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8-26 10:44 原文链接: 新疆发现白化野生鹡鸰科学家称白化系疾病

  新疆科学工作者日前偶然发现一种白化的野生鹡鸰,这种白化的野生鸟类十分罕见,全身变白的概率为百万分之一。

  8月2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获悉,8月10至16日,该研究所研究员马鸣一行在天山北部的艾比湖考察野生鸟类迁徙情况时,偶然间拍摄到一只白化的鹡鸰。

  新疆曾多次报导过白色乌鸦,也报导过白色棕熊(当时误以为是北极熊)。近些年,科学工作者在野外陆续遇见一些白化鸟类,如白化的鹈鹕、秃鹫、岩鸽、猫头鹰(世界上最为罕见)、戴胜、凤头百灵、乌鸦、喜鹊、鹡鸰、椋鸟(八哥)、画眉、漠雀(蒙古沙雀)、麻雀等。

  科学家认为,白化现象实际上是一种疾病,也叫“白化病”,是一种遗传性黑素合成障碍症,特征为眼部、皮肤和头发缺少部分或者全部黑色素。白化病由隐性等位基因遗传导致,这种疾病能够影响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鱼类等。

  “这是很不正常的基因突变,失去保护色的动物就像被漂了白一样,很难在大自然里生存。目前全世界都在努力保护它们,研究其发生的种种原因。但有时人们觉得它们很漂亮,并没有因为得了白化病而变的恐怖和丑陋。”马鸣说。

  白化现象为什么会频繁出现?马鸣对此解释:“除了鸟类自身的遗传因素,全球环境变化、工业污染、滥采矿(放射性物质污染)等都可能诱发白化病。”

  鹡鸰(jílíng ):鸟类的一属,身体小,头顶黑色,前额纯白色,嘴细长,尾和翅膀都很长,黑色,有白斑,腹部白色。吃昆虫和小鱼等,是保护鸟类。

相关文章

64%中国癌症患者有可用药的潜在临床基因突变

论文截图研究人员在分析数据(受访者供图)近日,《自然-通讯》刊发了一项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铭辉教授团队联合多家医院及至本医疗针对亚洲癌症人群基因组特征的研究成果。该成果从基因层面将中国人群与西方......

新研究揭示神经元脂褐质沉积症基因突变致病机制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王红艳团队和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王陈继团队合作,发现神经元脂褐质沉积症中KCTD7(一个染色体基因)失活,干扰溶酶体水解酶类的分选和转运,进而导致溶酶体功能缺陷和疾病发......

《Science》:40岁后大脑开始衰老的指示灯

早期发育的基因突变与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几种精神疾病有关,这些疾病的症状通常在儿童和成年早期表现出来。然而,突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的,另一种是自发发生的,在受精后由环境诱发的,可以持续一生的突变。......

有些人为何会产生攻击行为?或与基因突变有关

科技日报记者金凤人群中,有人温文尔雅,有人暴虐无常。最新研究发现,那些有攻击行为的人,体内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记者16日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石云教授团队联合中外学者研究发现,编码大脑内谷氨酸受体......

突变“热点”揭示癌症诱发新因素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工程师们在最新研究中发现了癌症进化中一个此前未被认识到的关键角色:基因组某些区域发生的簇状突变。研究人员发现,“簇状体细胞突变”在大约10%的人身上诱发了癌症进展,了解它......

狗狗为啥变小?基因突变源自古代狼

人们普遍认为,像博美犬和吉娃娃这样的小型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类想要小巧可爱的伴侣。但1月28日,发表于细胞出版社(CellPress)旗下期刊CurrentBiology(《当代生物学》)的一篇论文......

研究发现我国家马体高变异的主效基因突变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成功解析了我国家马体高变异的主效基因突变,并发现该突变最早出现在距今2300年蒙古帝国时期的古马群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当代生......

揭示Wolfram综合征致病基因WFS1突变诱发糖尿病的分子机制

Wolfram综合征(Wolframsyndrome/WS)是较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该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糖尿病、视神经萎缩、神经性耳聋和尿崩症等,糖尿病是其首发症状。Wolfram综合征......

寻找导致新冠重症的基因

去年3月以来,世界各地的研究团队分析了逾10万名COVID-19患者的基因组,希望能找到一些遗传线索,用来预测哪些人最易在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后发展成重症。经过一番努力,这些团队于7月......

科学家发现癌细胞耐药的潜在机制

近期,美国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和Broad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由KRASG12C基因突变导致的癌症患者产生癌细胞耐药的潜在机制。该研究在《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