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21 14:18 原文链接: 访散裂中子源工程专家:多能型科研平台时代来了

   10月20日上午,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前端系统负责人欧阳华甫在隧道里忙碌着。从10月15日负氢离子源设备下隧道安装后,他每天都要在隧道里至少待上8个小时。

  “目前,负氢离子源设备和低能传输线设备已经全部进隧道了。这个星期,我们要做的是‘准直’工作。”欧阳华甫告诉记者,所谓“准直”是为了保证工程线上的设备精确无误地放在指定位置。“要保证精确到至少0.1毫米后,才能进行安装。”

  在探测材料结构、测试材料性能方面,散裂中子源设备都能发挥大用处。“这是一个应用平台,物理学、材料学等几乎所有科研领域,都能用散裂中子源做实验。”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副所长陈元柏说。

  “打头阵”的忙碌者

  从2012年12月起,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就开始与东莞理工学院合作,对负氢离子源设备进行安装调试。至今,欧阳华甫已为此事忙活了近两年。

  “从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都会很忙。”欧阳华甫说。

  同样忙碌的,还有陈元柏。10月16日,陈元柏从东莞回到北京,而他上次回来还是两个月前。陈元柏自嘲为“老单身”。他告诉记者,因为要完成散裂中子源项目,他们这些家在北京的研究人员经常在东莞一待就是两三个月。

  欧阳华甫告诉记者,准直工作完成后,将开始安装真空系统和前端水冷系统。同时,一些非线上的设备安装工作如电源系统、控制系统、束流测量系统等,会与线上的准直等工作同步进行。

  “我们是‘打头阵’的,会遇到一些安装问题。不过,积累了经验后,后面的设备安装就会更顺了。”欧阳华甫笑言。

  项目总指挥、中科院院士陈和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负氢离子源是整个项目设备安装的起点,其作用就是为加速器提供粒子。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大科学装置,也是发展中国家拥有的第一台散裂中子源,与美国、日本和英国散裂中子源并称为世界四大脉冲式散裂中子源。

  “这是我国第一次建设强流粒子加速器,这个工程的建设对我国强流粒子技术来说将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陈和生说。

  经历“洗礼”“蜕变”“碰撞”

  “下个月初就会完成安装工作,并对设备进行调试。”陈和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设备安装、调试可能还会有困难,需要科研人员作好思想准备去克服。

  在科学家眼中,该设备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对于结构未知的材料,设备产生的中子流能探测出材料结构;对于已知结构的材料,中子流能探测出结构中可能存在的异常,测试出材料的疲劳度、应力等。在航天领域,它可用来测试大飞机的材料性能;在生物领域,可用来探测胚胎等组织的结构。

  不过,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中,粒子要经历洗礼、蜕变、碰撞一系列过程。

  两次“洗礼”让粒子从低能变成高能。“负氢离子出来时,能量比较低,大约在50K电子伏(1K=103);接着,粒子会进入直线加速器,当它们从直线中出来时,能量在80M电子伏(1M=106);然后,粒子会进入环形加速器,并被加速到1.6G电子伏(1G=109)。”陈元柏告诉记者。

  在直线与环形之间,负氢离子会经历一次“蜕变”。

  “负氢离子是多了一个电子的氢原子。在进入环形加速器前,它们会通过一个特殊的膜,把电子剥离掉,变为质子。”陈元柏说。

  接下来,高能质子会遇到被称为“靶”的重金属钨。通过两者碰撞,重金属钨会迸发出大量高能量中子。不过,这些高能量的中子还要经过一个装满了液氢的“慢化器”,被减速成为慢中子。

  之后,穿透能力很强的中子束流会与样品材料发生碰撞,碰撞后散射的中子会被周围仪器检测到。“因为材料本身的结构形状不一样,碰撞后散射出来的图像就不一样。根据图像,就能反推材料本身的结构情况。”陈元柏说。

  仍有20台谱仪待建

  在陈和生看来,负氢离子源的安装只是意味着散裂中子源工程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后面的任务还很艰巨,需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还要有遇到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思想准备。”陈和生说。

  陈元柏告诉记者,目前一期项目只建设3台谱仪;二期建设中,项目组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把20台谱仪都建起来。而所谓的“谱仪”,包括把中子引向样品的导管,能盛放样品、制造极端测试环境的样品台以及探测器、计算机等数据获取平台。

  “在建完20台谱仪后,下一步就是要把加速器的功率提升上去。从现在的100千瓦提升到500千瓦。”陈元柏说,加速器的功率会影响产生中子的数量,而中子的数量越多,实验时所用的时间可能会越短。

  陈元柏介绍说,在100千瓦的功率下,设备可以产生106的中子束流,但如果能提升到500千瓦,中子束流将提升两个量级,达到108。

  此外,由于东莞市为项目提供了1000亩用地,而一期工程使用了400亩,因此项目还在考虑用剩余的600亩地再建一台加速器设备,建成一个中微子实验工厂。

  2018年建成后,它将为我国物理学、纳米科学、生命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医药学等众多前沿学科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的研究平台。

相关文章

新型凝胶材料可精准捕获及无损释放循环肿瘤细胞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卿光焱团队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琪教授、江南大学陈敬华教授合作,在基于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肝癌早期诊断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通过亲和配体与靶标糖链......

崔彦斌:柔性电致变色,为五彩世界赋能

随着汽车进入隧道,坐在主驾的崔彦斌摘下墨镜,2分钟后车辆驶出,他又带上了墨镜。就在感慨一摘一戴“麻烦”时,他萌生了一个念头:能不能研发一种膜贴在车玻璃上,它可以根据光线和角度自动切换?偶然发现而来的灵......

看了国外产品,厂家马上回国找他们签约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沈春蕾“我们希望成果能尽快落地,让更多农户早日用上国产高性能农机耐磨入土部件。”去年4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所)研究员姜海昌在接受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随后记者采......

只需扭一扭光伏硅的替代品来了

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方法,通过对材料进行一点扭曲,就能获得性能提升70%的氧化铜半导体材料,有望低成本替代光伏硅材料。4月24日,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氧化铜和氧化亚铜是一种价格低廉、储量丰富的半导体......

研究人员提出OLED蓝光材料设计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崔林松团队与英国剑桥大学AlexanderJ.Gillett博士以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柳渊合作,提出一种高色纯度深蓝色有机发光材料设计新策略,开发了一系列色纯度接近BT.2......

科学家综述非富勒烯基有机光伏的物理进展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吴宏滨团队与合作者,全面总结阐述了非富勒烯基有机光伏这一热点研究领域在光物理和器件物理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相关综述文章发表于《自然-综述物理》(Natu......

关于颁发成都方大炭炭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的通知

名称关于颁发成都方大炭炭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的通知索引号000014672/2024-00162分类核设施安全监管发布机关国家核安全局生成日期2024-04-17文号国核安发〔......

新型纳米片催化剂实现自驱动电解海水制氢

近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刘利峰团队与意大利拉奎拉大学教授A.Politano团队及南京林业大学教授D.W.Boukhvalov团队合作,采用液相剥离法制备了二维层状PtTe纳米片(e-PtTeNS......

电池行业利好新材料大幅提升太阳能电池量子效率

科技日报北京4月10日电(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报道,美国理海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材料,可大幅提高太阳能电池板效率。使用该材料作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原型表现出80%的平均光伏吸收率......

我国科学家仿生鱼鳞片构筑适度有序布利冈结构材料

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领导的仿生材料研究团队开展了仿生布利冈结构多级次可重构纤维基元界面设计的系统性研究,提出“仿生适度有序布利冈结构”的概念,分级构筑了具有动态可重构纤维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