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0-16 11:20 原文链接: 师生关系,拿什么来维系爱?

研 究生与导师间的师生关系,这一原本无需讨论的话题,却在教育改革取得众多成就的今天跃升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心中不愿触及的伤痛。近年来,关于师生关系恶化的 负面报道,屡见不鲜。“吵架门”、“抄袭门”直至“杀师门”、“潜规则门”,每一个“门”事件都是对高校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创。     单 纯就师生关系而言,不同层级的学生,如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其所面临的师生关系存在较大差异。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本科生的培养属于“工厂化”制 造,每个学生都是高校人才生产流水线上一个标准化的产品。而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原本属于“手工作坊式”制作,每个学生在“导师制”下都应当是导师精雕 细作的艺术品,可是研究生的扩招也改变了这种极具“对话教学”特点的师徒关系,加上“项目导向”的过度化倾向,使得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师生关系逐渐异化。     研 究生导师大多以课题为导向,获得满足客户需求的项目成果是导师和研究生的共同追求,这既体现了导师和研究生合作完成科研任务的工作努力程度,同时也是双方 维持利益共同体格局的基本要素。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术团队需要按照企业的组织结构加以建设,导师以下形成以师兄师姐为科研管理者、师弟师妹为员工的人才梯 队。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寻求更多的纵向、横向项目,而研究生则作为“救火队员”,哪里有项目要结题就去哪里“救火”。在这样的“目标管理”体制下,师生关系 打上了“利益交换”的色彩。导师,在一些学生的眼中,慢慢也就蜕化为不折不扣的“老板”,导师看重的是学生完成课题的能力,学生则寄望导师尽快放自己一 马,好奔自己的前程。     毋 庸讳言,学生只有参与科学研究才能真正锻炼科研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所以导师将科研任务分配给学生,其实是一种实战性的训练方式。更何况,很多科研项目的 结题报告,往往就成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各取所需、两全其美的好事。大部分学生,既然来攻读硕士学位,总是不想荒废学业的,导师能够给他们 这样的锻炼机会,正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问题是,导师在学生完成科研任务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了悉心指导、身先士卒,是否真正让学生在完成科研课题任 务的同时真正学有所成,这恐怕才是很多学生对导师有所不满的根源。      高 校是社会构成的重要有机体,社会上不良思潮对身在高校的教师和学生都有极大的影响力。在“浮躁,急功近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成为社会上一部分人的价值 观时,高校也多少沾染上这种“社会病”。师生关系开始慢慢恶化,尊师重教仿佛成为历史的美谈,欺师辱生的事例一再发生,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崇高职业形象不断 受到质疑,学生的道德素质也不断为社会舆论所追讨,直至发生“杀师门”这样的惨剧和“潜规则门”这样的闹剧。在每一个悲剧的后面,涉事的教师和学生无疑都 是可悲的。可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两个本不应对立的群体,居然相煎太急,其正面形象的毁灭才是最令人痛心的。      关于这方面的议论集中在“教师师德沦丧”和“学生不再敬畏教师”这两个方面。事实上,二者高度统一。传统教育总是强调学生对于教师当有敬畏之心,这从“天地君亲师”的排序就可以说明。但是,敬畏由何而来?难道仅仅依靠“天赋神权”就强迫学生必须对老师保持敬畏之心吗?      人 要敬畏某一个人或某一件物,首先在于所敬畏之人和物必须具备超强的力量,这种力量会让敬畏者产生顶礼膜拜之感。这种力量在教师身上应当是“德才兼备,用心 育人”,体现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这样的教师才配得上学生的敬畏,否则,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岂不是只能培养出很多毫无主见、唯唯诺诺的“奴才”。 教师要具备能够让学生敬畏的力量,就必须“摒弃浮华,潜心向学;外视内省,见贤思齐。”不如此,教师还有何德何能呢?      凡 事总要一分为二。师生关系的恶化,仅仅把责任推到教师身上是不公正的。应当承认,尽管高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多数导师是称职的,是敬业的,是值得尊敬 的。那么,问题的另一面就在于,当教师帮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时,学生常因为害怕吃苦、不愿吃苦、不能吃苦而难以达到教师的 培养目标。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这也许是最痛苦的事情。以读书为例:学生阅读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忍受,接受,享受”。能够达到“接受”阶段的学生是少而 又少,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在“忍受”,而从读书过程中“享受”到乐趣的,更是凤毛麟角。于教师而言,强迫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至关重要,但是学生在一次次的 “忍受”中不能升华到“接受”甚至“享受”的层面,那么师生关系的恶化是必然的。      不 管“杀师门”、“潜规则门”的起因为何,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不断恶化,这是不争的事实。一旦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分歧 时,教师如何才能继续付出自己的爱?一味执著地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会不会是下一个“杀师门”的肇始?如果教师放弃“对学生高标准”的执著,那么这是不是 师德沦丧的另一种表现?这是两难的困境。曾仕强老先生告诫我们:“在两难境地时,中国人最会兼顾,以求达成合理。”可是,在目前的教育局时下,如何“兼顾 ”?何谓“合理”?

