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1-04 10:42 原文链接: 5年在《晶体学报》发表279篇论文:我没有造假

大学教授5年在国际期刊发表279篇论文引争议

黑龙江大学一教授5年间在《晶体学报》发表论文279篇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2004年~2009年这5年间,黑龙江大学教授高山在《晶体学报》系列期刊上发表了279篇文章,在该刊发表文章的中国科研人员中首屈一指。

  “发表这么多文章就是想引起学术界讨论。”1月3日下午,高山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他介绍,《晶体学报》E分卷虽然影响因子低,但对结构解析而言却是权威期刊。这些论文完全是他辛苦得来的,完成这样大规模的文章数量,也并非“不可能的任务”。

  Spek教授在题为《晶体学研究中的结构验证》的论文中也提到,20世纪60年代末,即便是一个设备条件较好的晶体实验室,测定一个小分子晶体结构一般也需要几个月时间。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期刊刊发的小分子晶体结构报告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一数目已经从1967年的每年1000个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每年超过3.5万个。

  他写道:“目前,研究者完全有可能在一天之内完成收集衍射数据、解析并细化晶体结构,然后将相关数据发给《晶体学报》E分卷发表。”

  “我有话想说,为什么我走这种极端的方式,因为我是小人物,写文章也不会有人重视,现在这种方式肯定有人关注。我们要反对的就是这些。”高山这样解释大量发文的初衷。“我的性格很直率,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要有一种表达,我没有造假,我没有浪费国家的财产。”

  “钱学森这样的大家很厉害,但毕竟是少数,科研工作者应该重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在高山看来,自己在《晶体学报》上发表的一些文章,虽然影响因子很低,但是对于后来者的研究毕竟有所借鉴,填补了一些空白。

  事实上,2005年前后,高山在《晶体学报》上的大量发文也曾在网上引起一些争议;2007年年末以后,高山开始给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杂志投稿,两年来在影响因子3.5以上的期刊发表论文,“目前已经发表了5篇,也算是对大家的一个交代。”

  高山说,自己目前每周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基础教学上,“周一周二整个下午要给大一学生上无机化学课,周三周五有实验,只有周四有空;同时,自己拿到的都是省级课题,没有国家级课题,每个项目不到3万元,但是同样能做这样的贡献”。

  “我就是想证明,我的小项目小课题一样可以搞科研,这个东西(科研)的关键就是努力,这也可以反思拿了上百万上千万元科研基金出不了成果的意义。”

  连日来媒体对井冈山大学教师造假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让高山对整个事件有了一些了解。在他看来,井冈山大学两位教师的文章与自己的文章在性质上有所不同,“他们很多都是造假,只有十几个是真的。”

  对于一些网上质疑的发表文章系为“赚钱”一说,高山表示,学校的确有奖励,但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多,其实自己的学校早有规定,封顶10万元,加上缴税,到手的并不多,剩下的都是作为科研经费,还要带学生。

  几天前,高山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第一句话就是:“我一直在等待今天的采访。”

  而现在,高山的回应中增添了新的色调,“对这次事件的关注给晶体学界带来了很大压力和质疑,对不起晶体学界,也希望通过你们(媒体)对他们表示歉意。”

  也有人为高山辩护:“如果高山教授一没有伪造数据,二没有剽窃文章,三没有一稿多投,那么,高山教授就没有错误。”

  高山认为,当前学术界太多怪现状,很多人跑院士跑项目;一篇文章多个作者,往往署名第一作者其实却是不干事的,甚至文章都没看过,照样是成果的拥有者。

相关文章

造假最狠的10位学者,竟有5位出自这一国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588.shtm就在6月,日本学者藤井善隆让出了占据多年的“王位”,德国学者JoachimBoldt......

网传重庆沙坪坝荔枝园小区核酸检测造假,真相来了

今日,一些微信圈群和网络社交平台有传言称,重庆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荔枝园小区核酸检测造假。经核实,真相如下:11月21日上午,天星桥街道荔枝园小区2名居民单管核酸采样检测结果呈阳性(系混管发现异常,单采......

他因科研造假入狱,多篇论文35年后仍未撤稿

美国心理学家拉塞尔?沃恩(RussellWarne)于2022年1月在他的博客中披露了一件令他震惊的科学“发现”。他写道,“尽管我很熟悉这个领域的历史,但我此前从未听说过这个案例。”上个世纪80年代,......

12起!自然基金委公布2022年查处的学术不端案件处理决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精神,持续深入开展科研诚信建设,对涉及国家自然......

学术造假论文撤稿10年后,仍被引用360次,近9成不知情

一篇学术造假论文,撤稿是其“命运”的终结吗?至少现实不是这样,它还可能反复被后续发表的论文所引用,继续误导研究。美国著名麻醉学家斯科特·鲁本(ScottReuben)学术欺诈案曾轰动一时。他至少有20......

伪造数据12年!校方:该实验室造假成风

编译|刘如楠操纵、伪造实验数据长达12年之久,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萨姆森·雅各布(SamsonJacob)仍然熬到了名誉教授的荣休身份。而学校的一项学术不端调查,却让他名誉扫地。据撤稿观察(Retrac......

论文P图等于造假?图像处理你踩过多少“雷”

近年来,图片造假可谓是最易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重灾区,因此导致的撤稿风波一浪高过一浪。针对目前覆盖范围最广的撤稿观察网站(RetractionWatch)的案例分析显示,截至2021年1月20日,以图表......

Nature撤稿,一作学生造假拖累导师受罚

从加入实验室的早期阶段开始,就开始了造假行为。在其后4年多时间里,伪造了极其庞大的数据。因为害怕被揭露,扔掉实验室笔记本以掩盖罪责……日前,日本名古屋大学前研究生矢野裕太(YuutaYano)被校方调......

Nature撤稿,一作学生造假拖累导师受罚

从加入实验室的早期阶段开始,就开始了造假行为。在其后4年多时间里,伪造了极其庞大的数据。因为害怕被揭露,扔掉实验室笔记本以掩盖罪责……日前,日本名古屋大学前研究生矢野裕太(YuutaYano)被校方调......

伪造50个数据涉及16项基金,ORI介入调查学术不端

2022年3月21日,根据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ORI)的新发现,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2位研究人员(分别是孙惠斌及LeongDaniel)在2013年开始的六年内,在16项NIH基金申请中伪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