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27 17:38 原文链接: 浅谈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如何抗病毒治疗?

  慢乙肝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一直是临床上十分关注的问题。关于特殊人群,到底要不要抗病毒治疗?又该如何抗病毒治疗呢?

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如何抗病毒?

  1.需要抗病毒治疗

  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是指Child-Pugh分级为B或C级,以及出现肝性脑病、腹水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的肝硬化患者。一般建议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只要HBV DNA可检出就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大部分患者需终生治疗。

  2.应优先选择强效低耐药的核苷类似物治疗

  (1)各方案评价

  恩替卡韦(ETV)和替诺福韦酯(TDF):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可长期有效抑制患者HBV、改善患者肝脏组织学及肝功能情况,降低患者肝硬化并发症与HCC(原发性肝癌)发生率。

  替比夫定(LdT)或拉米夫定(LAM):治疗6~12个月后可出现耐药相关变异,部分肝硬化患者因耐药变异导致肝病恶化。

  阿德福韦酯(ADV):单药抑制HBV DNA作用较弱,而肝硬化患者HCC发生率下降与患者HBV DNA抑制程度相关;且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本身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ADV长期应用使此类患者,肾功能损伤几率显著增加。

  LAM+ADV:ETV组治疗48周与LAM+ADV组患者抑制HBV DNA作用相当,但ETV组患者Child—Pugh改善率优于LAM+ADV组,且血肌酐升高发生率显著低于LAM+ADV组。基于此,建议可考虑选择LAM+ADV初始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但应密切监测患者肾功能等指标。

  (2)推荐建议

  ➤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优先选择强效低耐药的ETV或TDF单药治疗;也可考虑选择初始联合LAM+ADV的方案,但需密切监测患者肾功能等情况。

  ➤ 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HBV治疗过程中需监测HBVDNA载量、NAs耐药、肾功能以及乳酸酸中毒等情况。

肝癌(HCC)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应该如何抗病毒?

  1.需要抗病毒治疗

  HBV相关HCC患者只要HBV DNA可检测到,均应采用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可抑制HBV、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或延缓HCC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时间。NAs抗病毒治疗是降低HCC复发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HBsAg阳性的HCC患者,即使HBV DNA阴性,在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全身化疗等免疫抑制治疗后可出现HBV再激活。对于此类患者,在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等治疗前应给予NAs预防HBV再激活。

  2.应优先选择强效低耐药的核苷类似物治疗

  推荐HBV相关HCC患者应在恰当选择HCC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抗HBV治疗,并且建议优先选择ETV或TDF抗病毒治疗。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该如何抗病毒治疗?

  1.年龄不应作为CHB抗病毒治疗的禁忌证

  有研究报道ETV治疗老年CHB患者与非老年CHB患者的病毒学应答与安全耐受性相当。因此,老年CHB患者治疗可参考一般CHB患者治疗方案,年龄不应作为CHB抗病毒治疗的禁忌证。

  2.老年患者抗病毒治疗应注意以下问题

  老年患者的治疗应综合评估患者的治疗意愿、治疗风险以及治疗获益情况。尤其是应用IFNα治疗的患者,应综合评估患者预期的生存情况、肝功能代偿情况、对于可能的不良反应耐受情况、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情况以及治疗后可能的肝功能改善情况等。

  推荐在治疗过程中以及结束后应密切监测患者治疗应答情况、治疗不良反应,还应注意监测患者血糖、肾脏功能、HCC的发生。

  3.应优先选择强效低耐药的核苷类似物治疗

  老年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综合评估治疗意愿、治疗风险以及治疗获益情况,建议优先选择ETV或TDF抗病毒治疗。

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治疗的患者如何抗病毒治疗?

  HBsAg阳性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时,即使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且ALT正常,也应在治疗前2~4周开始应用NAs预防性治疗,预防用药应选择抑制HBV DNA作用迅速的药物,如ETV或TDF。

  对于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如需应用强效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可酌情给予NAs预防治疗以降低HBV再活动风险;也可密切监测患者HBV DNA和HBsAg,若出现阳性则应及时加用抗病毒治疗。

  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停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NAs停药时间。如患者基线HBV DNA≤5 log拷贝/ml,可考虑于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结束后6个月停用预防治疗。如患者HBV DNA>5 log拷贝/ml,则应继续治疗直至达到一般患者抗病毒治疗停药标准,方可考虑停药。


相关文章

NatCancer: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一种治疗肝癌的新疗法

包括肝脏内胆管癌和肝细胞癌在内的成人肝脏恶性肿瘤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大部分的患者都会接受化疗或免疫疗法,或者两种疗法的组合,同时也并没有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可以选择。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

复旦附属中山医院团队发现了肝癌免疫逃逸新机制!

肝细胞癌(HCC)作为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类型,由于通常其确诊时间较晚,每年会导致近83万的死亡[1]。针对晚期肝癌的治疗,当前主流手段包括多激酶抑制剂索拉菲尼、仑伐替尼等的使用。随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I......

JECCR: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团队发现肝癌发生新机制!

作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癌(HCC)已成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1]。 肝癌的发病过程涉及众多异常表达的基因及相应信号通路,目前研究已表......

科研人员绘制肝癌组织乳酰化修饰图谱

乳酸(lactate)是哺乳动物糖酵解代谢中的主要产物,在肿瘤、败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理状态下显著增多。其生物学功能因肿瘤细胞中存在的“瓦伯格效应(Warburgeffect)”而得到广泛关注。2......

樊嘉院士团队等绘制肝癌组织乳酰化修饰图谱

乳酸(lactate)是哺乳动物糖酵解代谢中的主要产物,在肿瘤、败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理状态下显著增多,其生物学功能因肿瘤细胞中存在的“瓦伯格效应”(Warburgeffect)而得到关注。201......

Hepatology:浙大徐骁团队揭示肝癌免疫治疗失效关键机制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肿瘤,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与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酗酒和代谢综合征有关。多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已被用作临床一线或二线治疗晚期肝癌,但其延......

新型化疗方案可降低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中新网广州12月17日电(蔡敏婕陈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7日发布消息称,该中心联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4家中心共同完成了一项临床研究。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辅助性FOLFOX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

新方案显著降低不可切除肝癌患者死亡风险

近日,202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大会/年会正式公布了在Ⅲ期临床研究HIMALAYA中,阿斯利康的Imjudo(通用名:tremelimumab)联合英飞凡(通用名:度伐利尤单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

做全方位“定制”我国肝癌研究“另道超车”

记者23日获悉,在肝癌治疗药物方面,以PD-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疗法,正在改变中晚期肝癌诊疗格局,为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带来突破。今年10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

北大团队在《自然》发文为肝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11月9日,北大第一医院肿瘤转化研究中心张宁团队与北大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团队、北大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朱继业团队紧密合作,在《自然》杂志发表了题为“Livertumorimm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