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28 14:13 原文链接: 多任务工作,大脑行吗?

  互联网时代,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往往在多屏之间频繁切换自己的注意力,有研究认为这可能会导致大脑结构的改变,对情绪调节不利。但如果保证合理的分配以及适度的时间,也可能改善思维效率。

  细数一下人们身边的多媒体设备,互联网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子书以及层出不穷的可穿戴设备,除了睡眠时间,许多人几乎一刻也离不开它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屏幕构成了现代人生活的主体部分。这些屏幕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而是一种联动的关系。正因如此,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往往在多屏之间频繁切换自己的注意力,一边看电视一边用平板,一边用电脑一边用手机。这种多屏时代的使用习惯究竟是带给人更多的欢乐,还是加深大脑多任务工作的负担?

  边看电视边玩手机要不得?

  早在2012年8月,伦敦奥运会中奥运观赛和移动设备就开始紧密融合。用户在观看电视画面和报道之后,还会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获取更多赛事、运动员信息。据谷歌透露,在奥运会进行的某些时刻,来自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搜索量,甚至超过了电脑。观众观看行为的改变也让广播公司开始思考“多屏化”的赛事转播模式。

  这种观看行为的变化也被称作为“第二屏效应”。国际著名的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公司在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第二屏、社交网络和电视观看行为的融合,正在提升看电视的体验和乐趣,观众观看节目的满足感、幸福感加深,第二屏甚至导致人们看电视的时间延长。

  然而,近期英国撒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学术期刊PLoS One的一项研究指出,同时观看或操作多台媒体设备可能会导致大脑结构的改变,对情绪调节不利。

  撒克萨斯大学萨克雷意识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针对75名志愿者的脑部进行了扫描,与此同时调查他们平时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看电视、看纸质媒体的习惯。分析结果发现,从脑部结构来说,同时使用多个电子设备的调查对象的前扣带皮层体积更小,而且,同时使用电子设备的数量越多,前扣带皮层内的灰质密度就越小。

  据北大心理系教授沈政解释,前扣带皮层从广义来说是大脑皮层前额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情绪、情感的调节作用有关,同时还与执行监控和注意的调节作用有关。比如,儿童注意多动缺陷障碍就与该区域的脑功能失调相关。

  撒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担心多媒体多任务工作可能对普通人的认知能力、社会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一心多用”PK“一心一意”

  事实上,人类的大脑究竟能否应付多任务工作,并没有绝对的答案,尽管有不少科学实验证明,“一心多用”的工作效率不如“一心一意”来得高。

  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大卫·梅耶的研究团队在心理训练时,让志愿者从识别形状的任务快速切换到解决数学问题的任务。与延长时间继续专注于同一个任务的情况相比,由于志愿者需要切换注意力,所以上述两项任务需要更长的执行时间,同时思维的准确性下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神经学家厄尔·米勒也研究证实,相比于循序渐进地做事,同时做两件或多件事需要付出更多的脑力。他在志愿者同时处理不同工作时对他们的脑部进行扫描,发现即使面前有很多看得见的物体时,也仅有一两件会引起大脑的反应。

  正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塞梅尔研究所神经学家在《大脑革命》所阐述的,与关闭一个电脑程序同时启动另一个程序的情况不一样,注意力的切换需要一段时间来关闭和启动。每次注意力切换时,额叶处理中心必须激活不同的神经回路。

  当大脑在两个任务之间来回切换时,神经回路需要休息一会儿,这是一个耗时的过程,并降低了效率。

  但沈政指出,相反地,有针对杂技演员的脑科学研究发现,他们在经过长期的多任务工作的训练之后,脑细胞体积增大,相应的大脑皮层变厚,大脑白质增多。这是有利于增进大脑处理信息、储存记忆和认知能力的。只是目前不同的研究方法在结论部分还存在差异。

  “人类大脑本身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应多任务工作。因为现实生活环境极其复杂,人们不可能时刻只关注一件事务。”沈政认为,“注意分配是大脑复杂的高级功能。相较于其他动物,人类的注意分配也来得更精细。”

  由此看来,多任务工作对大脑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

  合理分配你的注意力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尹文刚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大脑是否可以负担多任务工作,与工作的类型有关。

  用注意的认知理论解释,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确实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但是,不同的认知活动对注意提出的要求是不相同的。例如,对一个熟练的司机来说,开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他可以毫无困难地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但当交通非常拥挤时,他就必须小心驾驶,这时他和别人的谈话可能就得暂停。因此,如果加工任务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可分配的就越少。

