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太赫兹团队(左四为李婧)部分成员在高海拔地区工作合影。

  他们,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毫米波天文超导接收机;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高能隙氮化铌超导隧道结的天文观测;他们,研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超导热电子混频器;他们,实现了我国首例千像元太赫兹超导成像阵列芯片……

  他们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太赫兹超导空间探测技术研究青年团队(以下简称太赫兹团队),多年来专注国际前沿太赫兹超导探测技术和空间天文应用研究,目前正在承担中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高灵敏度太赫兹探测模块”研制任务,有望实现我国太赫兹超导探测技术在空间应用“零”的突破。

  近日,这支年轻的团队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仰望星空 探索未知

  仰望星空是人类探索未知的本能,而宇宙的绮丽无法靠想象感知,只有“看见”才能了解。

  “太赫兹天文探测能探索宇宙最久远的过去,为我们解释现代天文学中最重要的前沿问题提供先端手段。”太赫兹团队负责人、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李婧告诉《中国科学报》。

  在电磁波谱中,太赫兹波段包含部分毫米波、全部亚毫米波和部分远红外,其波长从3毫米到30微米,频率覆盖0.1~10太赫兹(太,T=1012)。太赫兹位于微波和红外之间,其研究手段也处于电子学向光子学过渡的区域,具有指纹性、穿透性和安全性等重要特性。

  关于指纹性,李婧解释道,物质的晶格振动和分子转动等引起的能级跃迁都对应在太赫兹谱段,而不同物质的光谱位置、强度、形状均有差异,具有指纹般的唯一性,常被称作为太赫兹“指纹谱”。

  不同于X射线对人体可能存在伤害,由于水对太赫兹具有强烈的吸收,因此太赫兹不会对物体尤其是生物组织产生有害的电离反应。

  李婧介绍,当前,太赫兹超导探测技术可分为相干探测和非相干探测两大类。其中,太赫兹相干探测器可以同时探测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信息,主要应用于高频率分辨率的分子和原子谱线观测,以及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天线干涉阵列;太赫兹非相干探测器则只能探测信号的幅度信息,而不获取其相位信息,主要应用于连续谱成像观测和宽频带中低分辨率谱线观测。

  “成像还是光谱?天文学家都要。”李婧指出,根据科学目标的不同,天文学家对观测技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有时会需要大天区的多色成像,有时也需要高频率分辨率的谱线观测。

  坚守初“芯” 攻坚克难

  据了解,地球大气层对太赫兹信号的强烈吸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太赫兹地面观测的能力,为了让中国在该领域站在国际前沿,将观测平台从地面移到太空几乎是必经之路。

  李婧向《中国科学报》介绍,太赫兹探测技术的核心是“超导探测器”,是人类关于星空梦想的基石,更是重要的关键核心技术。

  几十年来,从薄膜生长、到芯片制备、再到接收机系统集成与表征,太赫兹团队坚持自主研发与研制路线,突破重重技术关卡。

  李婧还记得当年团队在开展研究之初,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超导芯片的研制方面具备明显优势。“虽然我们实验室有超导探测技术研究方向的国际知名专家,但工作中仍然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缺乏配套的超导芯片制备平台和实验仪器条件等。”

  随着实验条件的逐步改善,太赫兹团队坚守初“芯”,攻坚克难,通过持续潜心研究,解决了技术瓶颈背后的基础物理问题。

  “目前,我们已经成为国际上少有的完全掌握四种太赫兹天文主流探测技术的团队。”李婧说,“有了这些自主的关键核心技术支撑,我国的太赫兹天文发展之路上,就没有了关于探测器的后顾之忧,更不会受制于人。”

  现在,太赫兹团队承担“高灵敏度太赫兹探测模块”研制任务,其技术指标达国际前沿。但李婧也指出:“作为我国首次空间太赫兹超导探测技术应用,其难度和挑战可想而知。”

  绽放芳华 无悔青春

  这些年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史生才的指导下,太赫兹团队迅速成长,曾获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其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

