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10 14:55 原文链接: 柔性直流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正式并网发电

  11月8日20时08分,在江苏如东海域离岸直线距离约50公里的海面上,随着7号风电机组叶轮缓缓转动,三峡集团江苏如东海上风电项目首台机组正式向江苏电网送电,标志着我国首个柔性直流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成功并网。

  三峡如东项目位于江苏省如东县黄沙洋海域,是亚洲首个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海上风电项目,所发电能通过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如东柔直工程)输送至电网。该工程主要由两座海上升压站、一座海上换流站、一回直流海缆、一座陆上换流站组成。

  如东柔直工程海上换流站由三峡集团联合产业链相关单位组织科研攻关,完成首台套建设任务,是目前世界容量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的海上换流站。该换流站负责汇集输出三峡如东H6、H10项目(共80万千瓦)以及中广核如东H8项目(30万千瓦)总计110万千瓦容量生产的电能,可有效解决海上风电场大容量、远距离输电问题。

  直流海缆是输送电能的“动脉”。如东柔直工程采用的±400千伏直流电缆,共分为两极,每极包括99千米海缆和9千米陆缆,是目前国内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长的柔性直流输电电缆。三峡集团支持电缆制造单位率先研发成功±400千伏柔性直流海缆系统,突破了低交联体系软接头等技术瓶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如东柔直工程进一步推进设备国产化,海、陆换流站联接变、GIS、电抗器、站用变等主要电气设备均采用国产品牌,为主电气设备国产化迈出重要一步。其中,IGBT作为柔性直流技术的核心部件,项目首次批量使用国产IGBT部件。

  据悉,三峡如东项目将在今年12月整体投运,届时年上网电量将达24亿千瓦时,可满足约100万户家庭年用电量,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燃煤约7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83万吨,为优化当地能源结构和今冬明春的电力保供再添动能,有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关文章

广大联合清华编制《碳中和高校规划设计规范》

近日,由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牵头编制的《碳中和校园规划设计规范》在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通过专家评审启动。据悉,《碳中和校园规划设计规范》的编制将为全国低碳校园高质量发展建立起一......

聚焦检验检测认证,助力绿色低碳生活

——检验检测认证助力绿色低碳生活专题会议成功举办2023年8月30日,由烟台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主办,检科测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检验检测认证助力绿色低碳生活专题会议”在烟台成......

中国碳卫星可观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及净碳通量

过去十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平均每年6‰增速持续升高,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这是中国科学院昨天在京发布的《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简称《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

“化工城”创新“加减法”,助推中国增加绿电装机量

雨后初霁,千余名工人及各式机械又忙碌了起来,多个乙烯装置桩基平稳地“插”向土地。自去年以来,已有几十块类似的工地在吉林省吉林市陆续开工。截至目前,作为关键环节的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桩基施工已完成96......

数字能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近日在深圳举行,全方位多场景集中展示全球数字能源领域前沿技术和应用示范成果。观众在展会上了解比亚迪推出的刀片储能系统。搭载自主研发刀片电池实现电芯到系统一体化的新型储能系统,可广......

泰达股份进一步拓展环保产业,最新收购两企业!

泰达股份6月29日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落实公司“双碳”发展战略,拓展生态环保产业,公司控股子公司泰达环保拟收购莘县南一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简称“南一新能源”)75%股权,并拟投资建设山东省莘县循环经济......

我国首个城市“双碳”模拟器发布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主办,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协办的“城市碳达峰碳中和高端战略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会上发布了我国首个城市“双碳”模拟器,该模拟器将为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数值模拟技术平......

国家电网两项重大工程开工

从国家电网公司获悉,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首条外送特高压直流工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及汨罗抽水蓄能电站11日同步举行开工仪式。两项工程投产后,宁夏电力外送规模将超......

助推双碳战略,中国绿色投资规模去年已达2.6万亿

2023中关村论坛期间,“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平行论坛于5月27日举行。来自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知名企业和投资机构的代表,围绕碳中和与绿色产业发展、储能等绿色技术创新、碳市场与绿色投融资等议题展开深度......

利用甲酸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材料

鉴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碳捕获,即从大型排放源中封存二氧化碳,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同化作用已经发生了数百万年,但其能力远远不足以补偿人为的排放。甲酸盐可以被设想为碳中性生物经济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