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03 16:09 原文链接: 直击北大人民医院急诊室:一天接50辆救护车

  一天接50辆救护车、所有的呼吸机都在用、40升的氧气筒一天要换3到4桶氧气、床位有限有的患者只能在过道轮椅上吸氧输液……面对强大的工作压力,医护人员迎难而上,医院尽最大努力收治病人,同时向社会呼吁,把更好的医疗资源留给危急重症患者。

  冬季是北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期,又遇新冠病毒感染冲击,医院急诊科压力倍增。2022年12月28日,《工人日报》记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门口看到,救护车不断驶进驶出,急诊室大厅、诊室、复苏室、电梯间过道、收费窗口前等几乎都成了急救区。

北大人民医院急诊护士正在核对病人输液信息。本报记者 姬薇 摄

  急诊量每天都在涨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迟骋向记者介绍,“现在病人数量多、病情重,我们最多一天接近50辆救护车,救护车送来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

  “所有的呼吸机,甚至零采的呼吸机都在用,所有的氧气筒都在用,40升的氧气筒,护士一天要换3到4桶氧气才能满足。”迟骋说。

  在急救区,患者和家属围绕氧气带、氧气瓶吸氧输液,人挨着人,医生和护士穿行其间处理问题。迟骋一边用目光巡视着急诊大厅,一边对记者说:“所有的病房不分内科外科都在收重症病人,可是一天涌入急诊的有几百个病人,杯水车薪。”

  “急诊量每天在涨,70%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很多为重症患者,发热、胸闷、咳嗽,而且基本是低氧状态。”急诊科护士长孙红经历过非典(SARS),不禁对记者感叹道:“我们那边使劲地收,这边不断地来。”

  输上液吸上氧心就踏实了

  人民医院急诊科是栋独立大楼,一楼是抢救区,比较重的病人会被安排在一层,三层是内科、外科诊室。

  李艳红姐妹俩的母亲今年56岁,家住河北唐山,平时患有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压高,新冠感染后全身浮肿、高烧低氧。由于床位有限,李艳红的母亲到达医院后,只能在过道轮椅上吸氧输液。

  “我妈在这里看了10多年风湿病,所以我们开车送她来这里,今天光检查就排了4个多小时。”姐妹俩指着一片仅容一人站立的狭小空间说,“旁边输液大叔下午办住院,他走后这里可以放张行军床,母亲就不用坐在轮椅上过夜了。”

  90岁的邱老先生是前一天从养老院送到急诊室的,原以为只是摔了一跤,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新冠病毒已经感染到肺部,此时由于低氧,老人已无力咳嗽。护士通知家属可以办理住院时,周围投来的羡慕眼神,家属激动地赶紧跑去办手续。

  在抢救区,很多患者和家属已经在急诊室待了一两天,但他们都表示,来到这里能输上液吸上氧,心里已踏实很多。

  发烧倒下的又尽快站起来

  2022年12月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医疗战线面对新冠病毒最后的战役打响了,急诊和发热门诊成为与大规模感染正面交手的第一“战场”。

  迟骋对记者说,接诊量上升已经持续两周了,目前还没有下降的趋势。“我们在尽最大努力给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有效治疗,但是看到涌入这么多病人,工作压力也是特别大,大夫护士没有一个人能停下来。”

  伴随大量新冠感染病人涌入急诊科,这里的200多位医护人员也有很多进入发病期。说起当时情景,护士长孙红眼圈泛红,“大批医护人员发烧倒下,倒下的人只要身体好了,就主动要求排班,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上班的人一直在超负荷工作,都想和大家一起分担,所以能上班的都来了,其他科室的医生护士也主动支援急诊科。”

  迟骋是两周前感染的,休息了3天,退烧后就开始上班,同事发现他3周瘦了近20斤。在急诊室如此小的区域内,他每天差不多走10公里。

  把更好的医疗资源留给危急重症患者

  记者采访了解到,面对这些困难,医院、急诊科齐心协力克服,把最重要最紧缺的资源给最需要的人。

  在空间上,尽最大可能拓宽和利用急诊空间,多收患者,尽全力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医疗需求。氧气需求大,就把诊室固定的氧气插口留给上呼吸机的、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护士每天去氧气站推氧气瓶过来补充用氧需求,及时准备好小氧气瓶应对突发状况。

