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11 15:12 原文链接: 丘成桐:希望年轻人得到尊重

  4月26日,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华人数学家丘成桐将自己获得的2010年沃尔夫数学奖奖金全部捐给清华大学,设立数学奖学金,以奖励在数学方面有突出才能的清华学生。

  因为诺贝尔奖中没有数学奖,沃尔夫奖堪称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在沃尔夫奖35年的篇章里,一共有50位数学家获此殊荣,这50位当代数学大师的成就,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当代数学的水平和进展。

  获此殊荣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拥有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等多重身份,在他到香港转机,即将飞往美国之时,记者有幸找到了他。尽管操着一口并不流利的香港普通话,但丘成桐依然热情地和记者畅谈了他的获奖过程以及治学理念。

  丘成桐说,1月31日晚上,他收到以色列教育部部长兼沃尔夫基金会理事长Gideon Sa’ar的亲笔签名来信,通知他获得了2010年的沃尔夫数学奖,原因是他“在几何分析方面的贡献,以及对几何和物理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

  丘成桐告诉记者,定于5月13日在耶路撒冷举行的沃尔夫奖颁奖典礼,他将与美国数学家丹尼斯·沙利文分享10万美元的数学奖奖金。

  国际数学大师唐纳森(Simon Donaldson)将丘成桐誉为“近1/4世纪里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丘成桐几十年来一直非常“高产”,他解决了一系列猜想和重大课题,如卡拉比猜想、正质量猜想、闵可夫斯基问题、镜猜想以及稳定性与特殊度量间的对应性等数学领域内的难题。作为几何分析学科的奠基人,丘成桐和卡拉比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已经成为数学和理论物理经常用到的基本概念。

  对于这次的获奖,丘成桐表示,他已看得云淡风轻。他曾获得过克雷福特奖,这是瑞典皇家科学院为了弥补诺贝尔奖不设数学奖的空白,而特意设立的6年才颁一次的数学大奖。他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选择在国内建立更多的研究所,以此培养出“真正的”年轻科学家。

  “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利益关系,我只希望年轻人得到尊重。”丘成桐说,面对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的现状,虽然有些改进,但是在教育环节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纰漏。

  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年轻科学家,让年轻人发挥所长,这应该是目前中国教育最为关心的问题。丘成桐表示,要培养出一位优秀的年轻学者,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经历去提拔他们,首先要有一位优秀的指导老师指导他们往一个正确的研究方向走,辅助他们作出一流的研究结果,同时,还要对其进行鼓励,提供一定的经费、报酬让他们发挥所长。他强调,对于优秀的年轻学者要给予相应的提升,让学生觉得自己从事的这项工作能够得到尊重,就会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但是目前在对年轻学者的培养中,每一个环节做得都还不够,首先是经费,其次是学院中的评审制度极不健全。”丘成桐举例说,中国对精英大学拨款还不及美国主要大学的经费的1/10。哈佛大学一年的经费是35亿美元。

  除此之外,无论大学还是研究所,无论从行政还是教学方面,能够判定一个学生在学术上的研究结果、提拔优秀年轻学者的评审者往往都是固定的那几个年老学者,他们对于与日俱进的研究结果只能看到极为狭窄的一面,对于年轻学者新的研究理念,很多老学者根本无法理解。

  丘成桐说,在美国大学,一般来讲都希望能够聘请到40岁以下的教授,在特殊情形下,会考虑聘请40岁到50岁的教授。60岁以上的教授除非在极特殊的情况一般不聘请。而不久前哈佛大学聘请的两位终身教授,年纪都是20多岁。而在中国,院士的年龄平均都在70岁左右。同时,为了利益之争,有时也会出现因不同派系的两方评审者相互进行打击,不同学校为了保护自己校方的利益,将自己学校的学生分数打高点,而给别的学生则会打低点。

