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9 17:01 原文链接: 中国发表了超四分之一的高被引论文

2022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2022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9月,中国的热点论文数为1808篇,世界排名升至第1位。中国高被引论文数占世界份额为27.3%,数量比2021年统计时增加了16.2%,世界排名保持在第2位。

其中“热点论文”指近2年间发表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高被引论文”指各学科论文在2011-2021年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

据《报告》统计,2021年被引次数超过10万次且影响因子超过30的国际顶尖期刊有18种,2021年共发表论文3.21万篇,其中,中国发表2045篇学术论文和述评文章,排在世界第2位,与2020年持平。

此外,各学科影响因子和总被引次数同居本学科前10%,且每年刊载的学术论文及述评文章数大于50篇的期刊被遴选为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在其上发表的论文属于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2021年中国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8.05万篇,占世界份额的35.2%,排在世界第1位。

《报告》还统计称,2021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48.05万篇,比2020年增加了1.67万篇,其中卓越国际科技论文21.13万篇;卓越国内科技论文26.92万篇,相比去年增长了8.6%。2021年分布在医学领域的卓越科技论文数量较多,卓越科技论文数量达到2万篇以上的学科有临床医学,化学,环境科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计算技术,生物学,农学和地学等8个学科。

所谓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是由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在国际、国内的论文共同组成。其中国际部分选取各学科领域内被引次数超过均值的论文,在此基础上,加入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各学科最具影响力论文、国际顶尖期刊论文等不同维度选出的国际论文。国内部分取近5年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发表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且论文“累计被引用时序指标”超越本学科期望值的高影响力论文。

相关文章

卷,太卷了!院士也来申请国自然面上项目……

科研难做,难在发论文和申基金。两者相比,基金或许更难上一筹。每年到国自然基金评选阶段,那真是千万大军挤独木桥,有人欢喜有人忧。近几年,有不少科研人表示,国自然基金越来越卷了。更有人在小红书上吐槽,现在......

质疑?刚评上院士就被曝十余篇论文造假,涉嫌数据伪造曝光了

2023年8月11日,国际知名医学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影响因子45)撤回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MarkJSmyth等人于2016年4月20日发表的题为“CombinationAnti-CTLA-4......

蓝皮书:穗发表SCI论文数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8月25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在广州发布《广州蓝皮书: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总报告《充分发挥广州核心引擎作用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功能》......

ChatGPT协助下一小时写成杂志接受论文

写论文逐渐到了依靠人工智能的时代,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处是人类终于摆脱了科技论文写作的烦恼,坏处是人类会因此失去科学论文写作的独特能力。过去发表论文是学者成就的重要标准,随着机器代替人脑的这种趋势。......

中国作者论文引用受歧视?最新研究揭示学界间的“暗沟”

自21世纪以来,中国科研的进步有目共睹。尤其是中国论文数量的爆炸性增长,成为了中国学界近年来最显著的成就之一。但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学界似乎“不愿意”引用中国论文。这一现象的成因尚待深究,但它无疑......

多所高校提出“彻底清理学术不端问题论文存量”

近期,全国多所高校提出“彻底清理学术不端问题论文存量”。科技部办公厅此前已于4月27日印发“关于开展论文学术不端自查和挂名现象清理工作的通知”。据北京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网站6月7日消息,按照北......

“学术妲己”背后的真问题是什么

近日,网传一苏姓女博士答辩视频引发“学术妲己”话题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她疑似介入导师婚姻并在导师的帮助下获发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包括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顶刊Nature上发文),最终进入四川大学2023年......

这个实验室《自然》《科学》论文成堆,原来幕后有帮手

科学研究正在经历一场风暴。风暴源于狂飙突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拥抱”还是“逃离”,成为摆在每位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选择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一群喝着网红咖啡、野心十足的年轻人选择了“拥......

一个无人踏足的重要发现!985教授发表经验

“张老师总是非常及时的给我们批阅论文,大多近乎重写。”“他经常凌晨还在看文献,一个快50岁的人了都这么拼,我们还有理由偷懒吗?”张强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教授,他对学生的指导与......

论文打破技术空白,30岁一作即将回国就职

刚刚博士后出站的胡鸿杰,以一作身份新发了一篇《自然》论文。结果,他的“电话被打爆”了。在论文发表仅一周时,下载量就已经超过了44000次。这篇论文由胡鸿杰所在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徐升团队完成,题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