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7-29 14:21 原文链接: 科学家认为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可能改变食物网

  最近有科学家提出,墨西哥湾的石油泄漏事故导致一些生物的死亡或者被污染,同时又刺激了另外一些适应这种环境变化的生物的生长,由此使得海洋食物网络正在发生变革。食物网是墨西哥湾生命的基础架构。引入这个与食物链类似的最新术语,其实反映了自然进程中的循环本质,在自然进程中,生物一旦死亡并被分解,即使最大型的掠食动物也会成为食物来源。

  研究者们最新发现的破坏现象覆盖了墨西哥湾北部地区,从石油泄漏点五千英尺深的海水一直到亚拉巴马州的沿海大陆架,以及路易斯安那州的浅海沼泽。在石油泄漏点附近已经发现了大量死亡的火体虫,这种类似黄瓜形状、呈凝胶状的生物是海龟的食物来源之一。沿着海岸线也已在螃蟹幼体的壳里发现带有油滴,而这些小螃蟹本来是鱼类、海龟以及海鸟的主要食物来源。相反,在食物网络的底层,以石油气为食的微生物却在增殖繁盛。

  为此科学家们警告说,如果这种影响持续下去,海洋生物的构成将会发生激烈重组,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连锁反应,并威胁到墨西哥湾地区产值达数十亿美元的海产业。亚拉巴马州多芬岛海洋实验室的海洋学家罗伯・康登(Rob Condon)在亚拉巴马州沿海发现了嗜食石油的细菌,这里距英国石油公司钻井平台爆炸的地点约90英里,他说:“人们改变了食物网络的基础,也就扰动了整个食物网,最终将影响到海产业,将污染物引入食物链。”

  不过美国联邦野生动物管理部门说这种影响并非无法挽回,目前也尚未发现被污染的海产食品,但是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共和党人爱德华・马克(Ed Markey)领导的一个调查石油泄漏事故的众议院委员会7月20日警告说,问题尚在发展当中,有毒的石油仍有可能侵入海产食品来源生物,因为掠食动物会进食被污染的海洋生物。对数百种鱼类、虾类以及其它海产品的食品安全测试已经表明危险的石油污染对于食品供应具有负面作用。

  在海水中出生且尚未成年的螃蟹被怀疑携带了石油,因为它们将石油吸进了蟹壳里面,并且进入了从佛罗里达州彭萨克拉镇到德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县的海滨河口。据卡茨・泰勒(Caz Taylor)教授介绍,如果石油被一些小型生物长距离携带传播,这就意味着石油泄漏的影响将比早前估计的远为广泛。

  泄漏的油气中有大部分在泄漏点就都被化学分散剂分解成了小颗粒,据估计达一亿八千二百万加仑的石油以及一百二十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这就缓解了油气对海岸线的直接影响,使得大部分泄漏油气悬浮在海水当中。

  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的海洋化学学家约翰・科斯勒(John Kessler)与圣芭芭拉加州大学的地球化学学家大卫・瓦伦丁(David Valentine)花费了两周时间,在英国石油公司深海钻井平台漏油点周围半径六英里范围了对海水进行了取样,科斯勒介绍说,他们在海面以下3000英尺深处发现海水中的天然气含量达到了正常值的十万倍。

  科斯勒和瓦伦丁认为,尽管微生物正在分解海水中的油气,但是高浓度的油气正在不断降低海水中的氧气含量,一旦氧气含量水平降到足够低,那么对石油的分解就会逐渐停止,大部分生命也将不能再继续存活。

  他们还发现在石油泄漏区周围的海面覆盖满了死亡的火体虫,他们说,这些死亡的火体虫之所以漂浮在海面而不是沉入到海底,是因为它们体内吸收了油气泡。科斯勒说:“如此多的火体虫死亡,就像种群被连根拔除了一样。”火体虫体长一般约达半英尺到一英尺,他们认为这些火体虫是被石油的毒素杀死的,因为除此之外别无解释,不过他们还打算进一步验证。

  位于马萨诸塞州鳕鱼岬的伍兹霍尔海洋科学研究所的主任劳伦斯・马丁(Laurence Madin)认为,火体虫的死亡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发生在火体虫身上的直接影响很可能也会出现在海龟身上,而像金枪鱼这样的一些大型鱼类也会食用死亡的火体虫。马丁说:“这些火体虫死亡是因为它们的身体组织摄入了碳氢化合物,如果它们被海龟食用,碳氢化合物也会进入海龟体内。”不过他也说目前还不确定这种情况是否会导致海龟患病或者死亡。