  在太赫兹团队成员25人中,李婧是仅有的3名女性之一。她还记得自己是在2002年来到紫金山天文台读博士研究生,也是在那时首次接触到太赫兹超导空间探测技术研究。

  “当时感觉这项工作不太适合女生,不仅需要经常拆装和搭建很重的低温实验仪器,有时还需要出野外。”这是李婧对该研究的第一印象。

  但她没有知难而退,李婧带领太赫兹团队经常身裹实验服,“泡”在无尘实验室里,一待就是数个小时。与她为伴的是设备运行的嗡嗡轰鸣声、是化学试剂散发的刺鼻气味、是口干舌燥却不能饮水的坚持与隐忍。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历经挫折与荆棘,太赫兹团队终于研制出高性能的氮化铌超导隧道结混频器芯片,将我国太赫兹高能隙低温超导探测的水平推进到国际前列。

  “高灵敏度超导探测器的测试,经常会收到轻微振动的干扰。”李婧告诉《中国科学报》,为排除周边环境引起地面振动给实验结果带来的影响,我们经常选择凌晨做实验,白天进行数据分析。”

  为了能选出适合太赫兹天文观测的优良台址,太赫兹团队成员无数次登上51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顶着强风、忍着高反,他们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中调试设备,一干就是十几天。这些坚守的背后,是家里牙牙学语、或者蹒跚学步的孩子,是年近高龄、甚至身缠重病的老人。

  绽放芳华,无悔青春。李婧代表太赫兹团队表示:“对我们来说,能做自己感兴趣的科研工作很幸福,而且这份工作又与国际前沿、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我们也很自豪。”

相关文章

新技术将太赫兹波放大3万多倍,有望推动6G通信变革

韩国蔚山国立科技大学与美国田纳西大学、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新技术,成功优化了专门用于6G通信的太赫兹(THz)纳米谐振器,将太赫兹电磁波放大3万倍以上。这一突破有望为6G通信频率的......

在无限层和双层镍氧化物超导研究方面获进展

在重费米子、铜氧化物、铁基等非常规超导体中,电子通过相对运动克服库仑排斥,诱导自身配对产生超导电性,是目前已知的实现常压高温超导的唯一途径。因此,建立不同于常规电-声耦合配对机制的非常规超导理论,是探......

中科院发文,拆穿韩国室温超导假象

7月22日,韩国SukbaeLee等人在arXiv上传了两篇论文,称发现了“全球首个室温超导材料”,名为LK-99,论文中给出了LK-99的合成方法,合成门槛很低。文章曝光后引起了大量争论,因为很多小......

“庄子”超导量子芯片演绎“庄周梦蝶”

量子计算的前景令人期待,它在基础科学研究、新材料和药物研发,类脑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等领域均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然而,超导量子芯片的长退相干时间和高控制精度等方面的缺陷仍是科学家关注的重点。近日,中国科学院......

“庄子”超导量子芯片演绎“庄周梦蝶”

量子计算的前景令人期待,它在基础科学研究、新材料和药物研发,类脑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等领域均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然而,超导量子芯片的长退相干时间和高控制精度等方面的缺陷仍是科学家关注的重点。近日,中国科学院......

物理所发表关于超导中的配对密度波研究的观点性论文

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陈辉和研究员高鸿钧对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超导中的配对密度波研究进行了评述。相关文章以Widespreadpairdensitywavessparksuperconduc......

物理所发表关于超导中的配对密度波研究的观点性论文

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陈辉和研究员高鸿钧对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超导中的配对密度波研究进行了评述。相关文章以Widespreadpairdensitywavessparksuperconduc......

尘埃落定?中美团队均否认其LK99超导性

近一段时间,围绕韩国团队发现的疑似室温超导材料LK-99,全球材料学界都展开了一波浩浩荡荡的复现尝试。但近日,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证明,LK-99室温超导的美好“神话”,可能只是一个泡沫。目前,美国马里......

超导材料怎么检测?

判断一个材料是超导体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零电阻现象,二是完全抗磁性。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来检测超导材料及其性质:电阻测量:最基本的超导性质是在超导态下电阻消失。通过在超导材料上施加电流并测量电阻,可以判......

室温超导是什么?

室温超导是指在常温条件下(室温,即大约20-25°C)发生超导现象的材料。传统的超导材料需要在极低温下接近绝对零度才能表现出超导性,但室温超导材料可以在更接近我们日常环境温度的条件下实现超导性质。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