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11 12:02 原文链接: 让蔬菜更好吃,这次真的是运用了高科技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联合 Cognizant 公司,尝试了一系列香料九层塔(罗勒)的种植实验。他们没有采用转基因技术,仅用普通的九层塔种子,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控制生长环境,使其时刻处于最利于生长的状态,调节参数包括光照时间、紫外线照射时间和有效光照辐射(PAR)等。

  最终发现,24 小时光照竟然是最适宜九层塔生长的环境因素之一,培育出的成品味道远超普通九层塔。未来,研究团队计划用类似的方法提高植物产量,甚至是提高它们体内特定物质的含量,帮助对抗一些疾病。

图片.png

图 | 试验中所有九层塔的生长环境,包括光照,都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来源:Melanie Gonick)

  评判标准

  结合机器学习和植物种植,并非心血来潮。麻省理工学院早在2015年,就提出了 OpenAgriculture(开放农业)倡议,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农业领域,同时秉承开源精神,将研究成果以软硬件结合的形式共享给所有人,提高全球农业技术的整体水平。

  之所以选择九层塔,是因为它是一种西方料理中常见的香料,被誉为“香料之王”。由于可以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它在西餐中的地位相当于我国美食里面的香菜。甚至在三杯鸡、烧茄子等中式菜肴中也会有它的身影。

  研究人员正是利用这种特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它的香气浓度,进而评估它的味道,参考成分多达十余种。

  总的来说,九层塔香气越浓,味道越好,而且还会含有更丰富营养素和抗氧化物质,更有营养。

  控制变量

  在“九层塔香气优化”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了无土水培技术,将所有九层塔装在适合运输的容器中,再放入由电脑控制的培育室里。他们将整套设备称为“食物计算机”,可以精准控制环境变量。

  在保持温度和湿度等参数恒定的前提下,研究团队选择了三种变量:光照时长,紫外线时长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时长。

  光照时长很好理解,它与绿叶植物的生长效率密不可分,决定了储存香气挥发物的毛状体的形成,变量值在 0-24 小时之间。紫外线的作用则在于增加香气挥发物的含量,进而用来检验实验成果,变量值也在 0-24 小时之间。

图片.png

图 | “食物计算机”

  而光合有效辐射比较特殊,它代表着可以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光照,由灯的种类决定。比如两株植物各配有一台经过特殊设计的灯,即使照射时长相同,发出的有效辐射也有差异,最终进行的光合作用也有不同。这一变量最难控制和改变,因为它对硬件需求较高,而且需要特殊的优化算法才能找到最佳配置。

  设计优化模型

  面对三个变量衍生出的数百万种排列组合,如何找到效果最好的一种?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机器学习。

  他们选择了符号回归(Symbolic Regression)方法,其优点在于不依赖于现有知识,可以有效利用进化方法,为非线性系统建立预测和优化模型。该方法还比其他回归模型更易于解释,研究人员更容易找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为未来的实验开发新模型。

  优化过程中,除了上述三个变量,符号回归模型还会考虑温度、湿度和香气挥发物浓度等信息,将它们作为输入值,评估优化方法。

  研究人员强调,尽管符号回归在多次迭代后无法保证收敛,但实验当中的预测只需一次迭代,无需保证收敛。

  种植实验

  种植实验进行了三轮,每一轮包括 9 盘同时生长的九层塔,其中每轮会有 3 盘一直使用控制参数,来作为衡量标准。

  第一轮的环境参数由人工决定,主要目的是调查紫外线的效果和灯的选择。第二轮参数由无监督算法选择,加入了光照变量和提高了参数多样性。

  在分析了前两轮的生长数据后,第三轮参数由符号回归模型给出。具体来说,该模型一共评估了 200 万种组合方案,研究人员从中挑选了 18 种效果最好的,应用于种植实验中。

  最终结果显示,九层塔在 24 小时光照的情况下,生长状态最好,释放的香气也最浓郁。

图片.png

图 | 三种变量组合而成的结果图,好吃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这一结果十分出人意料,因为大自然中极少出现 24 小时日照的情况,只有在极地地区才会发生,但那里又不适合植物生长。

  在此之前,以自然种植测试为主的农业领域,几乎没有可能发现这种看似“反直觉”的特征,即使人们知道 24 小时光照会让特定植物生长旺盛,但并不知道这还会影响到它们的味道。

  除了味道以外,研究人员正在尝试更多种机器学习和农业的结合方式。比如探索环境变量对营养素和其它成分的影响,寻找是否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提高某些成分的含量,让食用植物变得更加营养,产量更高,甚至是适应气候变化和抵抗害虫。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 4 月 3 日的 《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期刊上。

  参考:

  http://news.mit.edu/2019/algorithm-growing-agriculture-0403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13262/machine-learning-is-making-pesto-even-more-delicious/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13918


相关文章

夏培肃:甘当人梯的“中国计算机之母”

夏培肃(1923.7.28—2014.8.27),四川江津人(今重庆江津),著名计算机专家和教育家,我国计算机研究的先驱和计算机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1945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无线电专业,......

新型全光开关处理器比传统芯片快千倍

由于电子开关的限制,传统的计算机处理器几乎已经达到了“时钟速度”的上限。时钟速度是衡量处理器打开和关闭速度的指标。据《自然·通讯》报道,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和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新型的......

关于印发《便携式计算机政府采购需求标准(2023年版)》的通知财库〔2023〕30号

关于印发《便携式计算机政府采购需求标准(2023年版)》的通知财库〔2023〕30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民主......

关于印发《一体式计算机政府采购需求标准(2023年版)》的通知

关于印发《一体式计算机政府采购需求标准(2023年版)》的通知财库〔2023〕31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民主......

开源技术应用了我国超九成企业

7月18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合办的2023中国互联网大会开源供应链论坛在京举办。记者从论坛获悉,我国超过九成企业已经使用开源技术。开源技术是指可以免费访问和分发的计算机软件源代......

直面挑战,开拓创新

夏培肃(1923年7月—2014年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计算机专家。图为夏培肃正在伏案工作。中国电子计算机事业的起步,是从一个三人小组开始的。1952年秋天的某个晚上,数学家华罗庚家中,来了三位......

瘫痪男子将电脑辅助系统植入大脑和脊柱后找回行走能力

计算机辅助在过去已经帮助受伤和残疾的人重新获得了移动肢体的能力,但是一项新的实验已经为一名病人恢复了更广泛的活动能力。经过短暂的校准后,一套植入物使一名瘫痪的男子能够拄着拐杖自然行走,同时适应复杂的地......

美国学生纷纷报名参加计算机和技术专业的学习

美国的大学入学率正在赶上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的趋势,对科学和计算机课程的需求远远高于人文、社会科学和文科。这种趋势在一些大学尤其明显,比如马里兰大学,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课程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对人文学科的......

量子计算迈向万亿级,年均增长率31%

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新突破据了解,量子计算超低温传感器支持实时温度监测,具备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较强的通用性,可以轻松地安装到稀释制冷机上,优势非常突出。据研发人员介绍,量子芯片是量子计算机的核心器件,......

量子处理器上首次造出任意子

据《自然》网站9日报道,美国Quantinum量子计算公司研究人员称,他们首次在量子处理器上“制造出”了任意子(Anyons),这一成果有望促进容错量子计算机的研发。相关报告已经提交论文预印本网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