  另一种解释是,人们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有一项或者几项是自动化加工的,几乎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比如骑自行车或者织毛衣,那么大脑就有足够的能力把注意力放在其他需要受意识控制的认知加工活动中。尹文刚表示,受意识控制的认知加工活动在经过大量训练之后,是可以转变为自动化加工的。

  沈政也认为,一定程度上的多任务组合以及训练实际上是可以改善思维效率的。“前提是,合理的分配以及适度的时间。”

  在高强度的工作中,一般认为集中注意力更有利于任务的解决,但在工作强度不大,或者在休闲时间,同时进行多项活动,比如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手机,只要持续时间不长,并不会产生明显的负面作用。

  但如果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保持多任务工作状态,由于人们总是想努力完成每一项任务,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压力积累、大脑信息处理能力下降。

  尹文刚还指出,这种习惯还可能导致情绪的烦躁、焦虑。有科学家认为,从成年人的巨大压力和狂躁症,到孩子身上的学习障碍和自闭症,都可能与长时间的“一心多用”有关。因此,沈政特别提到,尤其是对低年龄段的孩子,本身集中注意力的养成还不完善,不宜进行过多的多任务学习。

相关文章

《自然》:眼睛竟是大脑的免疫屏障

人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用眼睛观察世界,也用眼睛表达爱慕、喜悦、冷漠和厌倦。除了主观上的情感外溢,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眼睛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与大脑有许多相似之处。借助眼睛这个......

Science:新研究揭示大脑如何形成环境地图的机制

清晨,当你走进厨房时,你很容易确定自己的方向。为了煮咖啡,你会走近一个特定的位置。也许你会走进储藏室,快速吃点早餐,然后走向汽车,驶向工作地点。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合作机构的神经科学家对这......

睡梦中,你的大脑如何清理垃圾

当你甜蜜入梦时,大脑并没有闲着,正在进行一些重要的后勤维护工作,比如加强认知、巩固记忆等。一项近期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研究就发现了睡眠中大脑进行垃圾清除的重要机制。大脑在白天消耗能量和吸收营养物......

新发现:用电刺激大脑使人更容易被催眠

新研究发现,向大脑的特定部位发送电脉冲会使人更容易被催眠。虽然研究处于早期阶段,但最终可能会推动催眠疗法更广泛地应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等疾病。相关研究1月4日发表于《自然心理健康》。美国斯坦福大学的Afi......

西湖大学:揭示神经元调控大脑血流新路径

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贾洁敏团队的相关研究,揭示了神经元调控大脑血流新路径。他们发现了一座架在神经元与血管之间的“新桥梁”——类突触(NsMJ)。通过类突触,谷氨酸能神经元可直接作用于动脉血管平滑......

SciAdv:科学家揭示肠道微生物组对于儿童大脑发育和功能的影响及关联

目前,新出现的研究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组或与机体的认知功能结局和神经发育障碍存在一定关联,但目前研究人员并未详细阐明肠道微生物代谢对经典神经发育的影响,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Advan......

大脑中的“GPS”赋予高级空间感知能力

太阳的东升西落,城市的东西南北,过马路要左右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脑的空间感知作用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寻找方向、定位目标还是记忆场景,都需要大脑对空间信息的处理和记忆。然而,这个过程是如何在大......

电脑脑植入技术创新:突破性疗法让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找回失去的认知功能

对于患有创伤性脑损伤的人来说,认知功能,如记忆、注意力和情绪调节,可能变得异常困难。但纽约市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神经学家尼古拉斯·希夫指出,“对于这种问题,目前还没有疗法,尽管它是如此普遍”。现在,在一......

大脑共变模式揭秘基因/心理与疼痛敏感性之谜

疼痛是不愉快的主观体验,但对疼痛感知的敏感性存在较大的个体间差异。探究疼痛敏感性个体差异的产生机制,对于阐释慢性疼痛的易感性并进行个性化疼痛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提示,疼痛敏感性的个体差异可能受到......

《科学》特刊4文揭示:下丘脑虽小但功能强劲

下丘脑虽然很小,但其是位于大脑深处的复杂结构,在协调各种神经元信号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些神经元信号负责使身体保持稳定状态。在最新一期《科学》特刊中,四篇综述文章揭示了这一关键大脑区域对生理和行为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