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0 10:27 原文链接: [挖个坟]Omicron的毒力之谜,谜底终于揭晓

  各位,话说去年12月1号,

  也就是Omicron刚刚面世一周的时候,

  咱公众号发过一篇文章,

  请见:《请各位稍安勿躁,不要抢跑……》;

  然后到了2022年1月1日,

  咱又写了个后续,

  请见:《Omicron的毒力之谜》。

  剪断截说,上边第一篇文章,

  针对的是当时一个很不正常的情况:

  Omicron(BA.1)在2021年11月24日才正式现形,

  短短一周之后的12月1号,关于它的一切数据都还没有实锤,也不可能那么快就拿到实锤。(以上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传染性、指数增长率、毒力、病死率、续发率、潜伏期、代际间隔、序列间隔、免疫逃逸能力、疾病表型等等)。

  但当时市面上,却已然出现了漫山遍野的“MILD”论调。

  所以那篇文章正如标题所述,

  就是号召大家冷静冷静,不要抢跑~

  随意抢跑容易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然而很遗憾,咱作为一个关注人数还不到十万的匿名公众号,

  影响力显然不足以扭转这股子反智狂潮,

  “MILD”这个刻板印象毫不意外地建立了起来。

  于是一个月之后,眼看着大伙儿抢跑抢得不亦乐乎,

  咱忍不住跟着跳下场抢跑了一把,

  捣鼓出第二篇文章。

  第二篇汇总了当时市面上已有的一些初步数据,

  针对Omicron(BA.1)的毒力、致病性、传染性等参数,吃了几口不太熟的瓜。

  总结总结就是:

  Omicron(BA.1)的内生毒力(以入院风险计)比Delta低30%左右;

  Omicron(BA.1)的内生毒力(以入院风险计)强于原始株,也强于直接祖先B.1.1,甚至略强于同属B.1.1子毒株的Alpha;

  Omicron(BA.1)病死率和重症风险减低的原因,主要是疫苗接种和既往感染史,而不是内生毒力转变;

  Omicron(BA.1)在肺部复制效率降低的原因,主要是组织嗜性转变,因此不能只凭肺嗜性来评估致病性;

  Omicron(BA.1)内生传染性(以R0计)和Delta相仿;

  Omicron(BA.1)相对Delta更有传播优势的原因,主要是免疫逃逸能力和代际间隔。

  说实话,吃生瓜这种事儿,

  咱还真不是太拿手,

  所以当时的心情是略为忐忑的,

  毕竟上述某些说法,

  和市面上的主流论调完全相悖~

  特别是“内生毒力强于原始株/B.1.1/Alpha”这一条,

  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不为过~

  并且吧,由于全球范围的集体拉胯,

  Omicron的内生毒力,迟迟没法拿到实锤~

  虽然关于Omicron入院风险、重症风险、病死率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多如牛毛了已经,

  但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拉胯原因,

  绝大多数这类研究都没有好好地控制既往感染史,

  也不可能控制既往感染史,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Omicron的毒力必然是被显著低估的~

  直到……香港也跟着拉胯了。

  长话短说,

  随着香港第五波疫情熬过高峰期,

  港大的总结性paper终于低调登场了,

  关于Omicron内生毒力的实锤,似乎终于可以落地了。

  ——请品鉴:

  

image.png


  标题翻译成人话:

  新冠病毒Omicron BA.2子毒株在香港的感染流行病学研究,2022年1-3月

  虽然还只是新鲜出炉的预印本状态,

  但有港大梁老师和Cowling老师等各位大佬坐镇,

  想必数据质量是有保障的。

  至于为啥咱对之前多如牛毛的那些研究看都不看,

  偏偏要拿港大这个预印本说事儿呢?

  原因很简单,在第五波之前:

  香港是全球极少有的,全民几乎没有感染过新冠病毒的处女地;

  同时,香港还拥有不少未接种人口。

  所以咯,香港的Omicron毒力/致病性数据,

  是截至目前独一无二的,

  几乎不受既往感染史污染的数据,

  所以也就是最接近病原体内生状态的数据。

  (当然了,还是有一丢丢不足……短命的BA.1消失得实在太快,香港给出来的,已然是以BA.2.2为主的数据~)

  ——总之,请品鉴:

  

image.png


  红框部分翻译成人话:

  虽然Omicron在动物模型实验中表现出了更低的致病性,并且在南非以及其他地区表现出了更低的重症风险,但是,我们发现在香港第五波的早期阶段,Omicron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造成了与之前几波相仿的病死率。因此BA.2的内生重症风险也许并没有显著低于原始株,或者完全不低于原始株。总结总结啊,

  梁老师他们一步到位,直接用了实锤程度最高的病死率来表征BA.2的内生毒力;

  至于为啥只用“第五波早期阶段”的病死率?因为香港第五波早期阶段的确诊门槛和前面四波完全一致。但由于疫情糜烂,检测能力所限,第五波中后期的确诊门槛有所拔高,因此可能会影响病死率;

  所谓的“前四波”,详见下图,以Alpha为主,也包括其他早期毒株(见下图);

  梁老师他们还提到,第五波早期阶段除了BA.2.2之外,还夹杂了少量的Delta(详见:《香港,仓鼠的末路》),所以Omicron的病死率可能有少量高估;

  不过梁老师他们没提到的是,前四波除了原始株和Alpha之外,也夹杂了少量的Beta和Mu,所以病死率可能也有少许高估。

  ——总之,前四波大概是这么个造型,请品鉴:

  image.png

  ——第五波则是这么个造型,请再品鉴:

