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教授、鲍进特任研究员团队在探索光感知促进脑发育的神经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elanopsin retinal ganglion cells mediate light-promoted brain development”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CELL》上。

婴幼儿在成长发育早期接受的感觉刺激(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对促进其大脑高级认知功能的发育至关重要。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感知觉输入,发育早期视觉(光)感知能促进多脑区的协同发育和高级脑功能的形成。先前的研究显示,出生后即完全避光暗饲养会导致幼鼠多个感知觉皮层突触形成的减缓,其中神经肽催产素(oxytocin)可能是介导该过程的关键分子。然而,在发育早期视觉(光)是如何被感知、并通过何种神经环路和分子机制促进了多脑区协同发育、以及幼年的视觉(光)剥夺对成年高级脑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晰。

哺乳动物的视觉感知起始于视网膜。哺乳动物视网膜中主要存在三类感光细胞:视杆细胞(rods)、视锥细胞(cones)和视网膜自感光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photosensitiveretinalganglioncells, ipRGCs)。不同于介导视觉图像编码的经典成像视觉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ipRGCs通过其基因Opn4编码的感光蛋白视黑素(melanopsin)特异性感知蓝光波段的光,并主要介导非成像视觉功能,如昼夜节律光调节、瞳孔光反射和光调控情绪等。在发育过程中,ipRGCs是最早具有感光功能的视网膜感光细胞,这暗示ipRGCs可能是介导光促进幼年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感光细胞。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敲除编码ipRGCs感光蛋白的基因Opn4,发现缺失ipRGCs感光能力(Opn4-/-)的新生鼠在出生后发育早期,其多个感觉皮层和海马椎体神经元的自发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频率显著降低,且形态学显示椎体神经元的树突棘(spine)数量也显著减少;而在出生后即完全避光暗饲养的实验中,对照组与Opn4-/-新生鼠皮层和海马的突触功能与数量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提示,ipRGCs在出生后可能介导了光促进大脑突触发生的现象。进一步,通过在Opn4-/-新生鼠视网膜ipRGCs中重新快速表达感光蛋白melanopsin,可以促进其皮层和海马的突触发生的显著提高,证明在发育早期,ipRGCs是介导小鼠早期光感受促进脑高级认知区域突触发生的充分且必要的条件(图1)。

为了进一步探究ipRGCs的光感知促进皮层和海马突触发生的环路和分子机制,研究人员通过质谱检测、新生小鼠脑及视网膜神经示踪和调控,发现当ipRGCs被光激活后,会通过视网膜至下丘脑的ipRGCs-视上核(SON)-室旁核(PVN)神经环路,激活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催产素神经元,进而提升了脑脊液中的催产素浓度;而催产素作为神经元突触建立的关键调控分子之一,直接促进了多个大脑皮层和海马的突触形成(图1)。

为了探究发育早期光促进脑突触发育对成年后高级脑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训练小鼠学习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与奖励/惩罚的相关性(Go/No-go行为学),发现幼年期ipRGCs光感受的缺失,会导致小鼠成年后的学习速度显著下降(图2),而这种成年后学习能力的缺陷可以被幼年时人为激活ipRGCs或视上核的催产素神经元所挽救。

综上,这项研究发现了发育早期视觉(光)感知促进大脑高级认知区域神经元突触协同发育的感光、神经环路和分子机制,并揭示了发育早期光感知对成年脑高级认知能力的影响。该研究成果提示公共卫生研究应关注新生儿日常的光环境,进一步探索光环境对新生儿大脑发育的影响。

研究团队表示,下一步团队将继续深入探索发育早期的光输入对哺乳动物健康和生存的影响,为优化新生儿成长发育的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图1:发育早期ipRGCs介导的光感知通过激活视上核(SON)和室旁核(PVN)的催产素神经元,促进不同大脑高级认知区域(大脑皮层、海马等)神经元突触的协同发育。

图2:发育早期ipRGCs介导的光感知提高成年后小鼠的学习能力。

(示意图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刘慧老师完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博士生胡佳希、博士生史逸铭和鲍进特任研究员(现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教授和鲍进特任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成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基金委、峰基金、安徽省、中科院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资助。


相关文章

中科大团队设计等离激元催化新材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58.shtm本报合肥3月6日电(记者马荣瑞通讯员王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熊宇杰、龙冉研究团队设......

习惯性查看社交媒体或影响青少年大脑发育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者在首批关于青少年神经发育和科技使用的长期研究中报告称,青少年习惯性查看社交媒体会引起大脑对周围世界的反应变化。相关研究1月3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儿科学》杂志。新研究......

他26岁攻克世界难题,任中科大特任教授

他1994年出生,14岁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5岁成为威斯康星大学助理教授,26岁攻克世界数学难题、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陈杲是人们口中的“天才”和“神童”。“我挺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并......

中科大科研团队提出有潜力的生育力保存新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赵刚教授与生命科学学院史庆华教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曹云霞教授合作,通过基于结构仿生和空间物理场的协同抑冰效应,成功实现小鼠卵泡的高质量深低温保存。相......

科学家发现行星际太阳风中的湍动磁场重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深空探测实验室教授陆全明和王荣生研究团队,发现行星际太阳风中湍动磁场重联的直接证据,揭示了行星际太阳风中湍动磁场重联发生率和背景太阳风风速的关系,证实了湍动磁场重联......

半合成生物传感器揭示辅酶A代谢平衡

CoA半合成生物传感器以及对CoA代谢平衡的重新诠释 受访者供图CoA由维他命B5在体内合成,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物(辅酶)之一,其参与体内众多代谢通路,比如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蛋白翻译......

中国科大实现可滑动纳米机电谐振器

一个振动物体的振动性质受到其固定方式的影响,这一规律不仅激励人们在宏观世界发明了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乐器,也指引人们在微观尺度上设计制备不同类型的力学谐振器。其中,纳米机电谐振器具有质量轻、频率高、品质......

更多的原子,更好的传感器

发展现代化先进量子测量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它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国际化发展潮流,同时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由于里德堡原子具有较大的电偶极矩,可以对微弱电场产生很强的响应,因此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

仿生矿化:超高弛豫率磁共振对比剂诞生记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与合肥工业大学陆杨教授团队、康斯坦茨大学研究团队合作,研制出了一种新型超高弛豫率磁共振对比剂。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相比目前临床在用的对比剂,新型......

科研人员为多种植物叶片代谢物“拍照”

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于《分析化学》杂志中国科大供图在已知植物种群中,有约20万个植物代谢物的化学结构被鉴定出来。植物代谢物的成分分析和空间成像对探讨植物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运输、生理机制、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