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7 17:28 原文链接: 治疗性超分子聚合物可促进脊髓损伤恢复逆转小鼠瘫痪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常会导致严重和永久性的残疾,并且几乎没有自我修复能力,目前也没有可以触发脊髓再生的治疗方法。

  近日,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Bioactive scaffolds with enhanced supramolecular motion promote recovery from spinal cord injury”的文章,报道了一项促进脊髓损伤小鼠细胞再生和使其在治疗后 4 周内恢复行走能力的研究。该研究整合了两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超分子聚合物,将其注射到瘫痪小鼠脊髓周围的组织中,它们可自行组装成纳米纤维支架,从而模拟脊髓组织的细胞外基质,通过与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触发不同的信号通路。

  研究显示,对肽序列上的非生物活性区域进行突变,可以加强活性分子在纤维支架中的移动,提高与受体结合的效率,进而发送生物活性信号在五个关键点修复受损脊髓,包括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形成髓鞘包裹轴突,促进神经信号的传递;形成功能性血管;保护运动神经元存活;减少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瘢痕,避免对再生和修复形成物理障碍。并且,该超分子聚合物会在注射后12周内生物降解为细胞营养物质,从体内消失,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

  该研究有望为防止重大创伤和疾病后的瘫痪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关文章

我国科学家开发智能纳米药物精准修复脊髓损伤

目前,促进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有效治疗手段仍十分有限。同时,脊髓损伤会引起多种病理事件,如何同时针对不同机制的脊髓损伤进行微创治疗仍然充满挑战。浙江大学研究团队于近日开发了一种智能纳米药物,能够高效且......

“数字桥梁”助瘫痪者自然站立行走

《自然》杂志24日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指出,一种能恢复大脑和脊髓间通信的植入装置,被证明能帮助手臂和腿部瘫痪患者自然站立和行走。该装置还被发现能促进神经恢复,患者在植入装置关闭后仍能使用拐杖行走。研......

荷兰一瘫痪男子脑内被植入信号传导装置后可重新行走

来自荷兰的格特-扬·奥斯卡姆(Gert-JanOskam)今年40岁,12年前的一场自行车车祸导致他瘫痪在床,但通过在脑内和脊椎植入电子传导装置,他现在可以控制双腿重新行走了。据英国广播公司(BBC)......

DNA数据存储系统使用微胶囊来减少错误和损失

未来的数据中心可能会取消硬盘库,转而使用大自然已经使用了数十亿年的存储介质--DNA。在使之成为现实的一个重要步骤中,科学家们已经创建了一个使用微胶囊读取和组织文件的新系统。像人类建造的许多东西一样,......

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及它的未来

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教授KarenGleason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可以将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或CVD一直追溯到史前:她说:"当穴居人点燃一盏灯,烟尘沉积在山洞的墙壁上时,"那是一种......

赵继宗院士:脊髓损伤患者高质量生存须多举并行

“脊髓损伤虽不像其他急性疾病,发病后有较高的致死率,但其致残率较高,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截瘫或四肢瘫痪,比如肢体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及其他并发症,持续终生,严重影响生活。”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继宗在......

新“隐形”聚合物成药物输送载体

与PEG(右)相比,PTGG(左)能提供类似或更好地“隐形”,即较低的免疫原性、较高的抗降解和变性稳定性。图片来源:《美国化学会志》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活性隐形”聚合物。初步数据表明,这种称为......

“生物融合”装置有助恢复瘫痪肢体功能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神经植入物。在对实验鼠进行的研究中,科学家使用该生物融合装置改善了其大脑和瘫痪肢体之间的连接。虽然在将其用于人类之前还需进行广泛的研究和测试,但对于截肢者、失去肢体或......

中科院最新研究为治疗脊髓损伤提供新思路

脊髓损伤(SCI)发生后,由于损伤微环境的动态和复杂性,导致受损部位神经存活和组织再生困难。其中,氧化应激和炎症形成多个正反馈调节信号网络,在损伤后占主导地位,成为外在神经损伤环境的标志。SCI通过各......

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非连续界面构建与演化机制

近日,我所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DNL0305组)王素力研究员和孙公权研究员团队在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HT-PEMFC)低界面传质阻力多孔电极设计构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基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