  英国石油公司的这次石油泄漏也会因为给原本食用油气的微生物提供了大型食物而导致食物网发生改变,因为微生物有可能出现爆发式增殖。此外,漂浮的石油在海面形成的镜面也会阻挡浮游植物赖以生存的阳光,而浮游植物在通常情况下构成了食物网的基础。康登介绍说,浮游植物是像鲱鱼这样的小型鱼类的食物来源,如果这些小型鱼类数量减少,那么对墨西哥湾海产业具有重要价值的金枪鱼、红鲷鱼等鱼类的种群数量也会下降。

  不过美国政府还有海产学家们说,如果石油泄漏能够停止,而油污清理工作能够成功的话,墨西哥湾还能恢复到以前的健康状况。

  休斯顿一家海产企业的首席科学家容・卢肯(Ron Luken)说,绝大部分的成年鱼类都可以游到未污染海域而避免被石油污染,而清洁海域的鱼类幼苗以及其它一些小型海洋生物稍晚些也会重新注入现在的海区。

  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的首席科学家斯蒂夫・穆拉维斯基(Steve Murawski)说:“我并不认为目前有谁已经证明出现了大规模变化,如果这种情况确实发生,对于处于食物网高端的生命来说,这种变化也只具有一种潜在的分枝效应。”

相关文章

科学家“复活”石器时代分子,展现古代微生物多样性

古代基因组重建和生物技术的突破正在揭示旧石器时代微生物丰富的分子秘密。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中,德国莱布尼茨天然产物研究和感染生物学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以及美国哈佛大学领......

开发出非标记液滴单细胞微生物生长表型筛选技术

微生物生长表型筛选是工业育种、酶定向进化和合成生物学等领域面临的限速步骤。精准的单细胞精度生长表型测量是突破上述瓶颈的关键。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开发了低成本、非标记的微型......

科学家揭示奶牛瘤胃微生物降解柑橘提取物规律

北京农学院动物营养与畜产品开发创新团队揭示了奶牛瘤胃微生物对柑橘提取物的短期定植规律,探索了柑橘提取物在瘤胃内的降解机制。近日,相关研究以《柑橘皮在瘤胃发酵过程中定植菌群的动态变化特征》为题,发表在微......

微生物代谢的原位拉曼可视化定量分析成功实现

记者21日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张鑫课题组和孙超岷课题组共同合作,基于共聚焦显微拉曼技术,通过三维定量成像实现了长期、近实时、非破坏性的微生物监测,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情况进行可视化及定量分......

微生物代谢的原位拉曼可视化定量分析成功实现

记者21日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张鑫课题组和孙超岷课题组共同合作,基于共聚焦显微拉曼技术,通过三维定量成像实现了长期、近实时、非破坏性的微生物监测,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情况进行可视化及定量分......

揭示糖浆在微生物修复Cr(VI)污染地下水中的电子传递机制

地下水中的铬(Cr(VI))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巨大危害。微生物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Cr(VI)污染地下水修复工程。糖浆作为制糖业的副产品,因其成本低和生效快,目前成为了主流生物修复碳源之一。但糖浆成分......

剖腹产不会让婴儿错过来自母亲的必要微生物

英国和荷兰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即便是剖腹产婴儿也不会错过必要的微生物,虽然剖腹产婴儿在出生时吸收的母亲肠道微生物确实较少,但母亲能够通过母乳喂养等补偿途径将微生物转移给婴儿。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细胞宿主......

长期施肥驱动黑土微生物介导土壤磷循环方面取得进展

在集约化耕作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施肥是快速补充土壤养分的重要途径。不同培肥管理形成各自土壤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种群。在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继续推进化肥减量化、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构建......

新技术让微生物与化肥不再“水火不容”

化肥盐度指数高,对农作物有益的微生物难以在高盐环境中生存,这是常识。如今,一种新技术正破解“化肥与微生物难以兼容”这一难题。2月11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为组长,由山西农业大学校长张强研究员、北京农......

未来我们吃的“肉”可能是微生物造的

发酵蛋白中的蛋白含量高达40%—80%,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等,且不含胆固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加友好。李德茂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