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08 16:10 原文链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50周年“宝中宝”高浓缩铀诞生

  去年6月,中核集团在兰州铀浓缩基地宣布,经过多年研制,我国核工业关键技术——铀浓缩技术完全实现自主化,并跻身国际先进水平行列,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等少数国家之后,自主掌握铀浓缩技术并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国家。

  大部分核电站需使用低浓铀燃料,其中铀235的含量约为2%—5%。而在天然铀中,铀235的含量只有0.7%,其余皆为铀238。提高铀235含量的工艺过程被称为铀浓缩。

  中核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雷增光当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主要采用气体离心法来实现铀235和铀238的分离。电磁法、热扩散法、气体扩散法已被淘汰。

  但在半世纪前,用气体扩散法实现铀浓缩是经历了一番波折的。

  “这是中苏合作中新增加的项目。”原核工业部办公厅主任李鹰翔曾在原二机部部长刘杰身边工作多年。他告诉记者,1956年中苏合作秘密谈判时,在谈到核燃料循环时,苏方介绍,生产浓缩铀235的原料可以用天然铀,也可以用经反应堆辐照过的乏燃料回收的铀,换言之,一种铀原料可以生产钚239和铀235两种产品。

  “带队的刘杰部长意识到,之前对核燃料循环流程了解不够,虽然外国专家们认为搞铀浓缩235工厂用电量很大,投资也很大,但缺了这个环节,将造成铀资源的很大浪费。”李鹰翔回忆,几经争取,终于在《关于苏联为中国在建设原子能工业方面提供技术援助的协定》中,增加了铀浓缩厂项目。

  “几千台机器串联起来,经过相当长的过程,逐渐将铀235含量富集到90%以上。”但李鹰翔说,如何使设备一级一级联系起来启动,如何装料,取得合格产品,需要大量复杂的计算。

  协定签订后的头三年,苏方向我国交付了扩散机等重要设备和技术资料,并先后派来60余位专家帮助建厂。苏联专家撤走后,留下的是沉睡的厂房、设备,成堆的疑点、问题,残缺如天书的资料……

  优秀的女理论物理学家王承书就在这时候被调来,啃这块难啃的“骨头”。

  当时我国仅有一台15万次电子计算机,为检验结果的准确度,王承书坚持用手动的机械计算机做必要的验证。瘦弱的她一个手指力量不够,只得将右手指压在食指上,一下下敲打按键,一得到数据便马上记录在笔记本上。如此枯燥的工作,她和两位同事干了一年多,仅有用的数据就装了三只抽屉,电子计算机算出的10箱纸条,她都一一过目。夜以继日地计算数字、推导公式,一个个级联方案和分批启动方案。

  1962年9月,二机部制定了实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两年规划,要求铀浓缩厂在1964年1月具备出产品的条件。

  李鹰翔解释,这意味着首先要重新计算扩散机组的启动方案。原来的启动方案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制定的,即扩散机组共分9批启动,在第7批启动后生产出高浓铀产品。按照该方案,拿到产品至少要到1964年4月,比两年规划要求晚了3个月。技术人员根据现实条件,对启动方案重新计算,最后提出在原方案中的第5批扩散机组启动时拿产品。这个方案可以实现在1964年1月拿产品,缺点是启动期间得到的产品比旧方案少。

  方案经批准后,一场决战14个月的战斗打响了。

  1964年1月14日11时,当精料丰度第一次达到设计值时,在被下达取产品的命令后,操作员刘晓波按照操作流程,轻轻打开产品容器上的进口阀,高浓铀气体缓缓流入产品容器被冷凝。产品分析报告很快出来了,分析结果表明产品质量完全合格。

  50年后,亲手操作提取了第一瓶高浓铀产品的刘晓波回首往事,仍历历在目,激动不已:“为振国威、壮军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起了重大作用。”

  是年10月16日,当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神州大地西北角升起时,最初西方新闻媒介的反应是“中国原子反应堆已运转多年,依此积累一颗原子弹所需要的钚239,并非难事”,但当国外分析出我国是用铀235做核燃料后,他们大感惊讶,这才意识到中国已掌握了制造原子弹的最关键技术,即铀同位素分离技术,核燃料已经可以从气体扩散工厂进行工业化生产,而且还掌握了先进的向心聚爆技术。

相关文章

大连化物所等“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通过成果鉴定

10月15日,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在甘肃省兰州新区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发、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和运营、华......

我国实现卫星燃料高效利用

微重力条件下燃料管控试验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成功,我国自主研制新产品在卫星平台上表现出色。记者1月9日获悉,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研发的卫星燃料高效利用技术,燃料挤出效率达到99.85%......

填补空白!中国首台500千瓦级船用燃料电池系统诞生

12月3日,在上海举行的第20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中国船舶第七一二研究所(以下简称七一二所)发布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首台500千瓦级船用燃料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为助推我国绿色船舶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高能所放射性核素分离研究取得进展

大力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与核能发展密切相关的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成为影响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中心石伟群课题......

木质纤维素高密度航空生物燃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员李宁、中科院院士张涛团队,与大连化物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研究员路芳团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邹吉军团队合作,在长期从事生物质转化研究基础上,首......

高温热化学裂解二氧化碳和水制太阳能燃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东团队在高温热化学裂解二氧化碳和水制太阳能燃料(合成气或氢气)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全文的形式发表于《能源和环境科学》(En......

美科学家找到细胞“燃料”输送新途径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7日在《自然·代谢》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一种名为Slc12a8的转运蛋白在细胞能量供应链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将细胞代谢所需燃料直接输送至细胞中。研究人员指出,这一细胞燃料输......

开普勒望远镜因燃料不足再次“入眠”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发布声明称,该机构“久病不愈”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最近一次观测活动开始几天后又重返睡眠模式。NASA在声明中写道:“NASA的深空网络在与航......

山西出台“甲醇替代天然气”保供暖地方标准

10月10日,山西省质监局发布《锅炉用甲醇燃料通用技术要求》和《锅炉用甲醇燃料储供设施技术条件》两项地方标准,以支撑保障“甲醇替代天然气”保供暖工作的开展。根据山西省天然气(煤层气)迎峰度冬应急保供领......

科学家实现液体燃料选择性集成调控

在目前的能源结构中,源自石油的碳氢液体燃料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石油资源不可再生,而人们对碳氢液体燃料的需求却在日益扩大,石油资源终有消耗殆尽的时刻。因此,充分利用非石油基碳资源(天然气、生物质、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