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0 15:17 原文链接: 外面加把劲,DNA纳米结构更容易在核内传递

DNA纳米结构是纳米医学应用中极具优势的基因载体,但它们向细胞核的传递效率仍然很低。近日,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提出了DNA纳米结构的细胞内机械传递路径,相关成果4月18日在线发表于《纳米通讯》上。

在研究中,科研团队提出了细胞外机械刺激的应用,以激活细胞机械传导,促进DNA纳米结构的核内传递。

具体的方法是,用富含聚胸腺嘧啶核苷的球形核酸(poly(T)SNAs)在单张盖玻片的温和压缩下处理哺乳动物细胞,这可产生很高的核积聚,且无严重的内体包裹、细胞毒性或长期膜损伤;这一方法还不需要化学修饰或转染试剂。

研究发现,轻微的挤压会激活DNA纳米结构的机械传导,并导致核移位。联合采用压迫和聚寡核苷酸治疗的方式,可上调与肌球蛋白、肌动蛋白丝和核输入相关的基因。用含有反义寡核苷酸的球形核酸压迫内皮瘤细胞,可抑制核内癌基因的生长。

科研团队表示,这一研究成果将推动DNA纳米技术和细胞生物力学在核内研究中融合应用。

image.png

外力促进DNA纳米结构在核内传递  图片来自论文

论文相关信息: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2c00667


相关文章

中国专家研发仿生纳米递氧系统或让更多患者得到救治

记者15日获悉,中国专家携手研制了一种仿生纳米递氧系统(MFP),可用于促进脑卒中患者缺血再灌注治疗,有望延长血管再通治疗的时间窗。复旦大学药学院沙先谊教授团队、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主任团队和复旦......

我国学者在纳米孔道多肽测序及酶串扰效应上取得进展

图纳米孔道单分子检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酶串扰效应示意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27806、21834001)资助下,南京大学龙亿涛教授团队基于精准设计的生物纳米孔道单分子界面、单分子......

五位一体推动政产学研用资19位院士齐聚2023纳博会

2023年3月1日,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指导,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主办,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

脂质纳米颗粒有望“大显身手

在应对新冠肺炎的鏖战中,脂质纳米颗粒(LNP)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引发极大关注。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月22日报道指出,除用于研制新冠疫苗,LNP还可应用于治疗癌症等疾病,不过科学家们仍面临着降低其毒性,......

挑战科学前沿的“时空极限”

不论是体育赛事还是科学探索,挑战极限一直是人们的梦想。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龚旗煌团队长期致力于挑战科学前沿的“时空极限”研究,助力人们不断拓宽认知的边界。“我们就是......

写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七十周年之际

再过几天就是DNA双螺旋模型发现70周年。70年前,1953年2月28日,25岁的美国生物学博士沃森和正在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的37岁英国学者克里克跨界合作,优势互补,在伦敦卡文迪许实验室里用铁板、铁棍......

“纳米快递员”通过EMS实现远程精准递药

在好莱坞电影《奇妙旅程》中,为了救治病人,外科医生可以缩小为一百万分之一,进入人体内进行血管手术。如今,科幻照进现实,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能在微观尺度执行任务的微纳机器人因其在药物输送、微创手术、医疗......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建设验收

光明日报苏州2月19日电(记者苏雁)2月18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总验收。据悉,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以......

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团队完成纳米团簇阵列构建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502组)包信和院士、傅强研究员和宁艳晓副研究员团队在负载纳米团簇催化剂的结构控制和微观表征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金属—氧化......

科学家提出构建聚电解质组装体新策略

将光热治疗(PTT)与磁共振成像(MRI)集成在纳米诊疗体系中,对实现个性化诊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现有纳米体系的限域环境严重抑制了具有光热性能染料的激发态分子内运动,进而极大地限制了其光热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