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2 14:06 原文链接: 新方法!可实现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捕获与释放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的刘波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学的徐强教授与国际研究团队合作,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客体分子首次模拟了二氧化碳水合物结构,成功地利用廉价的硫酸胍与二氧化碳共结晶形成了稳定的包合物,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可逆捕获与释放。这一研究成果在《细胞报告物质科学》上发表,有望成为一种高潜力的碳捕获和存储方法。

碳捕获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重要环节,对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于变压变温的物理或化学吸附过程被广泛应用于二氧化碳的捕获,其主要依赖于多孔材料吸附二氧化碳分子。虽然方法具有吸附热低和易于再生的优点,但是烟道气和环境中的水汽与二氧化碳分子竞争吸附,导致吸附剂选择性、容量和循环性能降低。与此不同,化学吸附剂具有更高的选择性,但是再生过程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这在实践应用中极为限制。

通过利用硫酸胍和二氧化碳共结晶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刘波教授、徐强教授和国际研究团队成功地实现了环境温度压力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可逆捕获和释放,闯过了过去被广泛认为的吸附和再生难题。这些包合物克服了选择性和容量方面的局限,被认为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可再生性,极有可能成为一个高潜力的二氧化碳捕获和存储方法。

产生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在于它为能源转型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新思路。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碳捕获和释放时的能源消耗,进一步推动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


相关文章

同步辐射技术助力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反应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杨化桂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姜政团队工通过撰写综述论文,介绍原位/工况同步辐射分析技术在CO2/CO还原反应中跨尺度应用。相关文章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综述总......

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

名称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索引号000014672/2024-00149分类应对气候变化发布机关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生成日期2024-04-12文号公告20......

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研究有了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德会团队,应邀发表了关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选择性调控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系统介绍了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的研究进展,并对二氧化碳加氢的选择性调控策略、存在的......

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取决于土壤碳底物

甲烷(CH4)与二氧化碳(CO2)的相对排放量是探究气候变暖影响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深入理解CH4与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陈......

16世纪大气二氧化碳为何下降?人类活动变化导致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地球科学论文指出,人类活动的变化或导致16世纪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原因是公元1450-1700年新旧大陆交流期间美洲大规模土地利用的变化。这项研究......

新思路!低浓度二氧化碳实现直接电解转化

二氧化碳电解能够将烟道气等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高值燃料和化学品,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负碳技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国雄和研究员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安庆大教授团队合作......

研究实现二氧化碳加氢高选择性制低碳烯烃

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和研究员王集杰等在二氧化碳加氢制低碳烯烃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了ZnZrOx/SSZ-13串联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到低碳烯烃的高选择性生成,其低碳烯烃选择性......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

替代性蛋白质或为碳减排开辟新天地

荷兰科学家研究认为,到2050年,用替代性蛋白质取代50%的动物产品,可以腾出足够的农业用地生产可再生能源(其能量相当于今天的燃煤发电),同时从大气中去除大量二氧化碳。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环境科学期刊《......

催化组合将二氧化碳转为碳纳米纤维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联合开发了一种耦合电化学和热化学反应的新策略,可将强效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转化为碳纳米纤维。这些材料具有广泛的独特性能和许多潜在的长期用途。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