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6-04 00:00 原文链接: 詹文龙会见日本核聚变研究所所长小森彰夫一行

  6月3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在京会见了日本核聚变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Fusion Sciences, NIFS)所长小森彰夫率领的访华团一行。

  詹文龙首先对代表团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长期以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核聚变领域的研究方面与NIFS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自2000年以来,在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和中科院的共同支持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与NIFS分别作为中日双方牵头单位发起了“中日核聚变研究大学群合作项目”(Core-university Program on Plasma and Nuclear Fusion,简称CUP),开展了为期十年的交流与合作。中日两国有60多个大学和研究所共同参与了这个项目,日本学术振兴会提供了资金支持,取得了丰硕成果。詹文龙表示,中国政府现在也很重视核聚变超导领域的研究,日本也已建成了核聚变超导装置,希望今后在该领域能进一步推动与日本的交流与合作。

  小森彰夫介绍了NIFS的总体情况。他表示,中日双方在共同开展CUP项目的过程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此,日方对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核聚变是目前最尖端的技术之一,需要多国共同努力,希望今后继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

  之后,双方还就今后进一步开展交流与合作等交换了意见。

  随团来访的还有“中日核聚变大学群”项目日方负责人东井和夫教授、日本学术振兴(JSPS)北京代表处所长福西浩等。

  中国科学院—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等离子体与核聚变重点大学群项目(Core-university Program on Plasma and Nuclear Fusion,简称CUP)是2000年10月朱镕基总理率团访问日本期间,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和日本学术振兴会代表共同签署的为期十年的合作项目,被列入中日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项目。项目自2001年4月正式开始实施,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日本核聚变科学研究所牵头,中日60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参加了本项目,在等离子体稳态运行、等离子体加热与诊断、数据采集和处理、等离子体与器壁相互作用、等离子体理论与数值模拟、聚变堆概念设计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采用切实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形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6年3月,日本学术振兴会对项目进行期中评估,被评为A级,又获得第二个五年的资助。

  近十年来,双方学者频繁互访,交流规模达1万2千多人天的互访,共同举办了20多个研讨会,双方科学家共同发表1300多篇论文,其中有一些合作论文发表在《自然》、《物理快报》等重要刊物上。19位中国青年学者通过本项目资助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并回国服务,对中日聚变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合作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011年3月,CUP项目将结束,JSPS将对本项目进行期终评估。今年6月1至2日,中日牵头单位在中国举行了协调会,总结近10年CUP的研究成果,讨论CUP项目结束后的未来合作计划。双方已达成共识,将继续开展这种成果丰富、合作友好、基础优越的合作。

  目前世界上所有已运行的稳态超导托卡马克均集中在中日韩三国,而且中日韩在超导和稳态运行等领域技术世界领先、优势互补,中日双方学者希望能继续开展该项目的合作。

相关文章

中科院大气所2022年汛期预测评分创历史新高

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候预测组为中国气象局提供了我国汛期降水形势(6-8月)的预测意见。由监测实况可见,大气所的预测意见很好地把握了全国降水形势。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预测意见准确......

研究人员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新探索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侯广进团队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面上金属—氢(M-H)活性物种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M-H是一类特殊的物种,已有......

研究人员发现合成气转化中分子筛动态限域作用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化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潘秀莲、副研究员焦峰团队在合成气催化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合成气转化中分子筛动态限域作用,并揭示了其对产物选择性的调控原理。相......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广州分会第四届委员会换届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陈广浩出讲话。周琨摄聘书颁发现场。周琨摄参会人员合影。周琨摄9月5日,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广州分会(以下简称青促会广州分会)第四届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采取“线上+线......

科学家在太阳大气波动研究方面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并结合其他地面和空间望远镜的数据,针对太阳大气中准周期快摸波列的产生过程以及运动学特征进行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准周......

突破限制!非接触人机交互系统应用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陆晓伟、研究员姜鹏、包信和院士团队在高灵敏、低功耗人体红外热辐射探测器研制及其在非接触人机交互系统中的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人体自......

2022年度南海大深度联合科考取得重大成果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深海所获悉,由“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组成的联合航次在南海北部取得重大成果,共发现文物标本66件。科研人员介绍,本次科考在2000-3000米深度的海底发现1处水下文物点和3处......

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雏形初现

江门中微子实验位于广东省江门开平市,是由中科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以测定中微子质量顺序、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参数为主要科学目标,并进行其他多项科学前沿研究。项目预计2024年建成运行,届时将成......

不同民族有差异?人乳寡糖这项检测方法有新发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闫竞宇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所研究员赖建强团队合作,在人乳寡糖高通量绝对定量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发表在《食品化学》。母乳作为新生儿唯一的天然营......

中科院科技成就展正式推出长期对社会开放

中新网北京8月27日电(记者孙自法)2022年全国科技周“中科院重大科技成就展”轮值主场活动8月27日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举行,中科院科技成就展也由此正式推出,并作为常设展长期对社会开放,以341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