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1-04 09:01 原文链接: 天津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化石考古实验室开放

  1月3日电:我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中的第一个古生物化石考古实验室,近日在天津自然博物馆开放。它的出现将是广大中、小学生探索远古生命、思考和谐自然的第二课堂。通过全面亲身体验、参与互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是这个实验室的主要特色。

  实验室面积约500平方米,由恐龙骨架展示区、化石挖掘体验区、时光隧道展示区、化石标本修复装架体验区、三维立体恐龙体验区以及多媒体软件系统互动区组成,为观众提供互动体验的科学平台。实验室最引人关注的是一条60多米长的“时间隧道”,它以生命演化为主题,以地质时间为线索,利用时光追索的方式,将观众带入到史前世界。在这里,通过全景图、复原图以及有代表性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图文展板、史前生物景观图及多媒体全方位的展示,使观众一下子置身于亿万年前,进而认识到几十亿年前的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发展以及演化的进程。

  实验室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趣味性强、科技含量较高、信息丰富的化石考古探秘实验平台,让学生参与化石考古挖掘、修复、研究、装架、复原的全过程。并通过配套多媒体软件和课件、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探讨地质历史过程中古代生物的发生、发展、演化乃至灭绝之谜,结合气候变迁、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现象认识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

相关文章

北京推动馆城融合打造全域活态博物馆

一到节假日,一群身穿黄马甲、耳边挂着扩音器的“小小讲解员”,就活跃在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各个展厅。17岁的讲解员刘雨菲就是其中一员,她的志愿讲解经历已长达10年多。尽管已经上高中,刘雨菲依然坚持定期来馆里......

6月9日,我们把质谱博物馆“寄”到了杭州

以史明中国志继往开质谱路质谱博物馆·中国广州让珍贵的中国质谱历史文化传承得更久、更远在这个记录着中国质谱行业发展历史的展览馆中有完整保存的中国《质谱》杂志创刊号一台台40年历史的设备一本本70多年前的......

寒武纪动物大爆发之前夜发生了什么?

6月2日,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李四光大讲堂”第二讲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授肖书海应邀以“寒武纪动物大爆发之前夜”为主......

粪化石研究揭示化石埋藏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衔的一项研究对产出于南京汤山驼子洞早更新世的粪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揭示了这类特殊类型化石材料的全新埋藏模式,为进一步理解地质历史时期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形成过程,特别......

珊瑚个体变小适应晚古生代大冰期陆源碎屑输入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要乐等人通过系统研究,揭示了晚古生代大冰期起始时期陆源碎屑输入与造礁珊瑚个体大小变化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5月24日在线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当今......

威尔士发现4.6亿年前的海底“迷你世界”

近日,在英国威尔士中奥陶世地层中,一支国际联合科研团队发现了一个保存有大量精美软躯体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该生物群因大多数生物体型较小而被称为海底“迷你世界”,为早期动物小型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历经五次生物大绝灭古生物“海豆芽”研究解密

近日,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研究团队通过对5.2亿年以来的舌形贝腕足动物壳体进行大数据整理分析和壳体形态解剖研究,得出舌形贝类穴居型生活方式早在奥陶时期就已建立,其壳体形态和生活方式(包括固着、黏附、群居和......

当古生物遇到新科技

古生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如始祖鸟、北京猿人等关键化石的发现都填补了生命演化历史的空白。如今,新的观测分析手段,诸如高精度成像与解析技术、分子古生物学技术以及大数据和自动识......

《系统古生物》英国中侏罗世异兽化石研究获阶段性成果

三类贼兽左侧上下齿列对比,其中E-F齿列中的牙齿曾经归入四个属种。(课题组供图)近日,《系统古生物》期刊在线发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合作学术......

可曾想过4.38亿年前我国长江流域曾是一片汪洋!

沧海变桑田,古生物学家找到“实锤”。通过研究全国范围内志留系浅海红层中的古鱼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化石印证了在距今约4.38亿年的志留纪早期,我国长江流域曾是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