个小岛更容易安静地做学问,独立地进行判断,而北京的专家学者会有更多的社会活动,容易受到来自政府内部的各种消息影响。”

  最终,评审组看到了厦大的潜在优势和坚定信心。2005年2月,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成立,成为厦大又一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中心成立后,立即着手进行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CQMM)的研制。一年后,中心开始运用CQMM进行宏观经济预测,每年两次对外发布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四年后,中心开始与国内最早的全国性经济类报纸——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合作,联合发布预测报告;七年后,厦大《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英文版——《中国宏观经济展望》由国际著名出版集团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出版并面向全球发行,成为中国第一个定期连续向全球出版发行的英文版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一个来自中国东南边陲小岛上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开始走向了世界……

  紧扣经济热点进行政策模拟

  常常有人会问厦大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的人:什么是CQMM?

  CQMM是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的英文简称。中心刚成立,便立即着手研制这一模型,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是中心后来所进行一切研究之本。

  怎样运用宏观经济模型定期进行预测与宏观经济分析?在方向上,李文溥强调中国问题导向;在选题上,李文溥倡导优先关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在方法上,李文溥重视与国际接轨,他说,“我们的特色就是要用模型预测,用数据建言,这样,提出的宏观政策建议才会有理有据、真实可信。”

  据中心副主任龚敏介绍,利用这个模型,中心已能成功预测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等30多个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并利用它进行了相关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的模拟分析。

  龚敏说,该模型的最大优势是:紧扣当前中国经济热点,依据模型进行政策模拟,量化分析拟实施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国际出版巨头找上门来

  在经过多年的积淀后,这个致力于立足中国实际,研究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中心在“圈内”开始有了一定的名气。

  2012年春,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中国区代表应邀参加当年在京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报告发布会。会后,施普林格中国区负责人尼尔斯·彼得·托马斯和经济与商业学科编辑柴宁直接找到李文溥,认为这份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报告已经相当成熟,建议由施普林格向全球出版这份报告的英文版。

  一年后,想法变为现实:由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出版的厦大《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英文版——《中国宏观经济展望》首发式在京举行,成为我国第一个向世界发行的英文版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

  当然,与施普林格的合作仅是这个中心迈向国际的开端。李文溥心里明白,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但是,他有一个梦想:在不远的将来,厦大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能成为中国最好的智库和研究机构之一。“当国际上有人想来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时候,会首先想到我们这个中心来。”

相关文章

2023中国经济“期中考”成绩如何?专家解读

2023年时间已经过半,近期,各部门陆续公布上半年的经济数据,2023中国经济期中考,成绩怎么看?未来怎么干?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民航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了上半年行业运行数据。这些部门的年中......

习近平向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7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致贺信。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全球发展议程面临挑战。为凝聚合作共识、推进共同发展......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3年十大新兴技术

6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3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评选出目前最有潜力、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十大技术。这十大新兴技术包括:柔性电池、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持续航空燃料、工程噬菌体、改善心理健康的元......

高管密集来华与外资投入猛增:揭示全球经济新格局信号

第一部分:信号的解读对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外企高管密集来华,以及外资投入的大幅度增加,首先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稳定,对中国市场环境成熟和法规政策完善的坚定信心。在全球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选择......

生物塑料如何能够改变气候危机

循环型生物经济可以极大地控制快速增长的塑料行业的气候、污染和资源消耗影响。根据目前的政策,到2100年,全球塑料产量可能会增加两倍。今天,塑料部门对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的近5%负责。通过为循环的、以生物为......

如何看待中美经济总量差距在扩大?国家发改委回应

3月6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中国去年经济增速3%,美国经济增速2.1%,但从经济增量来看,美国的增量要比中国增量大,中美经济总量差距在扩大,请问如何看待这样一个变化?对此,国家发展改......

2022经济年报:去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

记者从20日举行的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22年底,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

习总书记: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

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必须大力实......

2023年,引爆中国经济的十大行业

2023年,会更好吗?对于很多人来说,2022年,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无论是瞬息万变的环境与形势,还是工作和家庭的跌宕起伏,都让人感到沉痛,以致于渴望急速翻篇。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当2023年的曙光......

旅游餐饮电影等行业爆发式增长

期待已久的报复性消费,终于在2023年春节假期打响第一枪!3.08亿人出游,成都上海广州最热门旅游目的地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数据称,春节七天假期(1月21日至27日),国内旅游出游约3.08亿人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