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9 09:23 原文链接: 宁波材料所锂电池金属锂负极真实可逆性定量分析

  以金属锂为负极的锂金属二次电池具备超越600Wh/kg能量密度的潜力,是突破传统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极限的下一代高比能电池技术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然而,金属锂负极电化学可逆性差成为制约锂金属电池循环寿命提升的瓶颈。准确分析金属锂负极的可逆性是剖析其性能衰减机制,进而发展长寿命锂金属电池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不同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可以用库伦效率来直接反映电化学反应可逆性,锂负极中预先存在的金属锂在锂电池循环过程中持续补偿不可逆锂损失,锂负极的真实可逆程度无法通过现有技术手段获知,因而建立金属锂负极可逆性的定量分析方法是锂金属二次电池研究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刘兆平带领的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致力于高比能锂电池技术研究,在金属锂负极结构设计、复合改性与表面修饰及高比能锂金属电池研制等方面形成了深厚的研究基础。近日,该团队针对前文提到的金属锂负极真实可逆性解析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在实际锂电池体系中区分锂负极的活性与非活性锂并分别进行定量分析的创新方法,进而结合数学模型与数据拟合,实现了对金属锂负极电化学可逆性的准确量化。 

  经历循环充放电后,金属锂负极中锂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图1):一是依然具有电化学活性的金属态锂(活性锂,active Li0),二是被SEI包裹的失去电化学活性的金属态锂(死锂,inactive Li0),三是SEI中的含锂化合物(SEI-Li+)。对活性锂和死锂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是获知锂负极真实可逆性的先决条件,但两者均为金属态锂、物理化学性质相同,因而难以区分。本研究利用包裹死锂的SEI膜具有阻隔有机溶剂的特性,创新地采用联苯/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以化学金属化的方式实现了活性锂与死锂的物理分离,并分别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气相色谱(GC)测量活性锂溶解于联苯/四氢呋喃后溶液中的锂含量以及死锂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氢气量,从而实现对活性锂与死锂含量的精确测定(图2)。以此为基础,研究基于金属锂负极不可逆性随循环次数呈指数增长关系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循环圈数后的活性锂与死锂含量的定量分析数值进行拟合,进一步解析得到反映金属锂负极真实可逆性的关键参数。 

  此外,科研团队将上述分析方法应用于实际软包电池体系,对比分析了不同工作条件下锂负极本征可逆性的差异性,以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并发掘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例如,压力是能够显著影响金属锂负极可逆性的外界因素,但负极中金属锂对于不可逆锂损失的持续补偿,因此在循环初期,不同外压下的锂金属软包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库伦效率等表观测试结果几乎没有差异,而使用该定量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则揭示了不同压力下锂负极真实可逆性的显著性差异。研究通过定量分析数据拟合预测的电池寿命与实测电池寿命极为接近,不仅说明应用该方法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而且为锂金属电池的寿命预测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又如,充放电倍率同样是影响金属锂负极可逆性的重要因素,高倍率下金属锂负极可逆性下降明显,利用该方法,研究定量化对比了C/5和C/2放电倍率下的锂负极可逆性,并结合锂负极的形貌表征,突破常规定性观察的局限性,给出了具有量化指标的金属锂负极在不同倍率下的结构演化模型(图3),为推演电池失效的动态过程提供了新依据。 

  该研究建立的金属锂负极可逆性的定量分析方法为阐释不同设计参数与工作条件对于金属锂负极可逆性的影响提供了量化对比工具,并可实现锂金属电池的寿命预测,从而为锂金属电池的理性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了更精准、科学的判断依据,对于提升新体系锂电池技术的研究水平和加速突破高比能锂电池的循环寿命瓶颈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以Quantifying Reversible/Irreversible Lithium in Practical Lithium Metal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Nature Energy(DOI:10.1038/s41560-022-01120-8)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波材料所所长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图1.充放电循环后金属锂负极中可逆与不可逆锂物种组成、金属锂负极真实可逆性定量分析操作流程与关键参数体系

图2.区分与定量分析活性锂与非活性锂的实验方法

图3.应用本研究工作所发展的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形貌表征,绘制的在C/5(a)和C/2(b)不同倍率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金属锂负极结构演化示意图


相关文章

回顾:2023年Nature\Science上的锂电池成果

2023年Nature上的电池文章汇总1.固态电解质最新成果登上Science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创新研究所全固态电池研究中心RyojiKanno教授团队利用高熵材料的特性,通过增加已知锂超离子导体的组成......

2023达摩院青橙奖获得者杨宗银,如何研制出的世界最小光谱仪

“肉眼所见的世界,并非真实的世界,只是红绿蓝三色在我们脑海中的投影。”1666年,牛顿发现太阳光通过棱镜的折射后可观察到更多光谱色,这个实验推动了光谱仪的诞生。凭借光谱仪这一工具,人类掌握一种新的精确......

大规格吉瓦级项目投建钙钛矿技术商业化进程再提速

钙钛矿技术的商业化进程继续提速。12月28日,记者从协鑫集团获悉,其旗下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光电”)总投资50亿元的2吉瓦钙钛矿生产线已于12月27日开工建设。据悉,该项目为全球首......

省重点实验室,精准“狙击”让癌细胞无处遁形

设计系列纳米酶,与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免疫治疗等结合,用于癌症、老年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突破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瓶颈,构建高能、低成本、高效率的全新有机太阳能电池体系,将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快速提升至1......

化学所锂电池硅基负极研究取得进展

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开发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的锂离子电池至关重要。相较于传统石墨负极,具有更高理论比容量的硅基材料被认为是颇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硅基负极在充放电时存在较大的体......

首获成功,碳材料家族再添两位新成员

通过对两种分子实施“麻醉”和“手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团队首次成功合成了分别由10个或14个碳原子组成的环型纯碳分子材料,碳材料家族再添两位新成员。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PlasmaQuant®MS分析芯片制造过程中清洗液中的磷

在半导体行业需要应用ICP-MS监测芯片制造过程中的清洗液中磷的含量。磷的质荷比为31,会受到N15O16、Si28H1、N14O16H1等多原子离子的干扰,以至于背景信号特别高,检出限难以满足要求。......

PlasmaQuant®MS分析晶圆表面金属杂质

分析背景简介硅片是半导体制造业的基础材料,硅片表面及少量的金属污染都可能导致器件功能的失效,所以硅片表面金属杂质测试是不可或缺的步骤。VPD跟ICPMS联用检测硅片表面金属杂质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手段。......

有望成为新型半导体材料!中国科学家合成全新碳分子

碳材料家族又添2位新成员。通过对两种分子实施“麻醉”和“手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团队首次成功精准合成了两种全新的碳分子材料(碳同素异形体),即芳香性环型碳C10和C14,并精细表征了......

新材料根据温度变化执行不同任务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和休斯顿大学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可根据温度变化改变行为,执行特定任务,这种材料有望成为下一代能与环境互动的自主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