  

image.png

  重申一句,为了避免不受控爆发期对病死率的影响,

  梁老师他们只选取了红框部分的死亡人数,

  作为Omicron代表队出面和前面四波PK。

  ——最后结果,请品鉴(可能需要点开大图):

  image.png

  以上绿色数字和黄色数字,分别是前四波的病死率和第五波未完全接种病例的病死率(已根据年龄分层)。

  所以在没有既往感染史和疫苗拉偏架的情况下,

  第五波的病死率,在六个年龄组当中的三个都高于前四波。

  并且吧,严格来说第五波的病死率,还是被疫苗拉了一点偏架。

  毕竟梁老师他们只排除了“完全接种”的病例,

  而在第五波早期,香港还有全人口7%左右已经部分接种,

  这7%的第一针,显然也能降低一丢丢病死率~

  ——总之,咱换个角度品鉴:

  

image.png


  以上纵轴是病死率,横轴是年龄分层;

  蓝色圆点=前四波死亡病例、

  红色三角形=第五波未完全接种的死亡病例,

  绿色菱形=第五波已完全接种死亡病例。

  ——所以显而易见,最终结果正如咱1月初抢跑的一样:

  

image.png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并且吧,以上结果的焦虑之处就在于,

  我们已经知道,

  Omicron它真的有好几项可能导致减毒的机制,

  比如更低的肺嗜性,

  比如更低的FCS酶切效率,

  再比如更低的合胞效率。

  可是梁老师带给咱们的最终实锤结论却是:

  这玩意儿内生毒力跟原始株/Alpha打成平手(实际上还略高一丢丢)……

  那么它到底靠什么咱们不知道的机制弥补回了毒力?

  (卖个关子,过两天详细八卦)

  最后,梁老师他们这个预印本的主要卖点,

  其实并不是香港第五波早期阶段的病死率,

  ——而是这个:

  

image.png


  翻译成人话:

  BA.1的中位数序列间隔3.15天、中位数代际间隔2.38天;

  BA.2的中位数序列间隔2.17天(代际间隔没算出来)。

  ——作为对比:

  

image.png


  在2021年5月份广州疫情期间,Delta的中位数代际间隔和序列间隔都是3天~

  以上预印本原文请见:

  Epidemiology of infections with SARS-CoV-2 Omicron BA.2 variant in Hong Kong, January-March 2022

  Yonatan Mefsin, Dongxuan Chen, Helen S. Bond, Yun Lin, Justin K. Cheung, Jessica Y. Wong, Sheikh Taslim Ali, Eric H. Y. Lau, Peng Wu, Gabriel M. Leung, Benjamin J. Cowling

  medRxiv 2022.04.07.22273595;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2.04.07.22273595


相关文章

CellDiscov:陈薇等发现针对奥密克戎变体的广谱中和抗体

由SARS-CoV-2引起的COVID-19大流行继续在全球蔓延。SARS-CoV-2的突变株不断出现。目前,Omicron(奥密克戎)的变种已经成为主流。2023年4月4日,西湖大学周强、军事医学科......

CellDiscov:陈薇等发现针对奥密克戎变体的广谱中和抗体

由SARS-CoV-2引起的COVID-19大流行继续在全球蔓延。SARS-CoV-2的突变株不断出现。目前,Omicron(奥密克戎)的变种已经成为主流。2023年4月4日,西湖大学周强、军事医学科......

“夜光”蛋白能快速分析检测病毒

尽管针对病毒感染的高度敏感诊断测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仍需要复杂的技术来准备样本或解释结果,这使得它们在医疗资源稀缺地区的推广变得不切实际。发表在15日《ACS中心科学》杂志上的一种灵敏的方法,可在短......

以毒攻毒杀死肿瘤,这项作价千万元成果获批临床

“我们的成果一旦迈入产业化,肿瘤患者只需打一针就有望治愈,费用将是现在的几十分之一。”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教授李恭楚的这个愿望即将实现。日前,他团队研发的肿瘤药物“GC001溶瘤痘苗病毒注射......

我国首次发现奥密克戎亚型共同感染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网站最新发布的周报显示,我国首次发现奥密克戎BA.5.2.48和BF.7.14亚型共同感染的病例。为何会出现共同感染的情况?是否会加剧病毒变异及传染风险?我国首现奥密克戎两个亚型共同感染病......

关于举办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能力验证计划的通知

各有关实验室:为进一步提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水平,提高重大传染病应急检测能力,保障测量结果准确、有效、一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先进测量工程中心(计量检测与校准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

如何做好甲流、诺如病毒防护?国家卫健委解答

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发布会上......

国家卫健委:进一步做好新冠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已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全国多地卫生健康部门转发落实。据山西省晋中市卫健委网站2月15日消息,并据安徽省卫健委、北京市卫健委、太原市卫健......

首次!又一疫情在赤道几内亚爆发

近日,在赤道几内亚及其邻国喀麦隆发现了致命的马尔堡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HO)已联合当地卫生部门,追踪该病毒的传播,并对相关接触者进行隔离。喀麦隆此前曾发现两例马尔堡病毒病疑似病例,几天前,赤道几内亚......

腹泻、呕吐、头疼、发热,春季病毒感染不好受

正值开学季,学生群体聚集性明显,极易给传染病带来可乘之机。2月13日,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健康提示,春季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期,极易在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中引起暴发和流行,开学后,家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