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9-28 10:10 原文链接: 方舟子遇袭案引思考:学术监督咋沦为个人恩怨

  舆论关注的方舟子遇袭案日前告破。雇凶袭击方舟子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几年前因方舟子对其打假,导致未评上中科院院士而心怀不满。案件虽已告破,然而从中折射出的少数知识分子道德感丧失、缺乏学术监管机制等问题,仍令人痛心。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科技界、教育界主管部门不尽快出台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变“个人打假”为机制监督,此类事件,不是没有重演的可能性。

功利化趋势蚕食“净土”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雇凶伤人的肖传国,有如此多头衔,堪称标准高级知识分子,何以心存歹念?这其中固然有其本人的性格因素,但若放在社会大背景下考量,就算今日不出肖传国,以后也会有“刘传国”、“赵传国”等类似事件出现。

  近几年来,随着“科教兴国”等方针的提出,科技界、教育界获得的政策、资金支持与日俱增。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由于现行制度存在种种缺陷,在个别知识分子中,科研工作与名利挂上了钩,由此造成了学术界的功利化趋势。

  再深究肖传国的作案心理,功利化看待院士称号,也是一大主因。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一种无上荣誉。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各领域的院士,在探索真理、造福社会方面做出了不小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和院士称号相伴随的,还有各类资源,包括课题、经费、种种特殊待遇等。片面、错误地看待院士称号,令肖传国之流将评选院士作为个人晋升的重要途径,甚至唯一手段。于是,“功名路”一旦被断,就让他恼羞成怒,操起凶器害人。学术质疑,由此变成个人恩怨。

“孤胆英雄”没有“体制后援”

  从十多年前的核酸营养品,到今年接二连三的唐骏、张悟本、李一等,方舟子一直被视为打假斗士。此次被袭案件告破后,向来行事低调的他更被捧为英雄。但正如互联网问题专家刘兴亮所言,因为打假而遭遇打击报复,这本不应该是由方舟子来承担的结果。如果大部分学术界人士都是“方舟子”,那么“买凶报复”这种事件也不会上演。

  可惜,方舟子在国内的学术圈中堪称“另类”。他本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在不少人对学术造假很宽容,经常采取中庸、和稀泥的态度,挑好话说,不得罪人,“较真”反而被认为不正常。这是方舟子本人得以出名的原因,但也是社会的悲哀。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持相同观点。他分析,方舟子质疑肖传国的“肖氏反射弧”是在五年前。而在长达五年时间里,无论是教育、科技、卫生领域的主管部门,还是华中科大学校管理方,基本上对此持旁观态度,并没有及时根据方舟子的质疑进行调查,给出权威的学术鉴定。

  1999年以来,方舟子设立新语丝网站,通过发表自己和网友的文章,揭发中国学术界的腐败现象。但由于是“孤军奋战”,没有主管部门“接棒”,不少曾经被方舟子揭发过的造假者,如今依然活跃在学术圈,并未受到应有惩罚。照此下去,莫说学术规范的真正重建,就连打假者的个人安全恐怕都难以保障。

学术共同体发声,监管才可持续

  几年前,西安交大的六位老教授联名举报该校某长江学者的学术不端行为。被举报者则以侵犯个人名誉权为由,向法院提出起诉。可在两小时庭审后,法官最终提出疑问:是否学术造假,究竟该由哪个权威部门裁定?

