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12 15:25 原文链接: 我国首次发现大型恐爪龙类行迹

  距今8000万年、至少8种、240余枚,福建在上杭首次发现恐龙足迹群!1月12日,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龙岩上杭发现恐龙足迹群化石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近日,经自然资源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相关专家实地考察认定,这一恐龙足迹群化石是国内首次发现大型恐爪龙类行迹,也是中国目前发现面积最大、多样性最高的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

11月7日,福建省恐龙资源联合考察队在上杭县龙翔大道旁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坡进行勘探时,从坡面覆盖的红褐色风化土层下,意外发现了一枚三趾型恐龙足迹。紧接着,在约1600平方米的坡面上,考察队清理出240余枚恐龙脚印,它们分别属于植食性蜥脚类、大型中型小型鸟脚类、肉食性大型三趾型兽脚类、两趾型恐爪龙类和小型兽脚类等至少8种造迹恐龙。

“这些足迹尺寸长度为8厘米至55厘米不等,其中多种恐龙足迹保存有良好的行迹。剖面的层面还保存有波痕、泥裂、虫迹等丰富的沉积构造和遗迹化石,显示出多种恐龙在旱季湖畔活动的场景。”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邢立达介绍,恐龙化石大致可分为骨骼化石和生痕化石两种,恐龙足迹作为恐龙研究的一个新分支,不仅能反映恐龙日常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还能解释恐龙与其环境的关系,有着恐龙骨骼化石无法替代的作用。而这么高的多样性恐龙足迹群集中在1600多平方米的区域,对研究地理、古生态在白垩纪晚期的时候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关文章

云南楚雄启动9处恐龙化石抢救性发掘

12月28日,两名工作人员在禄丰恐龙化石发掘现场工作。近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武定县和双柏县开始进行恐龙化石抢救性发掘工作,此次计划发掘三地共9处恐龙化石点。据介绍,自1938年在禄丰地区发......

恐龙捕食哺乳动物证据首现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1.2亿年前的小盗龙化石中发现了这种小型恐龙的午餐。对该恐龙化石的重新分析发现,在其肋骨中存在哺乳动物的脚骨。这是恐龙以哺乳动物为食的第一个证据。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古脊椎动物学杂志......

足部结构揭示早期飞行兽脚类恐龙的生活方式

激光激发荧光的小盗龙足部。小盗龙是白垩纪早期的鸟类近亲,生活在现今中国东北部。小盗龙有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类似于现在的鹰。图片来自作者香港中文大学教授MichaelPittman和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

最新研究发现首例流线体型捕食性潜水恐龙新物种

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记者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通讯-生物学》最新发表一篇古生物学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发现一个新种非鸟恐龙化石,其拥有类似于现代潜水鸟类(如企鹅和海雀)的流线体型。......

贵州再次发现恐龙足迹初步判断属兽脚类恐龙

近日,贵州大学科考人员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再次发现一处恐龙足迹,与2017年在茅台镇另一处地点发现的恐龙足迹为同一时期。贵州大学副教授文雪峰表示,通过脚印形状来看,初步判断它属于兽脚类恐龙,属于侏罗纪......

6600万年前灭绝恐龙的小行星,还引发了全球海啸

主流观点认为,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向地球,引发了恐龙的灭绝。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最新研究,这场撞击还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海啸,海浪高达1英里(约1609米),冲刷了距墨西哥尤卡坦半岛......

究竟什么导致恐龙灭绝?中国科学家提出恐龙灭绝新机制

6600万年前,雄霸地球的恐龙消失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恐龙的灭绝?是小行星撞地球,是气候变化,还是大面积火山爆发?答案或许不这么简单——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

《自然》:恐龙时代早期哺乳动物生命短促且早夭

 全楞兽艺术重建图(成年与幼年)图片来自SShelley英国爱丁堡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恐龙时代后最早的大型哺乳动物,生长速度比现代同体型的哺乳动物快一倍,寿命相对更短。这项研究凸显出这些史前动......

《自然》:2.3亿年前化石表明气候带影响早期恐龙分布

 津巴布韦恐龙化石中新发现的恐龙物种Mbiresaurusraathi图片来自:AndreyAtuchin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通过津巴布韦的一组新的三叠世恐龙化石发现,最早的恐龙集中在超级大......

最新研究:最早的恐龙集中在盘古大陆南端温带区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古生物学研究论文称,气候带影响了早期恐龙分布。来自津巴布韦的一组新的三叠世恐龙化石显示,最早的恐龙集中在泛大陆(也称盘古大陆)这个古超级大陆南端的温带区。这项研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