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1-24 10:17 原文链接: 一位硕士生参加国际味觉和嗅觉会的感受

  


       这些科学家们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令人钦佩的科研精神

  在听报告时,有一个科学家以味蕾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的味觉,当报告结束,台下听众提了一个有趣问题,问他做试验时用的谁的细胞,他说用了自己的。当时我也笑了笑,但笑之后,也想到了科研有时需要献身精神。历史上著名的献身代表者,如居里夫人,为了发现放射性元素自己整天呆在具有强烈放射性的试验室里,最终死于放射性引起的白血病。我国著名病毒学家汤飞凡,为了证实沙眼是由沙眼病毒引起的,把分离到的沙眼病毒感染到自己的眼睛里,以验证自己的结论。Marshall为了证实幽门螺旋杆菌是该菌为胃溃疡的成因,喝下了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培养液,并让自身感染,最后通过他的努力纠正了前人对胃溃疡的致病机理的错误认识。

  这些例子都说明如果想做一个出色的科学家,没有一定的科研献身精神是不行的,在我的理解里,献身精神和老外常讲的“focus”是一个意思,当你真的“focus”到一件事情上,也就会不知不觉的“献身”到一件事情上。

  2.对自己的科研工作的兴趣

  在参加poster session的时候,当你走到一张Poster面前时,作者都会很有礼貌的说,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当你提出问题时,他们会很高兴,并认真的解答。在交流中从他们的语言,面部表情中你会感受到他们对自己工作的兴趣。poster session的作者一般都是一些青年科学家,比我大不了几岁,与差不多的同龄人交谈,更有些随性,与他们相比自己明显的差距就是激情不够,他们都有着一颗孩子般的好奇心,而自己还比他们小呢?好奇心跑哪去了?

  3.他们的PPT

  PPT现在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好的PPT可以使科研工作者之间能够更好的传递科研信息。会上除了一些为协会打广告的报告者们用的文字多一点,其它的演讲者都用合适的图与文字的比例来讲解他们的工作,有的放入了动画和他们科研中的实际录像,有的直接在电脑屏幕上手写要点等等,这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方式,以后不仅要懂得做试验,也要学习如何把自己的试验讲清楚,以后做实验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积累图片和录像等资料。

  4.他们的认真态度

  在听报告时有些大师级人物竟然在认认真真的做笔记,比如Monell化学感觉研究中心的主任Gary K. Beauchamp教授,胡子都白了,坐在我们中间和我们一样好像是一位正在学习的学生,这一点我非常钦佩。

  当然在参加这次会议中自己意识到的不足:

  1.自己还没有真的“献身”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

  在会后的聊天过程中,我发现这些科研成果背后的艰辛,王桂荣老师刚去国外的时候,每天要工作12小时以上,相比较来说,我的工作量要小的多,效率也低的多,自己定的计划大多时候完不成,计划本上一片叉号(完成的任务以√标记,完不成的以×标记),究其原因还是自己精力被别的东西吸引太多,所以以后要把自己沉到自己的工作中。

  邹承鲁老先生说过: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科学研究竞争激烈的条件下,打打停停,断断续续工作,是不可能超越别人取得重大成果的。此外,在科学上要有所成就,特别是如果要有重大成就,需要一个人贡献自己的全部生命,仅靠每周40小时工作而没有废寝忘食地全身心投入精神也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科学家的。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而言,第二职业是不可想象的,我所遵循的格言是“业余爱好不可无,第二职业不可有”。

  我比较欣赏邹承鲁老先生这段话,但真正做到有些难,所以有的人成了大师,有的人则渐渐泯然众人矣了,自己唯有努力向大师们学习,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2.自己的英语语言功底还是很差

  有些报告自己没有听的很明白,以前在所里听报告或给老外交流时,因为时间没有限制,所以他们都放慢了语速。在这次会议中,每位报告人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老外就会用正常语速甚至是快语速报告,这就使自己很不适应。但究其原因还是自己的英语功底打的不牢,听到英文句子,总要在脑子中翻译成中文才能理解,这就好像多了一个“中继站”,反应当然慢了,以后要努力练习,撤掉这个“中继站”。还有英文的词汇量还是不够,以后应该在这方面也不能放松。

  3.自己的科研思维还不够发散

  在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研究者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来研究味觉和嗅觉,如有个日本科学家,用机器人模仿昆虫,所以有些奇思妙想需要自己去发散自己的思维,而不仅仅是局限在自己的领域里。以前有位科学家说过,学科交叉的地方是可能出成果的地方。如何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可能比较难,但成功了可能就是令人振奋的工作。

  4.自己的勇气呢?

