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20 00:00 原文链接: JCI:对抗罕见致命脑感染的新工具

  最近,研究人员对一种罕见但却致命的脑部感染有了新的认识,这种疾病称为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这种疾病是由JC病毒引起,最常见于免疫系统受抑制的人当中,直到现在,科学家们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研究它或测试新的治疗方法。

  本文资深作者、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转化神经医学中心联合主任、神经学专家Steve Goldman博士指出:“JC病毒是特别感染神经胶质细胞(大脑的支持细胞)。因为这种病毒只感染人类神经胶质细胞,而不感染其他物种的脑细胞,因此我们一直都很难了解这种疾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制备出一种新的小鼠模型,可让我们在活体动物中研究人类神经胶质细胞。”

  JC病毒是很常见的,据估计,70%到90%的美国人都曾经接触过它,并以休眠的形式携带这种病毒。对于其中绝大多数人来说,病毒不会变得有传染性,或者在他们一生中不会引发任何疾病。

  然而,在免疫系统受损――因为疾病或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一些人当中,病毒可能变得活跃并最终进入大脑。一旦到达那里,病毒就能引发PML,一种几乎是致命的大脑白质感染。

  在20世纪50和60年代,PML首次在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中发现,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流行期间,它变得更加普遍,先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广泛使用。最近,在接受长期免疫抑制治疗的自身免疫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中越来越多地观察到PML。

  直到现在,研究这种疾病的进展或测试新的疗法,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病毒只攻击一种特定的人类脑细胞类型,称为神经胶质细胞。它不影响小鼠的神经胶质细胞,或者在其他任何动物中通常用来研究疾病机制,因此使其很难研究。

  神经胶质细胞由两种主要类别的细胞组成:星形胶质细胞――大脑的主要支持细胞;少突胶质细胞――髓脂的来源;隔离大脑神经纤维的白质脂肪组织。

  这一新发现发表在2014年11月17日的《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是利用罗彻斯特大学开发的新工具进行的一项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去年,Goldman和Maiken Nedergaard博士报道称,他们制备出一种小鼠模型,其大脑由动物神经元和人类神经胶质细胞组成。而之前的研究主要专注于这一事实:人类细胞本质上会使小鼠更聪明,同时它创建了一种强大的新平台,可让研究人员在活体成年动物中研究人类神经胶质细胞,包括影响这些细胞的疾病。

  此前,科学家认为,JC病毒攻击和杀死少突胶质细胞,从而破坏大脑生产髓鞘的能力。这一结论已经达成,因为PML患者的验尸和MRI扫描结果显示脑白质的损失,脑白质主要是由髓鞘组成。

  利用新的动物模型,Goldman和他的研究小组能够跟踪JC病毒感染的影响,因为它实时地展开。他们观察到,实际上,病毒的最初靶标是星形胶质细胞,在较小程度上,是神经胶质祖细胞――产生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作为病毒复制和变异的寄主,到细胞以连锁反应样模式逐一爆炸和传播感染的地步。

  由于星形胶质细胞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随着它们相继死去,其他细胞(包括少突胶质细胞)受到影响。一旦大脑中的病毒载量达到一个临界点,该病毒最终会感染并杀死少突胶质细胞,但是这些细胞并不负责疾病在大脑中的传播。一旦少突胶质细胞开始相继死去,髓鞘就丧失,因为神经胶质祖细胞也被病毒靶定,大脑就失去了补充缺失髓鞘的能力。

  Goldman说:“我们一直着眼于错误的细胞群体。星形胶质细胞似乎是病毒的主要靶标,少突胶质细胞基本上是被卷入这场交火的无辜旁观者。”

  现在,这些发现使研究人员把重点放在可能的新方法上,以确定该疾病的早期症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例如,在脑白质缺失表现临床诊断之前很久,PML患者就经常抱怨混乱和其他认知问题。Goldman推测,这可能是星形胶质细胞早期损失的结果,已知这有助于大脑中的坐标信号传输。新的小鼠模型还允许研究人员测试新的治疗方法,专门靶定感染的星形胶质细胞,同时保护它们附近未受感染的细胞。

相关文章

研究揭示“细胞焦亡”新机制

4月2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丁璟珒研究组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邵峰团队,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两种来源于低等真核生物的gasdermin(GSDM)蛋白通过非蛋白......

保护性种植促进喀斯特食物网结构维持与能量流动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恢复成效显著,但是该区人口压力较大,经过几十年保育恢复的生态系统仍面临被再次开垦利用和土壤退化的风险。土地利用变化会对土壤微食物网产生强烈影响,以往研究通常采用时空替......

西湖大学团队揭示T细胞“特种兵”真相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周强课题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课题组助理研究员宿强,在合作研究中首次呈现了两种经典的γδTCR–CD3复合物的全长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Vγ依赖的组装模式,......

最新研究:实验室培养“迷你结肠”可用于癌症研究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记者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医学论文称,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培养出一个能真实再现结直肠癌发生的类器官模型。这一被形象称为“迷你结肠”的细胞培养物,或能用于研究......

液晶智能窗来了!降温供暖按需切换

4月19日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Materials)上的一项成果,在辐射冷却液晶智能窗构筑领域取得新研究成果。湘潭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邓媛为论文第一作者,湘潭大学教授谢鹤楼、北京大学教......

新研究:雄性小鼠饮食结构或影响后代健康

·“我们的研究表明,受孕前父亲的饮食类型可以影响下一代的具体特征,不仅是饮食总量的多少,还包括饮食的结构。这使我们向研究的最终目标又迈进了一步,即通过为父亲制定饮食指南,以降低下一代患代谢疾病和情绪障......

翼龙头骨如何演化?最新研究揭秘

中新网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孙自法)作为亿万年前曾称霸蓝天的古脊椎动物,翼龙自200多年前发现以来,其神秘的起源与灭绝、同恐龙和鸟类的关系,以及复杂头骨的演化等一直备受关注,也持续存在争议并充满挑战。......

《细胞》: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3D重构人类原肠期胚胎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3日晚,我国科学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发表题为“3DReconstructionofaGastrulatingHumanEmbryo”(人类原肠胚的三维重建)的研究论文。......

助力细胞培养产品质量,中量大牵头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教授陈春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细胞培养液中苯乙烯、2-氯乙醇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GB/T43778-2024)正式发布并实施,细胞培养产品质量有了新保障。细胞(含体......

研究揭示胆固醇代谢调控巨噬细胞抗肿瘤新机制

中新网4月23日电据中国科学院网站消息,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红艳研究组联合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免疫》(Immunit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25-Hydr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