  “要做伟大的工作就必须有一颗平常心,为兴趣而努力。” 丘成桐感慨地告诉记者。

  对于中国目前种种超出教育以外的问题,丘成桐叹了一口气,他表示,这种机制对年轻学者的打击是致命的,很多年轻学者为了作出好的研究,不辞辛苦,历时多年,但最终在评审环节中却看到研究不如自己的人被提拔,自然会不平衡,选择放弃。长此以往,中国的人才会像沙漏一般,一点点地流失殆尽。

  丘成桐向记者提及一个例子:复旦一名39岁的年轻数学学者,因自己的研究结果常年不被重视,最后被迫到国外的研究所工作,在今年他被数学大会邀请演讲他的数学研究理论后,才被中国相关学术机构重新重视。

  丘成桐说,在如此焦躁的研究环境下,年轻的学者们不会想到与优秀的学者相互往来彼此交流,反而是与有权力的人进行更多的来往,年轻学者只要了解到评审者所研究的方向,就都会朝着这股主流方向进行研究,而更多所谓的冷门或是基础科学研究却无人问津。

  谈起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时,丘成桐认为在恶性循环之下,中国原本好的人才没有留住,新的人才又不被发现,所以优秀人才越来越少。丘成桐建议,目前解决优秀人才缺乏的唯一方法,是大量引进海外甚至是非华裔的学者,让他们共同参与到如何建立一个好的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工作中来。

相关文章

丘成桐:我们对基础科学的重视程度仍待提升

2009年12月17日,清华大学举行仪式,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的前身——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宣告成立。中心主任、菲尔兹奖获得者、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在官网上写道:“在清华大学的百年历史里,清华以强大的......

读书丨数学“封神榜”榜首,居然是他

“数学文化览胜集”(共四册),李国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一“这是一个迷恋排名的时代,也是一个迷恋排名的世界。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排名,没有排名似乎就会不知‘好歹’,就没法作自我判断。这种......

菲尔兹奖得主ArturAvila受聘南开大学客座教授

4月3日,数学家阿图尔·阿维拉(ArturAvila)郑重地从校长陈雨露手中,接过了南开大学客座教授的聘书。陈雨露代表南开大学向阿维拉教授致以热烈欢迎。他说:“阿维拉教授访问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对南开数学......

丘成桐:鼓励好奇心,保护创造力和想象力

12月3日,2023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总决赛在清华大学落下帷幕。来自海内外的89支中学生团队共决出61项大奖,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经济金融建模六个学科的金、银、铜、优胜奖,以及跨学科的最......

奖金200万元,首届大奖颁给“最准时的人”

11月22日,首届上海交通大学“睿远科技大奖”数学与物质科学奖颁奖大会在李政道研究所举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叶军获此大奖。颁奖仪式。上海交大供图上海交通大学“睿远科技大奖”和“睿远......

46位拿到“新基石”连续5年2500万不看项目只看人

2023年10月30日,腾讯公司“10年100亿元资助基础研究”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第二期名单发布,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的46位科学家上榜,成为第二批“新基石研究员”。2023年第......

丘成桐谈基础科学教育:试错让我接近正确方向

“试错的阶段对我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就是这些小挫折、错误让我慢慢地接近了正确的方向,也让我更加坚定。”在近日举办的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著名数学家、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分享他的“成名作”——证明卡拉比猜......

AI是否会超越人类?丘成桐:AI不会代替人类思维

近代物“人工智能(AI)是否会超越人类最优秀数学家?”对此,数学家、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主席丘成桐表示,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无法识别几何背后的定律,更无法识别数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关联,人工智能不会代替人类......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数学与物理巅峰论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10.shtm直播时间:2023年7月22日(周六)14:10-17:20直播平台:科学网APP(......

8月16日,2023未来科学大奖三大奖项获奖者即将揭晓!

科学是求真,是向善,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全部想象力。从进化论的提出、非欧几里得几何的产生、电磁学突破、相对论的提出,到宇宙探索、核能开发、量子计算兴起、AI科技的普及……今天,科学已经渗透到社会进步和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