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0 10:44 原文链接: 这届冬奥会将绿色低碳贯穿到底!

  “当前,全球都在努力减轻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至关重要。我们希望奥运赛事的举办能够在可持续性方面为全世界引领示范,也希望奥运赛事的举办能够在主办国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2月9日,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际奥委会企业和可持续发展总监玛利亚·塞洛斯如是说。

  北京冬奥会从筹办伊始便强调可持续发展。让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首次使用二氧化碳直冷制冰、奥运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在发布会上表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贯穿于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全过程,“用两个词来概括就是‘低碳环保’‘生态保护’”。

低碳理念融入北京冬奥会筹办全过程

  在北京赛区,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体育场馆是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除此之外的冰上比赛场馆均由夏奥遗产变身而来。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场馆“水立方”变身为冰壶场地,创造性地实现“水冰转换”;五棵松体育中心实现“陆冰转换”,成为冰球场地。李森介绍,将夏奥场馆改为冬奥冰上场馆,为赛后多项目广泛应用、多业态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料图:北京“冰立方”。新华社记者 程婷婷 摄

  除了场馆整体利用,场馆内的改建也着重体现低碳环保。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首体短道速滑训练馆、五棵松冰球训练馆等4个冰上场馆,在奥运历史上首次使用最清洁、最低碳的二氧化碳制冷剂,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还大幅降低制冷系统能耗,与传统制冷方式相比,可实现节能30%以上。

  为何不是所有冰上场馆均使用二氧化碳直冷制冰?李森表示,因为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会随着赛事需要,不断进行“冰水转化”,建造一个固定的制冷设备并不适用于这种场景;五棵松体育场则在早期已建成制冷设备,如果拆掉重建,将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在场馆运行过程中,能源消耗至关重要。北京冬奥会场馆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这条绿色高速公路,将张北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转换成绿色电力,输送到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点亮北京冬奥会的每一个场馆,也实现了全部场馆常规电力消费100%全部使用绿电。

  “经测算,从2019年6月开始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结束,北京冬奥会各场馆累计消耗电量大约4亿千瓦时。”李森表示,满足冬奥能耗,张家口绿电供应完全没有问题。

  玛利亚·塞洛斯也在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冬奥会场馆的利用有3个特点:既可以举办体育竞赛,也可以成为训练场所,还可以在赛后面向公众开放。尽管这种模式在往届奥运赛事中一直沿用,但北京冬奥会将场馆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全部体现了出来,汇集了奥运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点。

赛区建设践行生态保护理念

  北京冬奥会新建雪上赛区集中在延庆与张家口,从设计到建造,北京冬奥会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与场馆建设统筹规划一起推进,守护了赛区的绿水青山。

  延庆赛区总设计师李兴钢坚持“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理念,在场馆建设前对规划区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且将可持续性要求充分融入场馆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当中。

资料图: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针对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建设团队分类施策进行保护,对施工过程中受扰动较小的植物进行原地保护,对无法避让的植物进行近地或者迁移地保护。李森在发布会上介绍,虽然有些植物搬了家,但是经过园林部门的精心呵护,它们依然生长得非常好。

  北京冬奥会筹备过程中,生态保护的另一个成功经验是通过表土剥离的方式,对延庆赛区进行了有效的生态恢复。李森表示,山区苗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种子库。延庆赛区在建设开始前,就开展了近一年的表土剥离和收集工作,为了不破坏表土的土壤,大多数的剥离工作是人工来完成。“据统计,延庆赛区一共剥离了8.1万立方米表土,这些表土已经全部用于赛区的生态修复工作,成为赛区恢复原有生态的关键因素。”李森说。

相关文章

多行业大宗固废高值资源化与绿色低碳应用产业化研讨会召开

9月1日,由湖南大学主办的矿山、冶炼、火电行业大宗固废高值资源化与绿色低碳应用产业化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湖南大学固废资源化与绿色应用交叉研究团队面向国家可持续发展与基础建设需求,持续围绕矿山、冶炼、火电......

聚焦检验检测认证,助力绿色低碳生活

——检验检测认证助力绿色低碳生活专题会议成功举办2023年8月30日,由烟台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主办,检科测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检验检测认证助力绿色低碳生活专题会议”在烟台成......

中国—南非首期气候变化培训班正式开班了!

7月24日,中国—南非首期气候变化线上培训班开班式成功举行。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南非森林、渔业与环境部副部长玛吉·索蒂尤,中国驻南非大使陈晓东等在开班式上视频致辞。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

2023年“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

7月24日,生态环境部在杭州召开2023年“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伟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指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

外贸“新三样”,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举行2023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出口提质升级,“新三样”(包括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同比增长61.6%。可以......

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国务院新闻办7月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有关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表示,上半年,主要知识产权指标运行平稳,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知识产权在支撑国家创......

国际观察:中国方案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与人类长久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所在。中外专家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中国方案推动下,中国正不断以行动引领各国凝聚共识,主动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

冰立方探测器首次发现来自银河系的中微子

经过十多年的搜寻,位于南极洲的冰立方中微子探测器终于发现了来自银河系内部的高能粒子。这一发现为了解宇宙射线如何塑造宇宙打开了一扇窗。银河系的圆盘在每种波长的光中都非常明亮,尤其是在伽马射线中,伽马射线......

银河系中微子成像新进展

从可见星光到无线电波,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通过银河系发出的各种频率的电磁辐射来观察它。科学家们现在通过确定数千个中微子的银河起源,揭示了银河系的独特图像。基于中微子的银河系图像,是第一张由物质粒子而不是电......

中科院院士李灿:发展人工光合成产业是“一石三鸟”之举

自然界的光合作用给了我们启发。光合作用的本质是能量固定的过程。以人工方法实现光合作用的研究持续了很多年,有光催化、电催化、热催化、酶催化等技术路线。这些研究正朝着不断提高人工光合作用的效率、实现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