  熊丙奇认为,这也是当今国内学术圈亟待解决的问题。方舟子对学术打假的执着精神固然值得钦佩,但他不应成为唯一的裁判。客观来说,学术争鸣本是常事,一项新发现、新技术究竟是否有效,也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差异。如果管理部门、或相关学术委员会对此失语,就很容易把正常的学术质疑转为一场个人恩怨,令被质疑者与质疑者结下“梁子”。

  在一个健全的学术系统中,方舟子和他的新语丝网站,以及其他个人打假者,理应发挥的只是“提供线索”功能,判定学术造假、学术不端,学术共同体责无旁贷。所谓学术共同体,一般是指科技界、教育界的学术机构,或相关学术委员会,关键是要有一定威慑力和公信力,又能及时启动行政管理者无法干预的独立调查。只有依靠健全的机制而非个人,学术监管才能变得可持续。

  近几年来,国内高校、院所屡屡发生学术不端事件。对此,相关机构往往三缄其口。熊丙奇认为,这并非明智之举。因为对于每一个遭遇学术不端检举、质疑的学者来说,所在学术机构无动于衷,并非是对其的保护,而是伤害。被质疑不等于确有学术不端事实,只有学术机构启动独立调查,给出具有公信力的结果,才能将真相公之于众,才是真正保护清白学者。

相关文章

落叶归根,这位国家杰青教授入职母校

2月9日下午,武汉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泌尿外科肖传国教授受聘仪式顺利举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泌尿外科首席专家王行环,武汉大学医学部常务副部长徐华,医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泌尿外科......

饶毅:为什么方舟子不能准确评论施一公的成就

方舟子近日发表文章,批评施一公所获的一个奖。实际上,方舟子擅长的是看见底线是否被突破、可以发现一些造假,但没有评价科学的能力和水平。既不能评价物理学家潘建伟,也缺乏评价生物学家施一公的能力和水平。简而......

重塑学术监督的权威从哪里开始

一般认为,国内的学术监督起步于2007年前后,与世界同行在科研诚信管理上存在20年至30年的差距,但最近两年情况起了变化。先是2017年曝出107篇论文集中撤稿事件,然后是2018年11月发生基因编辑......

重塑学术监督的权威从哪里开始

一般认为,国内的学术监督起步于2007年前后,与世界同行在科研诚信管理上存在20年至30年的差距,但最近两年情况起了变化。先是2017年曝出107篇论文集中撤稿事件,然后是2018年11月发生基因编辑......

云南普洱茶协会将起诉方舟子替茶农索赔六百万

昨日,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就方舟子发表的《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一文中称喝普洱茶能致癌的言辞,特邀省内著名茶业专家、学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及部分企业,对其中伤普洱茶声誉的言辞作了认真研讨,最后一致认为,方舟......

对于方舟子的质疑,韩春雨做出这样的回应

韩春雨团队和他们的NgAgo-gDNA技术自第一次被报道,就一直倍受关注,近日,方舟子公开发文质疑韩春雨"诺奖级"实验成果的可重复性问题,(推荐阅读:方舟子发文质疑韩春雨“诺奖级”实验成果,你怎么看?......

方舟子发文质疑“诺奖级”实验:不需高深技巧

方舟子公开发文质疑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诺贝尔奖级”实验成果存在“不可重复复制操作”的问题,暗指韩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并批评韩春雨对质疑的回应态度。今年5月2日,《自然》系列顶级刊物《NatureBi......

方舟子发文质疑韩春雨“诺奖级”实验成果

方舟子发文质疑韩春雨“诺奖级”实验成果近日,方舟子公开发文质疑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诺贝尔奖级”实验成果存在“不可重复复制操作”的问题,暗指韩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并批评韩春雨对质疑的回应态度。今年5月......

方舟子举报哈工大一教授用来信选登冒充学术论文

近日,方舟子在新语丝博客上以《当代韩学愈——高档次国际学术期刊“论文”速成法》为题,揭发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苗鑫有学术不端行为。方舟子在文中指出,苗鑫将写给《自然》《科学》杂志反映中国问题的一两......

谁来监督学术监督机构?学者深陷舆论漩涡半年无结论

七个月前,一份网络匿名举报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孙选中成为一名“疑似”学术不端者。5月9日,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回应称,孙选中教授涉嫌学术不端调查启动近7个月仍无结论。一位学者深陷舆论漩涡半年有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