  急诊科对重症患者进行评估分层,全力救治。针对单纯发热感染患者,对症强化治疗;针对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发挥多学科团队优势,进行综合诊治;针对危重症患者,发挥重症医护专家团优势,加强器官保护和生命救治,把握治疗关键环节,重点监测临床预警指标,通过关口前移争取抢救时间。

  “半个月来,每一名急诊人都拼尽全力,每个人都是冲锋陷阵的战士!”急诊科主任朱继红感慨道。

  采访中记者也看到,一些二三十岁年轻人感觉咳嗽胸闷,来到急诊要求拍CT胸片,当分诊台护士希望把他们分流出去时,他们就跟护士吵嚷。

  迟骋对记者说:“所以我们想通过媒体向社会呼吁,症状轻微的患者,可以到社区医院或二级医院门诊去看病,不要占用急诊资源,把更好的医疗资源留给危急重症患者。”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工人日报》记者遇到人民医院院长王俊、副院长王建六到急诊科了解患者收治、工作运转、物资保障以及重症患者救治情况。

  王俊表示,医院急危重症救治压力大、任务重,但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不退缩、不懈怠,坚守在急危重症救治第一线,维护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体现了“人民人”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他嘱咐大家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以科学的精神开展救治工作。

相关文章

北大试点改革:取消绩点,缓解内卷

“长期以来,绩点都是困扰莘莘学子的问题。在高强度的学业考核压力下,无数学生为了总成绩提高一两分而陷入不必要的内卷泥潭。”1月3日,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发文称,为了让学生们从成绩上“解绑”,生命科学学院展......

清华北大两校师生,实行畅行互通

据行在清华官微消息,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保卫处发布《关于我校师生员工畅行北京大学校园的通知》。详情如下:各单位:我校与北京大学比邻而居,交流合作密切,实现人员畅行互通,不仅是长期以来两校师生员工的共同......

风湿免疫科专科实验室落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青岛妇儿医院城阳院区)常态化开展工作以来,不少风湿免疫疑难重症患者得到有效诊治。如今风湿免疫科专科实验室落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对于加......

液质联用仪采购|757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公开招标

一、合同编号:23051二、合同名称:医疗设备采购合同三、项目编号:B0708-CMC23N7349四、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企业信息01号财政专项项目设备采购项目五、合同主体采购人(甲方......

山西省人民医院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近日,科技部公示2023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前沿生物技术”重点专项立项名单。山西省人民医院教授张瑞平牵头申报的“新型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研发及其疾病早期筛查和精准诊疗应用”项目获得立项,项目总经费近1......

第六届全球公共卫生政策双边论坛在沪举行

12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耶鲁大学第六届全球公共卫生政策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落实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患者反馈的医院高质量发展”等话题进......

已致26人遇难!山西永聚煤业火灾救援现场画面曝光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永聚煤业联建楼今天早晨6时50分左右发生火灾。记者从火灾救援现场了解到,截至14时43分时,遇难人数升至26人。据初步了解,目前火势已经得到控制,事故累计疏散70人,已有63人送往吕......

五措施提质增效为群众就医“减负”

今年以来,淮南市医保局深入贯彻主题教育和省局集采工作要求,多措并举,全面落实国家、省级组织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政策,减轻群众药耗负担1.13亿元。提前介入,医疗机构精准报量。从源头介入,分析各医疗机......

重磅!今日开始!严查医械代表!!!

继“驱离”违规医药代表之后,国内首部关于医药代表医疗机构内拜访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出台。2022年,医药代表路在何方?卫健委公布:首部医药代表拜访管理办法公布!1月10日,江西省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医药......

近580万!三台县人民医院采购质谱仪等医学设备

项目概况质谱仪等医学装备采购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四川省政府采购一体化平台项目电子化交易系统(以下简称“项目电子化交易系统”)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3年09月19日10时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