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9 16:58 原文链接: “三步疗法”让肝癌患者获根治机会

“这不是胆囊癌,而是肝细胞癌侵袭胆囊并且形成胆管癌栓堵住了胆管。”读片灯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外科主任王鲁教授仔细捕捉影像片中肿瘤的“蛛丝马迹”。

4月下旬,年近5旬的徐先生突然出现两眼发黄、上腹部疼痛等不适症状,在外院初步诊断为胆囊癌,且已无法进行手术。

5月5日,徐先生来到肿瘤医院肝外科主任王鲁教授门诊,寻求进一步治疗方案。经过认知观察分析,王鲁认为这是肝细胞癌侵袭胆囊,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眼睛发黄,并伴有发热、恶心等不适症状,肿瘤大小近10公分,位于肝中叶,如能切除仍有治愈机会。

eef10cb37b20972c5b0b3b8929a8db7.jpg

王鲁为徐先生进行检查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胆管癌的转化治疗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外科取得很大进展。以“介入”和“免疫+靶向”为特点的多学科综合“三步疗法”治疗,让许多错过或无法手术的患者获得根治机会。

“探路”病灶“腹地”

“从发现到患者就诊,已过去一段时间,能否手术完全根治仍需谨慎评估、做好严格的预案。”作为肝脏肿瘤多学科首席专家,王鲁就这位特殊患者组织了线上多学科讨论。

“外科手术先行,先‘摸排’一下肿瘤情况和侵袭范围,如果能一次性根治那是最好,倘若错过手术‘窗口期’大家也不能蛮干,可以考虑‘介入’和‘免疫+靶向’的多学科‘组合拳’疗法,把患者‘转化’成可手术根治的患者。”肝脏多学科专家团队达成一致治疗方案。

科室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相关工作预案,本着“患者至上、生命至上”,及时将患者收入院。

5月11日,徐先生入院后经三天“缓冲病房”后,手术正式开始,王鲁先用腹腔镜进入病灶“腹地”开始“探路”:肿瘤周围血管密布,“张牙舞爪”的肿瘤侵袭到周围胃肠等脏器,肿瘤周边有数枚子灶。

“从技术角度看,直接把肿瘤切下来我们是可以做到的。”王鲁介绍说,鉴于肿瘤的分期、位置和侵袭范围,“孤注一掷”地“硬开”,患者是达不到手术根治的疗效,一般而言5年生存率只有30%。根据先前多学科的讨论方案,我们决定“探查”之后,给予患者多学科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二次手术根治,这样就能让患者获得根治的疗效,经转化切除的肝癌患者,其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50-60%,与早期肝癌切除后的生存率相当。

手术中,王鲁先在腹腔镜下将肝肿瘤子灶切除,取组织进行病理,为下一步综合治疗打下基础。

“组合拳”疗法显神威

以“介入”和“免疫+靶向”为特点的多学科“组合拳”疗法,已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外科开展多年,让众多像徐先生这样错失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获得手术根治机会。

术后第一天,术中病理结果证实徐先生是肝细胞癌,医生采用TKI类靶向药物联合免疫药物PD1对其病灶实施“精准打击”,这是整个治疗环节的“第二步”。“第三步”则在术后第二天开展,徐先生被推入介入科治疗室,实施肝动脉灌注治疗。

“相较于传统介入手术,肝动脉灌注治疗可使病灶局部药物浓度可达外周静脉化疗的数十倍。“王鲁解释说,“给药剂量大、起效时间快对于肝脏肿瘤的局部治疗有着很好的效果,同时通过多种机制可以与靶向及免疫治疗起协同作用。”

择期实施手术根治

术后仅4天,复查病人甲胎蛋白(AFP)从术前的3225.00ng/ml,降至796ng/ml;异常凝血酶原从术前11499.56mAU/mL降至2183.64 mAU/mL,首诊时的不适症状均显著缓解,黄疸已经褪去。

腹部增强CT评估多学科治疗疗效报告显示:肿瘤直径缩小了近2公分,同时胆管癌栓明显退缩,所以病人总胆红素由术前165单位μmol/L降到基本正常。

王鲁介绍说,“三步疗法”紧密相接,系统与局部治疗的多维度联合、多模式序贯显示出很好的预期效果,预计下月将能择期实施手术根治,极大提升疗效。

“谢谢你们第一时间给我们治疗,有效果我们很开心,期待下个月手术成功!”初步手术成功后,徐先生家属甚感欣慰。

据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1年完成肝胆恶性肿瘤1500余例。针对临床中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胆管癌的患者,做了许多临床和科研的探索。让原本这些丧失手术根治机会的患者,经多学科协同治疗之后,可获得与首次根治手术相当的疗效,同时相关经验成果也多次刊发,并在多次国内外会议分享“复旦肿瘤”肝外科的经验和做法。

相关文章

中国专家研发针对国人肝癌预测模型

中国是肝癌大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及早识别高危人群并对肝癌做出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键。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沈锋教授研发创建了肝癌诊断模型(ASAP),用......

《细胞研究》:首次发现肝癌“护城河”!

肝癌,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据世卫组织去年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GLOBOCAN),中国每年新发肝癌超过41万例,因肝癌死亡超过39万例,分别占全球的45%和47%[1]。更触目惊心的是,......

用于肝癌特异性筛查的全基因组cfDNA片段化特征检测方法

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癌症中位居前列,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超过90万,死亡病例超80万。在所有肝癌病例中,肝细胞癌(HCC)占比约90%,对肝细胞癌高危人群进行有效、高灵敏度的筛查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肝......

新的医疗解决方案极大地减少了产后大出血的严重后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于5月9日发表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一种被称为E-MOTIVE的新解决方案可以在减少与分娩有关的出血死亡方面提供重大突破。产后出血(PPH)--定......

CDD|浙江大学郑敏/赵永超发现了肝癌的潜在治疗新靶点

TRAF2(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是一种具有双重功能的蛋白,作为衔接蛋白和泛素E3连接酶,在介导TNFα-NFκB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报道,在多种人类癌症中,TRAF2表达失调。但是TRA......

延缓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衰竭有“新方”

1型糖尿病是一种免疫细胞攻击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直至衰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β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因此1型糖尿病的治疗目前主要依赖胰岛素,当前急需探索新的能阻止或减缓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的治......

NatCancer: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一种治疗肝癌的新疗法

包括肝脏内胆管癌和肝细胞癌在内的成人肝脏恶性肿瘤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大部分的患者都会接受化疗或免疫疗法,或者两种疗法的组合,同时也并没有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可以选择。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

复旦附属中山医院团队发现了肝癌免疫逃逸新机制!

肝细胞癌(HCC)作为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类型,由于通常其确诊时间较晚,每年会导致近83万的死亡[1]。针对晚期肝癌的治疗,当前主流手段包括多激酶抑制剂索拉菲尼、仑伐替尼等的使用。随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I......

细胞治疗心衰规模最大试验结果公布

美国得克萨斯心脏研究所的科学家27日宣布了迄今最大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细胞治疗试验结果。该疗法针对因射血分数低导致的慢性心衰,通过提高心脏泵血能力和降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风险而使患者受益。对于接受治疗的患者......

JECCR: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团队发现肝癌发生新机制!

作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癌(HCC)已成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1]。 肝癌的发病过程涉及众多异常表达的基因及相应信号通路,目前研究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