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18 12:21 原文链接: 印兴耀团队攻坚克难给复杂油气藏做“彩超”

  如果把地球物理勘探比作给地球做超声波扫描,那么描述埋在地下油气藏的叠前地震反演及软件相当于给油气藏做B超。现在有一种整体技术,攻克了制约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叠前地震描述和油气识别的技术瓶颈,在岩石物理机制、反演精度、油气识别可靠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相当于给复杂油气藏照出信息更加丰富的“彩超”,这项整体技术就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印兴耀教授团队的“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叠前地震直接反演技术及基础软件工业化”项目。

印兴耀教授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工作中的印兴耀教授

  解决世界级难题

  近年来,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向深层、深水、非常规等领域推进,面临着油气藏类型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的困难,多类型复杂油气藏描述和油气识别成为研究前沿和世界级难题。

  现存以均匀介质理论为基础的叠前地震反演及商业软件无法满足多类型复杂储层描述和油气识别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岩石物理模型难以阐明复杂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三参数反演间接计算方法难以描述复杂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岩石骨架、孔隙及油气水的地震响应混叠难以有效识别油气。

  为解决这一难题,2000年以来,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印兴耀负责,吴国忱、宗兆云、张广智、张繁昌、曹丹平等教授共同参与的项目组,依托973、863、重大专项和三大石油公司等百余项课题持续攻关,克服了普通叠前地震反演预测中存在的岩石物理机制不清、反演精度不够、油气识别可靠性低等难题,在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多尺度迭代岩石物理建模、叠前地震直接反演、固液解耦油气识别三项核心技术上取得原创性突破,攻克了制约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叠前地震描述和油气识别的技术瓶颈,研制了相应的特有基础软件,为发展油气勘探软件领域的“中国芯”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大理论创新引领国际前沿

  20年中,印兴耀带领项目组经过无数次试验,提出三大科技理论,引领了地震油气识别的国际前沿。

  项目组揭示了复杂油气藏微观组构与宏观地震响应的物理机制,创建了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岩心、测井、地震多尺度迭代岩石物理建模技术。项目组的试验覆盖了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松辽、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南海、东海、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盆地及地区,创建了多类型复杂储层微观主控因素定量分析技术,建立了致密砂岩、碳酸盐岩、页岩等16种岩石物理模型,涵盖了主要复杂油气藏类型,奠定了油气储层描述的理论基础。

  在研究中,项目组建立了18组储层性质直接表征的新的地震反射特征方程,创建了多类型复杂储层叠前直接反演描述技术,超越了现有均匀介质间接计算的理论范畴。项目组通过攻关,创新了基于新方程的非均质正反演理论,创建了多级扰动叠前地震直接反演技术并研制了特有的工业化软件,开辟了多类型复杂储层物性、流体及脆性等空变性质直接描述的新途径,反演精度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平均提高12%。主题论文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十大“热点论文”,为油气勘探领域唯一入选论文。用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直接表征的地震反射特征方程被业内称为YPD方程,广泛应用于非常规储层可压裂性地震直接评价。

  项目组创立了固液解耦地震油气识别理论,首创了岩石骨架、孔隙及油气水解耦的叠前地震识别技术,引领了地震油气识别的国际前沿。项目组在广泛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岩石骨架、孔隙及油气水多相态模量解耦的表征理论,阐明了不同相态的地震响应模式,实现了油气识别由多相混叠到固液解耦的跨越。固液解耦叠前地震识别技术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实践表明,中深层致密砂岩、复杂碳酸盐岩等多类型储层油气识别符合率大幅度提高,使我国地震油气识别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由院士及行业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形成的复杂储层地震岩石物理建模、敏感参数叠前地震直接反演、岩石物理驱动下固液解耦油气直接识别技术等三项核心关键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解决了制约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岩石物理模型精度低、储层描述及油气识别多解性强的瓶颈难题。

  贡献油气勘探领域“软”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由姚振兴、陈运泰、贾承造、金之钧、李阳、高锐、邹才能等院士专家组成的国家973项目“深层油气藏地球物理探测的基础研究”专家组的验收意见还认为项目现场应用效果明显,为深层油气藏的地球物理探测提供了基础理论与技术支持。项目被国家973项目列为“亮点”成果。

  经过近20年持续攻关,项目针对影响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地震描述和油气识别的主要因素,研发了以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多尺度迭代岩石物理建模、特征参数叠前地震直接反演、固液解耦叠前地震识别等为核心的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叠前地震直接反演技术体系,形成了基础软件,并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自2003年陆续开展推广应用以来,整体技术成功应用于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松辽、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南海、东海、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盆地及地区的69个区块,有效指导了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储层描述与油气识别,支撑了储量的发现和采收率的提高。

  今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该项目以三项原创核心关键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并成功工业化应用的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用时,该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授权国家发明ZL43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5项,制定企业规范和标准2套,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515篇,研究成果得到行业领域广泛关注并被多次引用,项目组近五年,在国际地球物理勘探顶级会议SEG和EAGE发表论文161篇。

相关文章

资助强度10万,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为贯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发挥重点实验室“学科融合、协同合作”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平台资源,促进学科......

我国最长深水油气管道进入调试阶段

本报北京6月25日电(记者冉永平、丁怡婷)24日,“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二期关键控制性工程——20英寸直径海底长输管道进入调试阶段,将与水下生产系统进行连接,为管道全线贯通奠定基础。该管道22日铺设......

海域海相中生界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深水油气调查团队在海域海相中生界油气成藏规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FrontiersinEarthScience。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正高级工程师钟广......

“地下珠峰”找油!我国超深层油气勘探再获突破

8月10日,中国石化宣布,该公司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实施的“深地工程”获得重大突破。顺北803斜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折算日产原油244.3吨、天然气97万立方米,油气当量达到1017吨,成为顺北油气......

2022年非常规油气地质国际学术会议在京举行

7月9日,2022年非常规油气地质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举办。会议以“非常规油气地质:新进展与挑战”为主题,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探讨了非常规油气地质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莫宣学、金之钧、王......

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标准意见

名称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海上油气生产设施弃置环保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索引号000014672/2021-00833分类海洋生态环境管理发布机关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生成日期2021-......

印兴耀团队攻坚克难给复杂油气藏做“彩超”

如果把地球物理勘探比作给地球做超声波扫描,那么描述埋在地下油气藏的叠前地震反演及软件相当于给油气藏做B超。现在有一种整体技术,攻克了制约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叠前地震描述和油气识别的技术瓶颈,在岩石物理机制......

印兴耀团队攻坚克难给复杂油气藏做“彩超”

如果把地球物理勘探比作给地球做超声波扫描,那么描述埋在地下油气藏的叠前地震反演及软件相当于给油气藏做B超。现在有一种整体技术,攻克了制约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叠前地震描述和油气识别的技术瓶颈,在岩石物理机制......

中国油气战略基地进一步向高质量发展

准噶尔盆地,一座座井架拔地而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个个油气新发现激荡人心。作为我国石油天然气战略基地,近年来,新疆石油人在天山南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如今,他们瞄......

我国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将全面开放

1月9日,自然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我国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将全面开放。据印发的《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在中国境内注册,净资产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的内外资公司,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