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09 09:54 原文链接: 中国农科院7项成果获2017年国家奖

   记者从今日举行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完成的1项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图片来源于网络

  蜜蜂研究所研究员吴黎明牵头完成的“优质蜂产品安全生产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庆文牵头完成的“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金黎平牵头完成的“早熟优质多抗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杨其长牵头完成的“高光效低能耗LED智能植物工厂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任天志牵头完成的“全国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监测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张金霞牵头完成的“食用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与广适性品种选育”和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廖伯寿牵头完成的“花生抗黄曲霉优质高产品种的培育与应用”等6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吴黎明带领团队发明了蜜蜂多王群组建技术,创新了蜂胶、蜂蜜高效生产技术,构建了主要蜂蜜化学指纹图谱,发明了10种蜂产品品质识别技术。支撑了蜂群高效饲养、蜂产品高值化利用、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领域科技水平的提升,有力推动了蜂产业健康发展。

  杨庆文带领团队系统查清了全国各类野生稻居群的精准信息,围绕消除主要威胁因素研发的原生境保护技术,有效保护了65个濒危居群。全国百余家单位利用其采集保存筛选创新的近两万份水稻种质资源,育成水稻新品种114个。有力推动了我国野生稻长久保护和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金黎平带领团队收集、保存并系统评价了2228份种质资源,建立了高效早熟育种技术体系,育成了以中薯3号和中薯5号为代表的7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审早熟优质多抗新品种,满足市场和种植区域的多样性需求,扩大了早熟马铃薯种植区域,实现了早熟品种更新换代。

  杨其长带领团队率先提出植物光配方概念,创制出基于光配方的LED 节能光源及其控制技术装备,显著提高光效。探明了PAR 单色光、UV 和FR 对植物产量与品质形成的机制,提出了植物工厂主要作物光配方优化参数;创制出红蓝芯片组合与荧光粉激发两大类LED 光源;研发出移动与聚焦LED 光源及其调控技术装备,实现节能50.9%。研发出光效、能效与营养品质提升的多因子协同调控技术,集成创制出3个系列智能LED 植物工厂成套产品,实现规模化应用。

  任天志带领团队突破了定量难、变异大等农田面源污染监测技术瓶颈,首创了全国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平台。建成了首个国家农田面源污染大数据。创建了全国农田面源污染核算方法,首次摸清了全国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的底数和重点区域,集成了农田面源污染减排技术模式并得到大面积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农田面源污染监测控制能力。

  张金霞带领团队创建了世界最大的食用菌标准菌株库,解决食用菌品种鉴定和菌种质量判别的技术难题。首创结实性、丰产性、广适性“三性”为核心的高效育种技术,根据我国园艺设施条件,育成了平菇、金针菇、毛木耳等广适性新品种,促进了我国食用菌品种的更新换代。

  廖伯寿带领团队发明了花生黄曲霉产毒抗性高通量鉴定方法,明确了产毒抗性主效QTL,发掘创制了一批抗性水平和稳定性突出的种质资源,建立了以白藜芦醇为生化标记的抗性辅助选择技术,育成了目前国际唯一的高抗黄曲霉产毒、高抗青枯病,高白藜芦醇、高蛋白、高产于一体的突破性花生品种“中花6号”,以及我国唯一审定的抗黄曲霉素兼高油酸品种“天府18号”。品种在黄曲霉毒素多发区覆盖占比30%以上,有效控制了黄曲霉毒素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威胁。

  此外,以中国农科院院属研究所作为参加单位还获得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水稻研究所参与完成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与机具”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参与完成的“民猪优异种质特性遗传机制、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植物保护研究所参与完成的“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关键技术及应用”,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参与完成的“肝移植新技术——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的建立与应用”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相关文章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

各有关单位:为做好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保障省科学技术奖评审质量,根据《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6号),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起草制定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现......

202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公布,329项获奖!(附名单)

今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2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豫政〔2023〕41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北京市科协开展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北京地区推选工作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开展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北京地区推选工作的通知市学会、基金会,各区科协,基层组织,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

日本大型核聚变实验装置开始运行

日本和欧盟共同建设、位于日本茨城县那珂市的大型核聚变实验装置12月1日开始运行,向实现“人造太阳”又迈进了一步。核聚变是两个轻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核聚变理论上可以提供几......

新规则新机遇!一览国家级、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重大变革!

科技奖励,因与单位评比、人才帽子评比密切相关,成为部分科技人员的至高追求。从近几年奖励评比来看,科技奖励变得越来越难、越来越卷了。国家奖、省部级奖、社会科技奖三个角度近几年的改革与变化如下:一、国家科......

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行业评审通过结果公布

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设立于2008年,是河北省科技的最高奖项,也是科技终身成就奖,每2年评审一次,每次最多奖励2人。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研工作者,是科技创新领......

蜜蜂从1.2亿年前古代超大陆“飞”来

在一项关于蜜蜂新进化史的研究中,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团队发现蜜蜂要比之前认为的起源更早,多样化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泛。新研究将蜜蜂家谱追溯到超过1.2亿年前的古代超级大陆冈瓦纳,其中包括今天的非洲......

科技界“基础设施”让科学对话更顺畅

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名词都有明确的科学意涵,它们的规范释义离不开各界专家们的持续贡献,科技名词规范统一之后,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对话”也就是科普工作才能顺畅开展。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市......

“快乐因子”减少,蜜蜂也会“失魂落魄”

昆虫与脊椎动物的大脑存在巨大的解剖学差距,它们也能拥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吗?最近,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谭垦研究员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JamesNieh在《当代生物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

一直向前奔跑,“甜蜜”终将来到

100年前,德国动物学家、行为生态学创始人卡尔·冯·弗里希发现采集蜂在回巢时,会以“8字舞”的方式运动,从而向其他蜜蜂传递蜜源的消息。1973年,弗里希因为一系列有关蜜蜂“舞蹈语言”的发现,获得了诺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