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4-08 09:37 原文链接: 张泽院士:尊重人才和知识的氛围在高校还远没有形成

作学术要像宗教信仰那样痴迷

尊重人才和知识的氛围在高校还远没有形成

2007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张泽和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韩晓东领导的“首次发现共价键晶体及非晶结构一维纳米材料的大应变塑性形变”入选中国高等学校2007年十大科技进展。这是国家开展全国高校科技进展表彰10年以来,北京工业大学首次获此殊荣。

张泽对这项殊荣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既有一位科学工作者对研究成果被肯定的欣慰,又有身为管理者对中国高校科技工作的远虑。他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促进中国高校的科技研究与发展,是纯学术性的、表彰性的,过程和结果都非常公平。但张泽的视野并未局限于自己的科研成果,他指出这样一个事实:从国家发展历史看,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才有了很大的发展,虽然进步很快,但历史很短。相对于国际研究氛围,中国高校研究氛围薄弱,除了历史积淀不够外,主观上缺乏学术精神是重要原因。学术氛围、学术价值观和科研队伍等与国际相差甚远。这是一个现实。在国外做过多年科研工作的张泽,清醒地看到这种差距,对于国内缺乏学术氛围这一现象深表忧虑。在他看来,获奖本身并不重要,设立这样的奖项,意义在于鼓励大家具备追求科学、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作为主管科技工作的副校长,张泽十分关注学校的发展。他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有创新型人才,高校一定要形成核心价值观,即崇尚学术。大学要有学术氛围,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具有科学素质的人才。但目前,在中国高校,尊重人才和知识的氛围还远远没有形成,官本位对学术的毒害和侵蚀作用是深远的。正如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飞跃一样,张泽说:“高校要以学术建设为中心工作,追求真正的学问,使大家凝聚到学术追求上来。”

张泽赋予了学术3层含义:第一是教学,即知识的传承,以培养人才为天职。第二是科研,即新知识的产生。推动社会进步仅凭传授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创新,这有赖于科学研究。第三是管理,即进行科学的管理。人们只有接受科学才能独立思考,而不是屈服于权威。张泽认为中国高校尚未抓住教育的实质,在他看来,教育的实质是以学术为本,培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希望,学校和社会也才有希望。

作学术要像宗教信仰那样痴迷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术需要的是独立思考。张泽以尊重科学、崇尚学术的治学精神带领着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的师生们攻克了当今国际纳米科学研究的瓶颈性难题之一,首次发现共价键晶体及非晶结构一维纳米材料的大应变塑性形变,发明了一种集现代电子显微学原位表征与纳米材料新异物理性能研究于一体的新方法。

项目第二负责人韩晓东说,在最初选择研究项目的时候,就明白这个研究项目继续下去将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但收获也可能是丰硕的。他明白,如果研究成功了,对祖国今后的纳米事业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会有力推动祖国在纳米科技领域的进步。因此,无论这些研究有多么困难,他也会坚定勇敢地向前。

韩晓东2004年底由美国回国加入张泽院士的研究团队。当时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刚刚成立,他之所以在短短3年内就取得成果,是因为他和张泽院士一样有一颗追求学术的心。有时通宵达旦也是难免的,最长的一次实验持续了48个小时,韩晓东与他的学生一起不眠不休地观察实验结果。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对于他来说,研究中的每一次新发现都是令人兴奋的乐事。

搞科学研究,如果只有个人努力,没有周围大环境的支持也是难以成功的。纳米研究成果的出炉,除了得益于学校的大力支持外,研究所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成功的沃土。研究所每周都举办学术活动。张泽参与指导,一起分析讨论。韩晓东基本不用为科研经费操心,用大量时间进行学术讨论,从交流中找到今后发展的方向。年终,每个学生要作学术总结报告。科学目标的提炼、队伍的组织、学术思想的启迪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塑造而成。“作学术要像宗教信仰那样痴迷。”张泽认真地说。

