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3 15:55 原文链接: “有组织科研”:明确要义方得始终

日前,教育部宣布将在下一个十年着力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以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在笔者看来,“有组织科研”的实质在于通过科研组织方式的提升,快速产出国家急需、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无疑,这一目标是国家战略需要,也是全体科研人员的学术理想和奋斗目标。

然而,基层科研人员对“有组织科研”如何开展还有些疑义。从专业层面看,一是担心重大攻关项目集中到“大牛”名下,如有人“只出名不出力”,最终难以拿出名副其实的成果;二是担心某些重要性一时无法显现或不适合“大手笔”运作的项目是否会被边缘化。

说到底,这种担心是出于大家对行政权力支配科研项目开展的忌惮,因为行政化的科研评价与管理易导致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等问题。

回到“有组织科研”的问题上,大家希望主管部门既要关注计划内的“大项目”“大平台”“大团队”,也要遵循科研创新的“个性化”“小手笔”和“无计划”等规律,给其他基础研究和“长线”研究充分的生长空间。

总之,站在全局角度开展“有组织科研”的第一要义是要提高管理水平,努力为科研人员提供潜心科研的良好条件和环境,强化服务职能,不断完善优质成果被精准、快速发现的体制机制。

对照现有科研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各级管理部门在开展“有组织科研”时,尤其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把科研活动主体权给到在岗位作战的科研人员手中。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中国科技要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发愤图强和超常发挥。所以,“有组织科研”除了要组织科研人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外,还要强调科研人员拥有责权利相统一的科研主体权,因为这是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欲望、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的根本制度保障。

说得更直白些,目前,科研项目中还存在“挂名”现象。某些高级别项目的总负责人仅对项目分包、经费划分等问题作出决策,其余环节则很少过问。总负责人不上心的项目,分项目负责人一般也不会全心投入,底下的科研人员更不太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头来,由学生充当科研主力军也不足为奇。

这种负责人“挂名”的项目,很可能导致各层级人员都有意或无意“捣糨糊”。“手笔”越大,国家损失越大,重大成果更是无从谈起。

第二,把科研经费使用权给到有实际需求的科研人员手中,让科研人员在开展科学研究时能用上必要的科研经费最为重要。

长期以来,我国是以项目竞争的方式获得科研经费的。这种做法容易让人误以为科研经费是给项目人员的一种“福利”。

同时,主管部门一般按项目种类和级别确定项目经费数额。比如,重点项目经费高于非重点项目经费,自然科学项目经费高于社会科学项目经费等。然而,重点项目开销其实未必比非重点项目大,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大类下的每个具体项目,其实际开销也大相径庭。

这种不按项目实际支出分配经费的做法虽说不得已而为之,但客观上却固化了大家对科研经费“福利”性质的认识,造成大家对项目经费不管实际需要,多多益善。

于是乎,一边是科研经费用不完,“为花钱而花钱”导致科研人员身心俱疲,反而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开展。科研人员舍不得到手的“福利”不用,但真要花钱却相当不易,其中的诸多问题这里不再展开。另一边则是科研经费拿不到。不少申请不到项目的科研人员为缺少科研经费烦恼,甚至对未来职业前途缺乏信心。

近年来,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不小,科研经费总体能满足科研需求。各级部门既要严格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去向,也要合理调配科研经费的使用对象。说到底,保证科研经费用于科研活动,满足更多科研人员的正当科研需求。在这方面,“有组织科研”大有作为。

第三,把科研成果评价权给到同领域的科研人员手中。科研活动与管理问题最终反映在科研成果评价上。“挂名”的高级别项目做得敷衍了事,凭着各分包单位的几篇SCI论文就能轻松结项。此类事例说明,如果科研成果的科学评价问题得不到解决,各种学术“掺水”、学术不端和腐败问题就很难根治。

要科学评价科研成果,自然离不开同行评议。然而,很多问题严重的科研成果同样也都经过了高规格的同行专家评审环节。因此不得不指出,目前国内某些专家在评审活动中没能行使独立、客观和专业的“学术权力”,而是听命于“行政权力”,甚至变相成了“行政权力”的代言人。如此,不仅评审结果难保科学性,更由于评审专家一般都是学术“大牛”,纠错成本相当大。

科研成果评价中的同行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同行。2018年7月正式印发的《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中,强调要细化专家领域和研究方向,更好地满足项目评审要求。要根据项目类型特点,合理确定评审专家遴选条件和专家组组成原则,原则上应主要选取活跃在科研一线、真懂此行、此项的专家参与评审,充分考虑其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

与产业应用结合紧密的项目,还应选取活跃在生产一线的专家参与评审。科研主管部门在成果评价时要选取使用合适的评审专家,充分体现“有组织科研”的专业水准。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为大学何为?

自从ChatGPT出现以来,关于人工智能对教育影响的讨论已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每一位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除了关注如何用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去学习,还需要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我们是否知道未来社会到底需要......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家庭教育研究院

5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成立家庭教育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旨在为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协同育人新格局。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同期成立。 教育部基础教......

历经多年筹建首个以康复命名的大学有望获批设立

在经过多年筹建准备后,首个以康复命名的大学有望正式获教育部同意设立。5月15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对24所学校拟同意设置的本科高校予以公示。其中,由山东省申报设立的公......

部分高校“非升即走”的浮云与真相

这几年,部分高校“非升即走”政策争议连连。非升即走,一般而言,是针对青年教师的“讲师—副教授”阶段,采取预聘制,即达不到考核要求就不再续聘,以防止他们一进高校就躺平,“倒逼”广大“青椒”尽快出成果。不......

时隔近30年,“佛山大学”重回大众视野

南海发布微信公众号图“佛山大学”重回大众视野。5月1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其中,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拟更名为佛山大学。公示时间为5月13日至5月17日。公开资料显示,佛山科......

山东省多所高校领导班子调整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任免郭峰等工作人员职务的通知烟台市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任命:郭峰为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院长(试用期一年)。免去:李广的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院长职务。山东省人民政府2024年......

又有高校精简行政机构:东北大学一学院13个部门压缩为5个

近期,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压缩行政机构的消息引起学界关注。据东北大学新闻网报道,在今年4月工商管理学院行政机构优化动员部署会上,学院副院长庞洪江从工作背景、指导思想和目标、机构岗位优化原则、机构岗位优......

第七届西部高教论坛召开,聚焦高教强国建设

5月11日,第七届西部高教论坛在重庆市永川区召开。围绕“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助力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这一主题,来自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200余位专家学......

体测未达标影响省级优秀毕业生评选,贵州一高校整改

据贵州遵义师范学院网站消息,遵义师范学院党委5月11日发布《关于巡视集中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其中透露,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有短板。在2022年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推荐工作中,省教育厅分配遵......

浙江省13所本科校领导调整!

鉴于浙江工业大学等13家本科高校行政领导班子换届,省政府研究决定:高翔任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郑华均、胡军、张笑钦、陈耀任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邱利民、林一钢、张建珍、朱毅峰、李盛任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