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20 10:17 原文链接: 南海海洋所等揭示北太平洋流涡区中尺度涡旋生态影响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修鹏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柴扉合作,利用生物地球化学浮标(BGC-Argo)数据揭示北太平洋副热带流涡区(NPSG)中尺度涡旋对浮游植物、颗粒物以及溶解氧垂向分布的影响。 

  全球表层海洋约30%为低生物量的寡营养盐海域,通常称为“海洋荒漠”,但其对全球海洋碳循环具有潜在的重要贡献。NPSG是全球最大的海洋荒漠区之一,表层营养和叶绿素浓度极低,垂向营养盐跃层较深。海洋中尺度涡旋被认为是这种海区上层海洋生态系统营养供给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海洋荒漠区远离大陆,现场观测数据缺乏,基于卫星遥感的研究多局限于海洋表层,当前对中尺度涡旋在海洋荒漠区生态影响的认识非常有限。 

  该研究利用具有连续观测能力的BGC-Argo浮标对NPSG内的多个中尺度气旋涡和反气旋涡进行追踪和分析。研究发现,中尺度涡旋能够显著影响该海区叶绿素次表层最大值(SCM)的分布,但其与海表层叶绿素浓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涡旋对SCM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其对次表层营养盐浓度的调节,进而导致浮游植物量的变化。 

  利用浮标携带的光学和化学探头,研究发现,受涡旋影响的SCM变化会导致水体内颗粒物浓度的变化。颗粒物的下沉和再矿化进一步影响水体内的溶解氧(DO)浓度,特别是对于溶解氧浓度最小值区域(OMZ)。通过计算表观耗氧量(AOU)与SCM相关关系的垂向分布,研究再现了前人提到的σθ =24-25密度面之间的显著相关区,同时还发现σθ =26.9-27.2密度面之间的显著相关区。第一个显著相关区位于真光层内,体现了涡旋内部SCM的变化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第二显著相关区则位于OMZ上方,可能体现了大颗粒物被浮游动物破碎为小颗粒物并矿化的过程。 

  该研究为海洋荒漠区中尺度涡旋调控生态过程提供了证据,也表明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中尺度涡旋强度和数量的潜在变化对全球尺度海洋溶解氧含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关成果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重大专项核心团队项目等资助。 

  

  a:BGC-Argo轨迹上的溶解氧浓度的垂向分布;b:BGC-Argo经过反气旋(AC1)和气旋(CE2)时,海表高度异常(SLA)以及σθ =26.9面上AOU的分布;c:AOU与SCM和SLA相关系数的分布

相关文章

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研究获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法明团队与合作者在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系统评估了互花米草入侵对中国沿海泥滩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ScienceB......

海洋科学领域科技名词编审工作在青岛启动

近日,第三届全国海洋科技名词(海洋科学领域)审定工作启动会在青岛召开,会议由全国科技名词委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同主办,采用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开展。这标志着海洋科学领域科技名词的编写与审定工作......

他们用声波铸就探海利器

日前,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通信与定位技术创新团队被授予第二十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23年,哈工程“星海1000”极地探测无人潜器深潜于北极冰盖之下,我国科研人员首次清晰地观测北极海冰冰底形态......

中国海洋大学在气候变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未来海洋学院副院长甘波澜团队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指出未来北半球人为气溶胶减排速率放缓会导致副极地北大西洋、南印度洋以及南大洋海表加速增暖。温室气体和人为气溶胶是影......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在深圳正式换届

4月27日至28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换届大会暨第二十二次学术讨论会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藻类学领域126家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近700名代表参加会议。藻类学分会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

揭示台湾以东涡流地形相互作用的能量特征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尹宝树团队在涡-流-地形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跨尺度能量串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海洋学杂志》。台湾东北水深变化剧烈,多尺度动力过程复杂,该区域是太平洋西传......

科学家解释中尺度涡海表热力信号变化特征机理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峰团队基于多源遥感和实测数据,系统揭示了全球海洋中尺度涡在运动过程中的海表热力信号变化特征,并阐明其产生机理。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深海研究I》。封......

印度季风区降水触发西北太平洋极端海洋热浪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海洋和气候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春在团队与中山大学副教授范汉杰合作,研究揭示了印度夏季风降水引发2022年7月西北太平洋极端海洋热浪的物理机制。......

基因编辑技术揭开海洋硅藻密度感知的谜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团队与合作者利用精准基因编辑技术揭示了海洋硅藻对种群密度信号的感知和传递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会杂志》上。陆地和海洋中的动物会通过......

海洋牧场巨无霸“恒燚一号”平安出运

4月3日,在海巡船的护航下,巨型驳船“黄船030”轮装载深海养殖平台“恒燚一号”在广东惠来前詹港区安全出港,驶往湛江东海岛海洋牧场规划海域进行安装使用,这标志粤东地区先进海工制造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