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6-06 00:00 原文链接: “实验1”号圆满完成印度洋科考首航

  5月29日,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建造的我国第一艘小水线面双体科考船“实验1号”航行7900海哩,经48天海上调查,圆满完成2010年4月首次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任务,胜利返回广州新洲码头。

  本航次于2010年4月12日从广州母港起锚,主要调查印度洋及南海西部海区,在两个航段首席科学家王东晓研究员、陈荣裕研究员的带领下,31名考察队员与“实验1号”林国旭船长等全体船员通力合作、昼夜奋战,克服印度洋西南季风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调整站位作业计划,充分利用海况条件较好的时间抓紧作业,针对新发现的科学问题及时进行现场补充观测。在有关部门大力协调下,科考船在斯里兰卡成功补给,出色完成了航次预期任务。

  科调队分为环境、地质、生物三个分队,各分队长认真负责、指挥妥当:环境分队完成26个站位CTD、全程走航ADCP、全程表层CT、全程辐射通量观测和自动气象站与全程二氧化碳分压观测,投放150个站次XBT,布放133个GPS探空气球、12个Argos表层漂流浮标和15个Argo深水浮筒浮标。从CTD采样记录中发现,在10°N断面、赤道断面和南纬地区水团特征差别性较大,三个水团与南海水也存在较大的不同;地质分队采沉积物表层样6次、沉积物短柱状样8次、微生物表层样13次、有孔虫拖网16次、硅质拖网14次、海底热流探测9次,获有孔虫样品46个、硅质拖网样品38个、空气微粒样品41个、空气花粉样品41个、海水样品210个;生物分队开展了新生产力、叶绿素、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微微型浮游生物等的调查研究,获生物样品717个。

  南海海洋所首个印度洋综合科学航次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获得了较全面的孟加拉湾-赤道东印度洋实测海洋学数据,结合南海多年来积累的数据集,可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深入探讨南海与周边海域的联系;二通过物理海洋、海洋生态、海洋地质和海洋气象走航与站位观测,对热带印度洋的区域海洋学有了初步了解,为以后的海洋科学调查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验1号”海上工作现场

  

  “实验1号”海上工作现场

相关文章

全新乙醇酸甲酯制备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院士团队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缩醛羰基化制甲氧基乙酸甲酯及水解制乙醇酸甲酯技术”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

研制高系统性能和高集成度的微型超级电容器模块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单细胞分析研究组研究员陆瑶团队,以及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会明院士等合作,开发......

科研人员研制出单组分暖白光LED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斌与山东大学研究员刘锋等合作,开发出了具有高效白光发射的新型双钙钛矿材料,并制备了基于该材料的单组分暖白光发光二极管(LED)。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

“石脑油催化转化制芳烃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院士团队与国家能源集团共同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脑油催化转化制芳烃技术”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会由石化......

别让世界杯变成“视界悲”护眼秘籍请查收

世界杯激战正酣,淘汰赛球迷热情高涨,日夜守候在电视机前熬夜看比赛的你眼睛还好吗?看世界杯固然激动人心,但也别让眼睛受伤害,唯有保护好视力,才能把球赛看得更清楚。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如何平衡好世界杯和......

吴清平院士团队发明新型探针用于免疫层析试纸条

 三维多枝状金纳米颗粒用于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原理图。研究团队 供图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研究中心吴清平院士团队研究发明了检测大肠杆菌O157:H7新型金纳米颗......

深入认识大脑微环境新支持,12种分泌因子的同时检测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陆瑶团队利用单细胞多种类分泌因子检测技术,实现了对神经—免疫细胞互作网络的解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随着全球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神经......

揭示单原子驱动载体表面动态碳化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副研究员杨冰团队,与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朱倍恩合作,在单原子催化剂动态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单原子不仅提供活性位点,同时还可以在长时反应过程中......

“怀柔一号”卫星发现伴随快速射电暴的X射线暴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10月15日晚发布消息说,该所科学家当天通过“怀柔一号”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中文昵称“极目”,英文缩写GEC......

研究者发现纳米纤维素规模化制备关键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可降解材料开发与利用创新团队联合中南大学以苎麻纤维为研究对象,解析了果胶对植物细胞壁解离及其纳米纤维素再分散的作用机制,为纳米纤维素的规模化生产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