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应用广泛,其中一种叫做CRISPRi的方法利用了无酶活性的Cas9 (dCas9)融合KRAB转录抑制结构域,CRISPRi不切割靶基因,而是在dCas9靶向转录起始位点(TSS)时降低靶基因的表达。利用测序来读取sgRNA的相对富集/或耗竭,这一技术也被应用于全基因组范围内调查基因功能。

  来自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RISPR interference-based specific and efficient gene inactivation in the brain”的文章,利用 CRISPRi(CRISPR interference),在动物脑内进行了多重基因条件性敲低,为在体研究复杂蛋白复合物的功能和多基因神经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5日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生科院姚骏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米双利研究员。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博士后郑毅和沈伟。

  基因特异性的失活策略是神经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对于阐释基因在神经系统中的基本生物学功能不可或缺。随着神经科学的高速发展,单一基因的敲除/敲低逐渐不足以满足研究者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复杂的多蛋白复合物和多基因神经疾病,多重基因元素失活的条件性组合搭配正日益成为主流需求。然而,逐一构建不同基因的敲除/敲入动物模型再进行杂交,一直受限于低下的制备效率、冗长的制作周期和昂贵的成本费用,成为了实际研究中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快捷简单地操作大脑中的基因表达的方法亟需建立。

  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已被广泛用于建立转基因细胞株和动物模型。然而,该技术目前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还很局限。一方面,神经元的不可分裂的特性决定了无法以建立细胞系的方式来研究特定基因在神经元中的功能。另一方面,CRISPR/Cas9切割后产生的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常常导致非特异性的删除、插入或其它突变,导致在单细胞水平产生多种表型变化,例如杂合型、纯合失活型和野生型等,将可能对后续实验产生不必要但却可能是非常严重的干扰。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利用病毒传递策略,针对神经元构建了优化的基于dCas9的CRISPRi系统,达到在小鼠脑内进行高效且靶向特异性的抑制功能基因表达的目的。该系统不但在单细胞水平获得均一的表型,而且在基因沉默水平上显著优于传统的RNAi技术。利用sgRNA相隔错配的“钓鱼”策略,作者进一步证明基于dCas9的CRISPRi技术在神经元中具有精确的靶向特异性,几乎不会产生脱靶效应。因而,针对神经元特异的CRISPRi技术可用于快速地构建脑内基因特异性敲低的动物模型,能够大大缩短了研究时间和花费。

CRISPRi在小鼠脑内进行条件性敲低和多重敲低的设计示意图

  作者进一步拓展该技术在动物脑内的应用,利用神经元亚群特异性的启动子条件性控制功能基因Syt1在海马齿状回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中的独立失活,以达到双向调节局部神经网络的兴奋/抑制平衡的目的。分子生物学和电生理学实验证明,条件性CRISPRi能精确控制Syt1基因在特定类型神经元中丧失功能而不影响Syt1在其它类型细胞中的表达。进一步的动物行为学测试表明,上调或下调齿状回神经网络的兴奋/抑制平衡,使得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出现相应的双向变化;然而,无论是平衡朝哪个方向移动,小鼠均表现出抑郁和焦虑行为。这些基于条件性CRISPRi的实验结果表明,海马区对于动物学习记忆和精神活动的调节具有完全不同的机制。最后,作者建立了靶向Syt1及其互作蛋白网络的基因Syb2,Stx1a/b和SNAP25a的五重基因CRISPRi。

  这一测试采用两种不同的策略,分别是:1)多种聚合酶III型启动子独立驱动的sgRNA表达框和dCas9-KRAB共表达的一体化载体系统;2)串联表达的同种聚合酶III型启动子驱动sgRNA表达框与dCas9-KRAB独立表达的双载体系统。实验证明,这两套系统都能够在小鼠脑内实现灵活多变的多基因不同组合的高效失活。因此,针对神经元的CRISPRi能够灵活地实现小鼠脑中复杂基因网络的条件性调节。

  这一系列实验证明,基于病毒传递策略的CRISPRi工具,能够在动物出生后的各个阶段,包括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实现在体操作,建立神经元和动物模型,从分子到细胞,从环路到行为,解析多重基因和复杂表型之间的关联,探索复杂脑疾病的致病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新型有效的治疗策略。因而,该研究工作为神经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灵活而多样的基因操作工具。

相关文章

鸟儿唱歌为何差异这么大

图为在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理查德湾以西的灌木丛中拍摄到的一只红额钟声拟鴷。图为在南非豪登省比勒陀利亚东北部保护区拍摄的一只黄额钟声拟鴷。图片来源:AlexKirschel/《自然·通讯》科技日报北京4......

科学家研发国际首个整合宏微观基因组综合分析工具

近日,记者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方宗熙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研究中心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和教授王师团队在基因组系统解析工具开发方向取得重要进展。据悉,团队开发出国际首个......

新方法揭秘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但在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它们的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如何有效激活并挖掘这些“生命暗物质”?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唤醒”沉默的基因新方法揭秘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但在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它们的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如何有效激活并挖掘这些“生命暗物质”?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遗传发育所克隆出小麦新型广谱抗白粉病基因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粮食安全的病害之一。当前,提高小麦的白粉病抗性尤其是广谱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领域的主要任务。野生二粒小麦是普通小麦的野生祖先种,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环境演变,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现......

基因编辑一针“剪”血,助力角膜新生血管治疗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任医师黄锦海、周行涛团队,与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教授雷和田团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教授王勤美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针对VEGFA基因的CRISPR/Cas9......

基因编辑家蚕表达外源丝蛋白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PNASNexus在线发表了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授谭安江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构建多种家蚕丝腺表达体系,实现了蜘蛛和袋蛾丝蛋白等在家蚕内的......

8年恋爱、4篇论文,他们为科研“吵了无数次”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配文为“这一秒钟科学不重要”。配图则为一篇新上线论文截图,她和丈夫薛瑞栋的名字赫然在列。今年情人节,这个系列的朋友圈再次“更新”。此次的配图为一篇Natu......

基因编辑技术揭开海洋硅藻密度感知的谜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团队与合作者利用精准基因编辑技术揭示了海洋硅藻对种群密度信号的感知和传递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会杂志》上。陆地和海洋中的动物会通过......

基因组系统解析工具开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教授包振民团队开发国际首个整合宏观/微观进化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的综合分析工具(PanSyn,https://github.com/yhw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