相关文章

相互成就的师生是如何“看对眼”的?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今,传统的“师徒式”关系正在发生改变,因紧张的导学关系而造成的不和谐事件时有曝光。对于研究生导师而言,要想“师贤生斐”,如何挑选学生是很关键的一环。时下,各高校已进入研究生复......

校企结合——华北科技学院一行师生参观布鲁克北京总部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19年7月4日,华北科技学院分析化学专业的60余位师生来到布鲁克北京总部参观,布鲁克质谱产品线、光谱产品线、核磁共振产品线、X射线产品线和纳米分析产品线各自派出代表为到访的师生讲解......

导学关系乱麻如何断

2019年的考研初试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对于一些比较有把握的学生来说,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是复试和导师的选择。而其中如何选到心仪的导师是大多数学生关注的问题。在网上考研相关的帖子中,经常能够见到诸如“××......

华南奥陶志留纪过渡期壳相地层研究取得新进展

华南奥陶-志留纪过渡期地层发育连续、出露完好,研究程度高,是全球上奥陶统赫南特阶底界“金钉子”所在地,已成为研究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及其后残存、复苏与再辐射的经典地区之一。然而,由于区域内赫南特期唯一的......

东北地理所叶片大小和数量的权衡关系研究取得新进展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其大小和数量的变化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许多生态学家发现,植物的叶片大小和数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权衡关系。然而,这一权衡现象一直缺乏生物学理论机制的解释。中......

Science:你脑子是一桶浆糊还是一团纸?

无论是人类、鲸鱼或者大象,哺乳动物的大脑都覆盖着精雕细琢的“沟回”。最新研究表明这些“沟回”却遵循着简单的数学关系—比例规律—同样被用来描述纸张的褶皱。观察显示哺乳动物复杂精妙的大脑结构并不源于不同物......

你不知道的中美科研“潜规则”国内教师不要妄自菲薄

新年了,波士顿下了暴雪,巨冷的天气状况暂时被认定不适合去实验室工作,在家里顺便浏览了下国内的网页,也希望获取一些国内最近科研进展的信息。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基或NSF)的申请长跑马上开......

Health:心血管疾病状况与家庭、社会关系质量有关

最近热播的《卫子夫》另辟蹊径,宣扬所谓“和乐后宫”的正能量。后宫即皇帝的家庭,后宫和乐就是家庭关系融洽。自公元前1000年以来,人们就已经注意到身体和精神之间的关系,相信关系融洽,能够促进生理、心理的......

习近平:中方欢迎荷兰扩大奶制品对华出口

阿姆斯特丹当地时间3月22日,习近平会见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昨天,正在荷兰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了荷兰威廉·亚历山大国王。习近平指出,荷兰是欧洲的门户,我选择从荷兰推开欧洲的大门。在出席中荷......

AM真菌和根寄生植物的直接互作关系研究取得进展

寄生植物和丛枝菌根(AM)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两者均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关于这两类生物有过大量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多数情况下仅关注两者之一。近期研究显示,AM真菌在宿主植物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