  在会议上,自己也有些疑问,并且想提问,可是自己却最终没有勇气举起手来提问,最大的原因是怕自己的问题太愚蠢,天下没有愚蠢的问题这个道理我也懂,可就是没有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这是一个以后要解决的大问题。

  5.自己的知识面太狭窄

  在会议上,有很多关于脊椎动物味觉和嗅觉信号通路研究的工作,自己没怎么听懂。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觉得脊椎动物味觉和嗅觉信号通路与昆虫的有差别,自己现在的工作主要在昆虫上,所以平常就没有太关注脊椎动物味觉和嗅觉信号通路,以至于好多专业词汇不认识,在报告上看来,脊椎动物味觉和嗅觉信号通路与昆虫的主体架构是差不多的,如昆虫的触角叶和脊椎动物的嗅球在处理各自信号的地位上是对等的。所以一方的研究对另一方也有指导意义,以后要注意恶补一下,不然就“营养不良”了。

  最后,自己虽然有很多还需要提高的地方,但也不能妄自菲薄,与他们对比后自己的优势在:

  1.自己所在的研究所的条件的优越性

  动物所的硬件设施应该和国外的研究所不相上下,比起国内其它大学的研究室或研究所要优越的多,所以不要有借口说硬件设施跟不上,做试验才是硬道理。

  2.研究系统的优越性

  以昆虫为模式动物研究嗅觉和味觉,有以下几点好处。

  ① 昆虫的神经系统较脊椎动物的简单,可以较容易的进行神经通路的研究。

  ② 在人工培养的状态下,昆虫的世代交替较快,可以不间断的进行研究。

  ③ 昆虫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可以进行不同物种间的比较研究。

  3.自己还很年轻

  自己以后可能达到甚至超过他们的水平,也可能如他们的水平,但是最重要的是现在我还年轻,什么都还是未知数。

  在这次会议中自己还学到了其它的很多东西,如学到了一些科研的基本知识,如人的味蕾细胞如何发挥其作用,什么叫hemichannel,昆虫大脑的解剖结构,现阶段PBP的研究情况等等,也学会了一些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方式,特别是与老外的交往,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相关文章

机器学习模型创建定制气味和香水

目前,人们仅根据气味剂的物理化学特征来预测嗅觉印象。但是,该方法无法预测传感数据,而传感数据对于产生气味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研究人员采用了逆向思维的创新策略,不是根据分子数......

研究显示人们“气味”相近更容易做朋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643.shtm新华社耶路撒冷6月27日电(记者王卓伦尚昊)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日前发表一......

新“人造鼻”用呼吸识别“你是谁”

指纹、虹膜扫描这样的生物认证过去常会出现在间谍片中,但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早已扩大,指纹验证和面部识别已在人们手机上司空见惯。现在,生物识别安全工具包又增添了新选项:呼吸。据《化学通讯》杂志22日发表的......

研究揭示新冠有关嗅觉或味觉丧失遗传风险因素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最新发表的一篇遗传学研究论文,揭示了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后个体是否易产生味觉或嗅觉丧失症状的遗传风险因素:位于两个基因UGT2A1和UGT2A......

触嗅联觉,让呵护生命之“手”更聪慧

瓦砾、碎石、破损的家具、飞扬的尘土……在一线消防救援单位实地调研并经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专业人员指导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陶虎团队构建的,人体被瓦砾石堆覆盖......

触嗅联觉,让呵护生命之“手”更聪慧

 触嗅一体仿生智能机械手  受访者供图瓦砾、碎石、破损的家具、飞扬的尘土……在一线消防救援单位实地调研并经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专业人员指导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

90后浙理工硕士论文登Nature,毕业却考取公务员!

有人硕士期间发全校首篇Nature,毕业后回家当公务员。有人上海地铁摔倒满脸是血,醒来第一句:「我要上班」!一位上海打工仔,一位浙理工硕士毕业生,他们同登热搜,引来网友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浙理工硕......

清华大学取消硕士生强制发表论文规定

3月18日,清华大学对外公布该校第9次校务会议修订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中明确提出取消“非专业学位硕士生应至少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且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的要......

无独有偶!高中生获奖作品与硕士生毕业论文高度雷同

近日,来自昆明某小学6年级的学生陈灵石火了。他的一篇科研论文《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技能与机制研究》被选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网站中。(相关链接: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奖受质疑网友称科研水......

嗅球结构或许不是产生嗅觉的必要组成?

近日,来自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在对一名29岁的女性进行MRI大脑扫描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科学之谜,研究者表示,这名女性似乎没有嗅球(olfactorybulbs)结构,很多人都有两个这样的球状结构,其正好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