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6-11 08:28 原文链接: 世博让低碳深入人心自愿减排获得广泛参与




  这几天,在世博园,“低碳世博”成为人们念叨的最多的一个词。刚好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一系列有关低碳减排的活动,吸引着千千万万观博人。

  低碳世博总体方案发布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低碳世博”总体方案》于世界环境日在世博新闻中心发布。上海世博局副局长黄健之在发布会上,介绍了低碳世博理念的形成及相关情况。他表示,《方案》的发布既是对世博会筹办过程中各类“低碳实践”的一次系统盘点,也是对“低碳世博”这一新概念的完整阐释和展望。“低碳世博”将全面实践“低碳式发展”、充分展示“低碳”成果和广泛传播“低碳”理念作为三大目标。世博会将积极推进各类“碳补偿”项目的实施,争取在世博会结束前抵消60%-70%的碳排放,并在世博会后4到5年内基本实现碳平衡。

  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低碳世博”已经成为办博目标之一。科技成为“低碳世博”目标实现的支撑和保障。即实现上海世博园区的“低碳排放”,实现世博园区内客运交通工具“零排放”以及园区内建筑和照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0%,实现上海世博园区生态和谐和资源综合利用。园区内雨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雨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工程废弃物和垃圾100%回收利用,资源化利用达到50%以上。世博园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80%以上场馆采用屋顶绿化、立体绿化和室内绿化;老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占园区总建筑面积的1/5;60%以上的路面由建筑垃圾和钢渣制成;园区内已投用新能源汽车432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世博园内运行的太阳能设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LED照明工程等一系列示范应用项目,在节能减排方面创下多项世博历史纪录和国内纪录。例如,世博园区内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5兆瓦,是中国国内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示范区。

  自愿减排获得广泛参与

  为5月17日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海宝登山队队长徐刚颁发自愿减排证书,邀请游客前往城市最佳实践区感受低碳生活的魅力……“低碳世博”自愿减排活动和世博场馆“低碳之旅”活动同时启动。这项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世博园区内,伦敦零碳馆通过场馆设计及各类低碳技术应用努力实现零排放;比利时馆、葡萄牙馆等已自行抵消碳排放;联合国馆和万科馆将通过上海能源环境交易平台,购买碳减排指标中和场馆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当然,一轴四馆更是低碳的典型。可以说,到每一个馆里,在园区很多地方,观众都可以感受到低碳的内容,都会受到低碳理念的熏陶。

  世博绿色出行活动启动以来,78家行业协会和企业承诺员工绿色出行上下班,172所学校的近2万名学生和家长填写了“绿色出行承诺书”,124个社区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绿色出行倡导活动,已认建了5000平方米“世博绿色出行林”,低碳交通卡发行不到一个月已售出近2万张。目前,已有超过50万市民参加了各种形式的世博环保培训,“人人行动,添绿上海,共迎世博”植树造林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引导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上海市环保局副局长孙建介绍说,世博园区规划、建设、运营中碳减排措施已得到全面落实,低碳技术、产品和实践的集中展示得到了充分体现,世博会“碳补偿”项目也得到具体落实,世博会正在带动环保低碳理念的传播和社会实践。

  远大馆日担起企业责任

  6月5日这一天,记者还参加了远大馆日的低碳论坛(如图)。他们特意把自己的馆日和论坛安排在环境日这一天,其用心良苦。来自联合国环境署、世界资源研究所、世界气候组织等机构以及国内的专家学者等400多位关心环境问题的人士济济一堂,探讨低碳世博这一上海世博会的理念;讨论低碳建筑的技术措施、公民教育和政策引导;议论世博园中节能两倍、减排7.3万吨二氧化碳的22处远大非电空调这一活生生的低碳发展案例。在论坛上,很多专家还谈到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都极为心痛,在中国上海世博园里的观博人,也时刻关注着几万里以外的环境问题,因为我们在同一个地球,我们也只有这一个地球。

  记者还随观众们一起参观了“9度抗震、6倍节材、5倍节能、20倍净化、1%建筑垃圾”的远大馆,这是一幢可持续建筑。观众们对这一建筑神奇的低碳、节能、减排的超强能力赞叹不已。参观之后,记者对远大即将推出实质性推动公众环保行动的具备空气品质检测功能的手机十分期待,这款手机被称为“生命手机”。通过参加一系列的低碳世博活动,记者感到,要让低碳内容深入到每一个观众的内心,我们的政府、社会、企业都应该担负更多的责任。

相关文章

2022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在敦煌召开

2月26日,“2022(第十六届)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在甘肃省敦煌市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永久名誉主席徐建中在书面致辞中表示,太阳能热发电带有长时安全储热技术,是新型电力系统中能......

科学家解决下一代太阳能电池寿命问题

2月17日,“90后”江苏小伙儿李崇文和他的博导鄢炎发在Science发表论文。这项关于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被认为解决了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续航问题,使其实验室寿命超过3500小时,为当前的国际顶......

太阳能界面蒸发技术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人工环境节能技术研究室董凯军团队在相变蓄热材料强化太阳能界面蒸发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EnergyConversionandManagement。太阳能-热能......

研究揭示我国不同类型城市客运碳排放的影响机制

“双碳”背景下,全面摸清我国的碳排放清单尤为重要。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苏泳娴团队研究揭示了我国不同类型城市客运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建筑与环境》(BuildingandE......

微米级太阳能电池,在这所世界级大学诞生

这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团队开发的一款超薄太阳能电池,整个结构只有2~3微米厚。传统的太阳能电池都比较笨重,像一块厚厚的板↓而这款超薄太阳能电池可不简单!MIT的研究人员打破常规,开发出一种可......

全国首个!地方碳排放监测系统标准实施

根据中央有关意见精神,近日,由江苏泰州市生态环境局、泰州市市场监管局、泰州市标准化院等单位联合起草的《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发布,这是碳排放监测领域国内首个市级地方标准。......

2050年肥料碳排放或可减少80%

肥料排放约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5%。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准确量化了肥料整个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发现2/3的肥料排放发生在撒在田地之后,1/3的排放来自生产过程。研究人员认为,通过采取充分有效的大规模减......

碳中和下中国道路交通的碳减排潜力与脱碳路径

2022年12月31日,《自然》子刊npjUrbanSustainabilit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汪寿阳和段宏波团队等关于碳中和下中国道路交通的碳减排潜力与脱碳路径研究成果。交通部门是重要的......

这个理论计算结果有助高效环保合成氨

氨作为一种无机化合物,在农业、工业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高效、环保地合成氨,助力相关行业的发展,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近日,西湖大学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在合成氨催化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

超轻太阳能电池可将物体表面变为电源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工程师在最新一期《小方法》杂志上刊发论文称,他们开发出一款超轻太阳能电池,可快速方便地将任何表面变为电源。这款比人头发丝还纤薄的太阳能电池黏附于一块织物上,重量仅为传统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