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26 14:14 原文链接: 日本将发射“隼鸟2号”探测器将尝试地下取样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将于本月30日,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

  “隼鸟2号”作为将小行星“糸川”的微粒子带回地球的“隼鸟号”的后继机,面向沿地球和火星附近转动的另一颗小行星而开发。此次发射将是首次尝试对地下物质的取样,并计划于2020年将样本带回地球。

  第一代探测器“隼鸟号”,是世界首次对小行星进行物质取样并带回地球的“试验机”。“隼鸟2号”的使命是扫清技术上的问题点和课题后,进行真正的探索。

  据悉,“隼鸟2号”将于2018年夏天到达小行星。经过约1年半时间的滞留,除让小型着陆机“密涅瓦2号”着陆调查以外,还将发射子弹采集物质。“隼鸟号”曾只是采集表面物质的样本,而此次“隼鸟2号”除了要采集2次表面物质以外,还要采集1次地下物质。

  据了解,此次探查的小行星是“1999JU3”,与小行星“糸川不同”的是,科学家认为该行星上有含水和有机物的岩石。担任科学负责人的名古屋大学教授渡边诚一郎说:“通过对带回的物质进行分析,可探明水和有机物产生了怎么样的化学反应、矿物又是怎么参与进行生命的准备。”

  此外,“隼鸟2号”采集的物质将放进胶囊,于2020年末降落地球。之后,计划改变轨道再次向宇宙进发,但目的地还尚未确定。

相关文章

我国首台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建成

5月10日,我国首台专门用于行星际闪烁观测的射电望远镜、“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设备之一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IPS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标志着该望......

国际联合研究发现行星形成的证据

英国参与的国际天文学研究团队在年轻的类太阳恒星周围发现了水蒸气,这可能是行星形成的证据。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该新发现得益于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的观测数据,使天文学......

系外卫星寻找地外生命的又一希望

围绕太阳系外行星运行的系外卫星(艺术图)。图片来源:美国太空新闻网围绕系外行星运行的卫星或是太阳系外最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图片来源:《新科学家》网站夜晚,星光闪烁,月亮散发出柔和的银白色光芒。仰望夜空......

研究证实,这颗超级地球是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想象一下,如果西半球永远是夜晚,东半球永远是白天,伦敦人想要看到太阳,唯一的途径就是飞往东京。3月28日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科学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一颗行星具有这种......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本报讯想象一下,如果西半球永远是夜晚、东半球一直是白天,那么伦敦人想要看到太阳,唯一的途径就是飞往北京这样的地方。3月28日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一颗......

迄今最小恒星,半径仅约地球7倍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王晓锋课题组与合作者利用清华大学—马化腾巡天望远镜(TMTS)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约2760光年、轨道周期仅为20.5分钟的致密双星系统(即TMTSJ0526),并解密了其物理起源。2......

中国科大在行星挥发份增生演化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特任教授王文忠与多位国际学者合作,探究了类地行星增生演化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发现了地球在早期吸积阶段便已积聚足够多的挥发性元素,而吸积形成的星胚熔融挥发进一步重......

一颗有史以来观测到的最亮的系外行星

天文学家已经证实我们的银河系可能有数十亿颗行星,它们在不同的恒星周围绕转,具有各种有趣的性质。2019年,系外行星特性探测卫星(CHEOPS)发射升空,它主要关注太阳系外行星的分布以及行星特性。202......

死而复生?天文学家发现本该被吞噬的行星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地球之所以流浪,是因为天文学家发现太阳开始急速老化膨胀,并将吞没地球。这不只是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桥段,事实上,当太阳走到生命尽头时,它的确会膨胀到目前大小的100倍,吞噬地球。......

“贫金属星”可能是搜寻潜在生命最佳地

英国《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最新天文学研究指出,位于贫金属恒星宜居带的行星,可能是搜寻潜在生命的最佳地点。高水平紫外(UV)辐射可能会破坏不同形式生命的基因组。大气氧和臭氧保护着地球生物圈免受来自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