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2-07 15:12 原文链接: 终端脑神经有新功能可控制脊椎动物规避二氧化碳

  终端脑神经有新功能可控制脊椎动物规避二氧化碳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斑马鱼进行试验,发现终端脑神经可控制脊椎动物对二氧化碳的规避行为。此前,科研人员对其生理功能不甚了解。

  当动物感受到其生命受到威胁时,往往会采取规避行为。小型热带鱼斑马鱼的幼鱼具有通体透明、小型大脑、明确且典型的行动等特点,非常适用于研究动物规避行为的神经回路。以前的实验已发现,斑马鱼的触觉、听觉、视觉受到威胁刺激后会出现逃避行为,但对其受化学物质刺激采取的逃避行为尚不知晓。

  化学感觉是多数动物寻找食物、认知配偶以及规避危险等维持个体生存和保存种族所必须的。它们将化学物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作为危险信号,并作出相应的规避行为。有报告称,对线虫、蝇、鼠等各种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这些动物拥有二氧化碳感知器及二氧化碳信息传达神经回路,但至今为止还不了解鱼类如何对二氧化碳进行响应。

  研究小组此次用二氧化碳刺激斑马鱼幼鱼,引起了斑马鱼明确的规避反应。通过钙成像法分析发现,除嗅觉系统、三叉神经系统、缰核—脚间核神经系统之外,终端脑神经(终神经)也出现了强活性反应。当去除终神经和三叉神经之后,斑马鱼对二氧化碳刺激的应答反应消失。这意味着从终神经至三叉神经的神经回路参与了动物的规避行为。

  研究小组今后将对终神经如何处理二氧化碳刺激信息的机理进行分析,以期阐释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借助终神经实行规避行为的神经基础。

  研究成果将于近期刊登在美国《细胞报告》杂志上。

相关文章

低浓度二氧化碳快速集获器面世

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了一款新的碳捕集系统,其能以前所未有的性能直接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效率高达99%,且捕集二氧化碳的速度至少是现有系统的两倍,成为迄今处理空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碳最快的捕集系统,有望开启直......

氧化铝负载的铁基化合物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

将二氧化碳(CO2)还原为甲酸(HCOOH)等可运输燃料是解决能源和碳资源短缺以及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一个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为此,科学家们开发了由光吸收基质(即光敏剂)和催化剂组成的光催化系......

3亿年前大气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与现代大体相当

5月15日,记者从山东科技大学获悉,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地质工程2000级校友、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吉涛博士团队研究发现,3亿年前大气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与现代大体相当。“约3亿年前的晚古......

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机理研究获突破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多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有效减排和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长期以来是催化领域中一大挑战,而从分子水......

中国科学大曾杰团队实现常压下二氧化碳加氢制长链烯烃

二氧化碳加氢制备化学品是一种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杰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铜-碳化铁界面型催化剂,实现了常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加氢高选择性制备长链烯烃。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

胡炜团队等发现斑马鱼原始生殖细胞特化形成的新机制

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germcell,PGC)是发育过程中最早建立的一群生殖细胞。作为最早形式的生殖干细胞,PGC是有性生殖动物生殖发育的基础,受到广泛关注。目前,PGC的形成有两种学说......

“西北风”巧变“粮”二氧化碳成功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

通过电化学耦合生物发酵实现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长链产品的示意图。科研团队供图科学家又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魔术”了。此前,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那么,二氧化碳除了可以“......

除了“淀粉”外二氧化碳合成“粮食”的新招来了

此前,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那么,二氧化碳除了可以“变”淀粉,还能“变”其他东西吗?答案是肯定的!4月28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自然—催化》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电催......

二氧化碳制环氧乙烷研究获新突破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李春忠和多伦多大学教授EdwardSargent在环氧乙烷高效制备领域取得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催化》。新型氧化还原介导电催化示意图 受访者供图......

废旧锂离子电池可制作低成本二氧化碳吸附剂

近日,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秦昌雷团队提出了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LIB)合成低成本硅酸锂(Li4SiO4)材料,作为二氧化碳(CO2)吸收剂的路线,并验证了技术可行性。相关成果4月18日发表于《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