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31 09:11 原文链接: 这双有些变形的手,曾完成16000多台手术

    吴孟超院士手模牌匾。“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项目组供图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2020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馆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共同实施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项目,先后采集了吴孟超、袁隆平、屠呦呦等21位获奖科学家手模,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展出,以拉近公众与科学大家的距离,传承其精神。本文记述了采集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手模的故事。今年8月31日为吴孟超院士百年诞辰,谨以此文纪念。

    2020年6月8日,上海。我带着中国科学技术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项目手模采集小组,顶着烈日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采集98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的手模。这也是本项目采集的第一份手模。

    可到了之后,他的助手却低声说,“吴老最近身体不适住院了。”听到这一消息,采集小组非常吃惊。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吴老身体一直很好,95岁仍然在做手术。他总结的“心态平和、常用脑子、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定期查体”这20个字,还被大众视为养生秘诀。

    吴孟超1922年出生在福建省闽清县乡下,5岁时随母亲漂洋过海,投奔在马来西亚做工的父亲。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孟超组织同学给八路军捐款、捐物,还收到八路军总部以毛泽东、朱德名义发来的谢电,他为此非常激动。1940年,18岁的吴孟超毅然回国参加抗日,但因战乱无法奔赴延安。于是,他决心“读书救国”,报考了同济大学医学院,成为“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学生。

    对这个得意门生,裘法祖曾用四个“非常”来形容:“他非常勤奋、非常刻苦、非常聪明,对病人非常好。”1956年,裘法祖告诉吴孟超:“肝脏外科目前很薄弱,我国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就此,吴孟超一头扎进了肝脏外科领域。当时,世界上每年新发肝癌患者中,中国人占到一半左右。吴孟超决心“要把中国这顶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采集小组来到医院住院部走廊尽头的一个普通病房前。病房门口用一块布帘隔着,很难想象这里面住着一位大科学家。

    吴老的医疗团队友好地接待了采集小组。鉴于新冠疫情期间,同时怕引起感染,采集小组没有进入病房,而是在现场指导护士,由护士帮忙在病床上采集吴老的手模。

    原计划采集两块印模,以防万一,但由于合作企业没经验,只做好了一块印模。于是我们决定在桌子上铺开报纸,马上在现场制作一块,可一动手才发现,整个制作过程需要半个小时,于是只好作罢。

    过了一会儿,护士走出病房,拿出采集好的手模。手模印痕很深、掌纹清晰,仔细端详,可见吴老因为长时间握手术刀,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尖关节略微变形,食指尖明显偏向大拇指,中指尖则偏向无名指,形成一个小小的“V”字。这双手,被中国肝脏外科界誉为“上帝之手”。

    这双手,制作了我国第一具完整的肝脏血管铸型标本,开创了中国肝脏外科;主刀完成了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把中国肝脏外科带到了世界医学的最前沿。

    这双手,先后完成16000多台手术。吴孟超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60多年。82岁时,他曾连续做10小时手术,一滴水都没喝。97岁正式退休前,他还每周做3台手术。他曾说:“倒在手术台上,是我最大的幸福。”2012年,吴孟超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上这样写道:“手中一把刀,心中一团火,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这也是一双让病人感到温暖的手。吴孟超常说,作为一名医生,要一切为病人着想。“把病人看作你的亲人一样,所以你要用最便宜、最简单而且最有效的技术和手段来为病人解决问题,治好病,给病人最大限度地减轻负担。看到病人治好了,笑眯眯的,我们也高兴。”

    一双手只能做一台手术救活一名患者,一套理论却能挽回千万条生命。吴孟超创立的“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奠定了中国肝脏外科的理论基础,把中国肝癌手术的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他组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外科专业研究所。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肝胆外科现在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延续数以十万计人的生命。

    2006年1月,吴孟超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我国医学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他说:“国内很多优秀的外科学者都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这个荣誉,比如我的恩师裘法祖教授,还有那些已故的外科学的开创者。”

    吴孟超从医70年,在外人看来,他有着完美的职业生涯,但他却说,“我也有遗憾。有的病人,比如有些肝癌患者晚期才来,来得太晚了,以至于没有什么好办法治疗,这时候我心里很难受。作为医生,没有能力给病人解决问题,这是最大的遗憾”。因为忙于工作,夫人吴佩煜还嗔怪他,上班总是准时,回家却没个准点。

相关文章

科学家绘就全球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和新兴模式生物,10月9日,西南大学发布最新科研成果: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在全球首次绘就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并率先创建“数字家蚕”......

中外科学家借助大数据揭示地球大气氧化过程

中新社武汉10月9日电(马芙蓉陈国雄)记者9日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联合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加拿大地调局等机构科研人员,利用深时地学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重建了高精度的地球大气氧化历史,据......

2022年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正式在中国上海揭晓

2022年10月8日获悉,2022年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英文:WLAPrize)于9月29日正式在中国上海揭晓。美国计算机科学与统计学家迈克尔·I·乔丹(MichaelI.Jordan)因其“对......

河南工业大学连聘4名工程院院士任首席科学家

9月24日,第五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开幕,河南工业大学隆重举行仪式,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担任粮食科学与加工技术方向“首席科学家”。校方指出,这是继全职引进罗德平院士、聘任三位中国工程院......

我国科学家发现植物吸收氮肥的关键基因

今天,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在陆生植物生长中的一项重大理论突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刘坤祥教授领衔的团队,经过近5年不断攻关,发现了植物吸收......

6位科学家获颁生命科学突破奖

·哈萨比斯和乔普是AlphaFold背后的领导者,该AI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蛋白质结构预测问题,这是生物学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海曼和布兰格温的发现是对细胞组织理解的根本性进步,并且可能会导致未来的临......

单项300万美元!科学界的奥斯卡——2023科学突破奖出炉

9月22日,科学领域最赚钱的奖项——科学突破奖,正式开奖!科学突破奖有「科学界的奥斯卡」之称,表彰在生命科学、基础物理学和数学领域做出突破性成就的科学家。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奖金——300万美元!......

“笔鉴丹心——手稿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开幕

笔墨紧随时代,丹心许党报国,作为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15日,“笔鉴丹心——手稿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在中国科技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中国科......

科学家发现嫦娥五号月壤矿物中存在高含量的水

遥感探测发现月表普遍存在水(OH/H2O),然而由于缺乏直接的样品分析证据,月表水的成因和分布一直存在争议。矿物水含量和氢同位素比值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科研团队针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开展了研究......

迄今最古老植物基因组破译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对在利比亚撒哈拉沙漠考古遗址收集的新石器时代的西瓜种子进行测序,破译了迄今最古老的植物基因组。对6000年前的西瓜种子进行测序,为西瓜的驯化提供了新线索,有助研究如何增强西瓜的抗旱、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