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6-18 17:38 原文链接: 生命难造

  3月21日,一篇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引起轰动: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花了15年时间、4000万美金,利用化学手段合成一种 DNA,并将其注入一个被“挖空”了的细胞,制造出一个新的生命体“辛西娅”。

  “首例人造生命诞生”这一新闻引起公众的争议甚至恐惧。但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所谓“人造生命”;最近三年至少已有两次类似的新闻。

  2007年,来自日本和法国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宣布造出“人造细胞”。其实,他们在实验室里得到的是一种人造细胞膜,也就是细胞的框架。“人造细胞膜”与真正的细胞膜结构相似,具有蛋白质合成功能。

  2008年9月,哈佛大学的科学家报道说他们即将合成生命,主要是指他们建立了一种单细胞模型,该模型算得上是一种新的“生命”形态。事实上,他们可能只是人工合成了一部分核苷酸,仅仅是实现简单遗传基因序列的复制。

  从技术上看,这次“人造生命”与前面几次还是有区别的。文特尔突破了如何让人造基因序列生成人造染色体的难点,而人造染色体的形成,意味着一个物种遗传密码的完备,意味着真正生命体的诞生。

  英国《自然》杂志邀请了几位不同专业领域的科学家发表评价和意见。美国佛罗里达州应用分子进化基金会的斯蒂芬·伯纳认为,根据现存各个物种的基因组序列,人们可以推断出这些物种已灭绝的祖先的基因组,再依据文特尔等人的工作,就可以合成出那些已灭绝的古老生物——这些古老生物将会告诉我们100万年前地球的生态环境。

  而宾州大学的生物伦理学家亚瑟·卡普兰说,研究成果可以彻底平息有关生命到底需不需要特殊力量才能被创造和生存下来的争论,甚至可以颠覆人类长久以来对于生命本质的看法。

  但也有另一种声音。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教授马丁·福斯内哲认为,人造细胞的诞生只是证明了一种技术上的进步,并不算观念上的突破——嵌合生物早已通过育种被制造出来了,最近,将基因转移到去核的靶细胞中也培育出了嵌合生物。

  和1997年首个克隆哺乳动物多利羊的诞生相比,“人造生命”的诞生所面对的评论已经有了很大不同。

  当年,人们在惊叹克隆技术的同时,大多数人都在攻击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生物伦理方面的问题,这种争论持续了很多年,尤其是当有人提到要克隆人类的时候。而现在,面对“人造生命”,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科学家,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都要求评估此事件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如何能以最小的风险获得此成果所能够带来的利益。

  科学家提出了这项技术可能引发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人可能会拿这项技术去研制生物武器、人造生命可能会改变地球原有生命系统的结构,出现人类不可控的情况等等。但生物学界的观察家们还是赞同开放这门科学,原因是:若病原体能通过电脑设计出来,那么,防治的疫苗同样也能如法炮制。

  多利在6岁多的时候就死了,对于它的“早衰”和死亡,在一个从事生物学和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看来,生命还是应该按照他固有的模式进行繁衍、孕育,按照正常的、已经延续了万万年的规律,从受精、胚胎形成,到母体中孕育,再到出生,经历成长的整个过程,直至最后的死亡。

  而对于这个刚刚从实验室生产出来的“人造生命体”,其实不应把它当做生命,只能把它当做一个产品——它是靠几瓶化学物质和计算机生产出来的一种类似生命的产品。

  人类可以制造一个简单的生命体,但是人类还没有强大到了解生命调控的各个环节,从制造一个简单的生命体、一个细胞,到能够制造出一个完整的植物或动物,甚至于人,生命本身还有很多秘密是我们迄今不知道或者不了解的。人造生命的时代并未真正到来,所有的人应该尊重生命,更要尊重生命的本质。

  本文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主任、生物学博士

相关文章

多养分添加下基因组大小调控草地群落机制获揭示

近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韩兴国团队与合作者揭示了多养分添加下基因组大小调控草地群落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植物学家》。资源与植物生产力、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长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资源......

基因组稳定性驱动的低氧适应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赵博团队等在JournalofExperimental&ClinicalCancer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RETSATassociateswithDD......

我国牵头完成高质量豌豆参考基因组和泛基因组解析

9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合作单位,成功绘制了中国豌豆基因组高质量精细物理图谱,构建了栽培和野生豌豆泛基因组,解析了豌豆基因组进......

刘少军教授团队揭示了人工异源四倍体鱼基因组

9月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少军教授团队在《BMC生物学》(BMCBiology)上在线发表论文,揭示了人工异源四倍体鱼的基因组。刘少军为通讯......

研究破译粉菠萝基因组,发现植物开花新机制

 粉菠萝    品资所供图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品资所)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团队破译了粉菠萝基因组并发现植物开花新机制。......

基因组学研究重建苔类植物演化历程获突破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研究团队与合作者使用转录组数据,首次对苔类目级系统框架进行了重建,得到了高支持的系统发育树。相关研究9月8日在线发表于AnnalsofBotany。该论文第一作者为深圳市仙湖植物园董珊......

二月兰基因组为十字花科野生资源利用提供新思路

二月兰   中国农科院蔬菜所供图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分子设计育种团队完成了二月兰基因组的解析。通过基因组比较分析,在十字花科古多倍化演化和高产优质油脂性......

科学家发现玉米的核心细菌微生物组具有固氮能力

与人类微生物组类似,植物微生物组被称为植物的第二个基因组,对植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病虫害抵御等至关重要。近日,科学家发现了定殖于玉米茎木质部伤流液内具有固氮能力且高度保守的核心细菌微生物组,它们为玉......

科研人员在兰科植物研究方面获得进展

15日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植物多样性研究团队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分别研究了极小种群之一的巴郎山杓兰和对叶杓兰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并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数据重建了兰科植物......

Nature公布新兴测序技术绘制的人类组织RNA多样性

由纽约基因组中心和布罗德研究所的科学家完成了一项对人类组织中RNA多样性的研究,最近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当遗传密码转录成RNA时,一个基因通常会产生几种不同形式的RNA分子,或具有不同功能的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