谈话中,张泽对韩晓东治学精神的肯定溢于言表。他希望在校的青年教师也能进入这样的学术状态,既然选择了高校就要符合职业要求,投身于科学创造中去,打造自己的“科技人生,美好未来”。张泽呼吁,高校要在制度上给予教师更多的科研空间、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使整个高校的科学研究、教学活动进入一种追求学术的状态。

张泽在谈到对今年北工大学科技工作的思路时认为,全校科技工作要再上新台阶,就要重新规划,重点在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上。围绕大项目,做跨学科、跨领域的团队是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切入点。面对国内外快速发展的科技形势,靠以往单枪匹马、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已经落伍了。要按照国家的需要组建团队,积极投入到大的科研活动中去。

张泽简介

张泽:(1953-)天津人,材料科学和晶体结构专家。

198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7和1990年分别被晋升为副研究员和研究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委员。2003年2月任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正校级)。

张泽教授现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委会副主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材料学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显微镜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亚洲晶体学会主席、国际晶体学会执委,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等职务。

张泽教授长期从事准晶、低维纳米材料等电子显微结构研究,科研能力强,学风严谨,学术造诣深。他将原子层次显微结构分析与材料科学中重要问题相结合,系统研究和解决了准晶、低维纳米材料等国际材料科学的一些重要问题,取得了创造性研究成果。

1984至1985年在晶体研究领域,他首次发现钛镍钒急冷合金中的五次对称准晶体,并在准晶体的结构、相变、缺陷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研究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得到国际同行科学家的称赞,被认为是"国际准晶体领域研究的早期工作者"。

张泽教授共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70余篇,被国际同行引用两千余次;合作编著《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在材料科学中应用》和《纳米结构及纳米材料》英文专著两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首届"吴健雄物理奖"、首届"青年科技奖"、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何梁何利奖"、"求是"奖等9项国家及部委级奖励;承担多项国家重大和其它基金研究项目,并获得突出研究成果。其主要学术成果被写进多本国内外学术专著及教科书中。

现从事低维纳米材料的显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相关文章

高校床帘的去与留:卫生问题还是安全问题?

一席床帘,两方世界。4月23日以来,高校床帘的去留问题再受关注。对于部分大学禁止寝室悬挂床帘的要求,舆论有赞有弹。就在3月21日,张家口学院体育学院网站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营造整......

高校教师薪酬分配存在“逆向激励”

 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高校教师承担着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等多重职责。然而,薪酬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改革滞后,使得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受到挑战。根据笔......

顶尖研究所所长遭Science撤稿,牵出学术造假“窝案”

近日,一场涉及神经科学和癌症研究领域的造假风波席卷学术界。此次风波核心是美国科学院院士LaurieGlimcher。4月19日,Science杂志撤回了一篇2006年4月28日发表的论文,Laurie......

多地高校禁止学生挂床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可否在学生宿舍安装床帘,可以有一个私密的空间?”新疆医科大学学工部门近期召集部分学院学生干部召开座谈会,同学们对学校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据新疆医科大学网站3月27日消息,经学校相关部门研究,......

研究所所长遭Science撤稿,牵出学术造假

近日,一场涉及神经科学和癌症研究领域的造假风波席卷学术界。此次风波核心是美国科学院院士LaurieGlimcher。4月19日,Science杂志撤回了一篇2006年4月28日发表的论文,Laurie......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召开常务理事会

4月20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届第四次常务理事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下称亚热带生态所)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谯仕彦,亚热带生态所党委书记谭支......

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百强高校再增2所“双一流”

(2024年4月18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今日正式发布“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蝉联主榜(即综合性大学排名)前三位。北京协和医学院位列医药类大学排名第一,上海财经......

多所高校禁止课堂使用电子产品,专家:不如提高教学质量

近日,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发布了一则《关于课堂禁止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规定》,要求任何学生在管理学院课堂教学时间内(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应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关闭,不得......

教育部:每年更新本科专业目录,招生按目录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2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

张荣院士:把破“五唯”作为高校综合改革突破口

教师选了一篇影响因子高的论文作为代表作。它真的能被称为“代表作”吗?多人发表一篇论文,谁是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权重是多少,把科研中的合作关系变为了竞争关系,该怎么破?有“帽子”人才与无“帽子”人才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