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17 10:05 原文链接: 淮河“污害”仍不乐观水生态危局令人忧

  自1995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流域性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颁布,淮河治污至今已近20载。经过多年努力,淮河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然而,与国家提出的治淮目标仍然有较大差距,部分支流污染依然严重,水生态现状不容乐观。

  干流水质好转 支流“污害”仍重

  “坏河”“五彩河”“害河”……淮河这条曾经哺育千百万人的母亲河,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遭受污染之害,民众对其的新叫法也层出不穷。尽管1995年国家出台了首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并明确提出到2004年实现淮河“变清”的目标。但时至今日,淮河“污害”却始终如跗骨之蛆难以祛除。

  记者今年两次走访淮河部分干支流和排污口时发现,清澈淮河水踪影难觅,即使淮河干流的水体也黄浊不清。在河南新蔡县练村镇,流经镇里的洪河支流水体呈黑褐色,如同墨汁。岸边滩涂地寸草不生,有的甚至是“五彩土”。当地村民说,洪河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发臭发黑泛着白沫,过去村民们是挖窑存水用,后来通了自来水,大家连洗衣服都用自来水。

  “现在水质还算不错了。”练村镇村民马情说,自从水利部门在这设立了水质监测站后,洪河的水慢慢比过去好了,至少没味了。

  淮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淮委)的数据显示,经过20年努力,淮河流域入河湖污染物较大幅度削减,水质逐步好转,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入河排污量逐年下降:化学需氧量去年入河排放量43.22万吨,比1993年减少七成;氨氮去年入河排放量4.13万吨,比1993年减少一半以上。而根据水质监测数据评价,1994年淮河流域省界水质五类和劣五类为77%,去年则下降到45%。

  淮委相关人士表示,虽然淮河流域水质得到明显好转,入河排污量明显减少,但与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入河排污量仍超过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量。去年全年监测评价总河长22396公里,劣五类水质河长占22.2%,其中淮北主要支流污染相当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矛盾。淮河北岸29条支流中,有12条为重度污染。

  工业污染不减生活污染增多

  当前淮河主要污染源仍以工业污染为主,但生活污染、农业污染等新型污染源不断增多。加之淮河流域的生态用水被挤占,淮河水生态系统正面临日益严重的破坏。

  截至今年6月,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共监督监测重点工业企业入河排污口7044个次,对严重超标的入河排污口及时通报地方环保部门。尽管淮河流域重点入河排污口超标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今年上半年,淮河流域重点入河排污口超标率仍为32.4%。

  不断增长的城镇生活污水也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不少开发区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也没有完全发挥作用。长期关注淮河污染的安徽“绿满江淮环境发展中心”负责人周翔介绍,根据该组织的调查走访,淮河流域污水处理厂已经成为淮河新的污染源。一些地方污水处理厂污染问题频频被环保部门通报,还有一些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因地方管网没有配套,建完后就晒太阳,无法运行。

  此外,局部地区重金属等新污染事件有所增多。2008年8月,河南安徽跨省河流大沙河发生砷污染事故;2009年1月和7月,山东江苏跨省河流邳苍分洪道发生两次砷污染事故。这些砷污染事件均为当地化工企业偷排污水所致。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相关人士介绍,虽然目前淮河流域的水污染主要是有机污染,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指标超标较为突出,水体污染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但日益增多的重金属等“隐形污染”需警惕。

  当前,淮河流域部分河段生态用水被挤占导致河湖有水无流或干涸萎缩,中小河流水生态系统破坏严重,也是淮河治污中面临的新情况。

  持续数十年的污染已经给淮河的水生态和流域百姓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2011年,淮委对淮河干流和洪泽湖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水生态调查监测,完成的健康评估显示,淮河流域一度污染严重,水生生物生境受到破坏,鱼类多样性明显下降。近几年来,随着治淮力度加大,淮河水质逐渐转好,浮游动植物和底栖动物群落逐渐向生态系统新的态势发展,而鱼类作为水生态系统顶级群落,恢复期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此外,淮河流域地表水污染对地下水不可避免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对流域内442个重点监测井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区域二类地下水分布面积仅占全区面积的4.5%,三类水面积占19.8%,而四、五类水面积分别占48.2%和27.6%,达七成以上。

相关文章

生态环境部发布7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2023年6月30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7月上半月(1—15日)全国空气......

防治污染,让微生物“吃掉”有害气体

常用的生物大气治理技术主要有生物过滤、生物滴滤和生物洗涤3种。与其他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相比,生物大气治理技术具有安全性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对处理低浓度或生物可降解性强的有机废气效果较好。随着我国工业的......

中国环境报:到二○二五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厅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要着重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

中国已成为全球首个全面治理PM2.5污染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28日在北京对记者表示,2013年至2022年,中国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数下降了92%。十年间,中国实现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空气质......

《农药制造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国家标准首次发布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品种繁多,组成和结构复杂,农药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浓度高、种类多、危害大。有效防治农药制造工业污染事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粮食安全。日前,生态环境部批准发布了国家生态环......

中国气象局流域强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在武汉揭牌

今天(3月19日),“中国气象局流域强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在湖北武汉揭牌成立,该实验室将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气象发展长远规划以及长江流域气象保障业务需求,通过开展长江流域暴雨观测野外科学试验、暴雨......

臭氧污染降解果蝇信息素可能影响其性别认知

德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暴露于臭氧污染可能会破坏果蝇在空气中传播的信息素,干扰它们吸引伴侣或认知异性果蝇的能力。这些发现凸显了人类活动对昆虫种群的又一可能威胁。相关研究近期发表于《自然—通讯》。许多......

强化“科技引擎”,让中国式现代化动能更强劲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魏源送记得,1992年,他在大连读研究生时,1平方米进口水处理中空纤维超滤膜的价格是400美元(约2800元),当时“顶多用一两根膜丝就了不起了”。2000年......

华中武汉城市圈夏季臭氧污染成因、来源及管控的新见解

大气近地面臭氧(O3)对人类健康、植被生态系统等构成较大威胁。自2013年我国全面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以来,以PM2.5为主的空气污染问题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然而,高浓度的近地面O3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呈......

未来五天华北中部个别城市可能出现重度污染

据生态环境部发布,未来五天(2月16—20日),受冷空气影响,全国大部地区空气质量优良,局地可能出现轻度污染,华北中南部、黑龙江南部、辽宁西部、陕西关中地区、成都平原和川南局地可能出现中度污染,华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