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2 14:11 原文链接: 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产业链现状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本文核心数据: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全钒液流电池主要投产项目布局

1、全钒液流电池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产业重心位于中上游

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上游主要涉及钒资源的开采与冶炼,中游则进行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包括功率单元(电堆)与能量单元(电解液)两大部分,下游主要负责储能项目的开发和运营。由于下游储能市场可选择技术路径较多,且当前电化学储能主力仍为锂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的增长目前对下游影响较小,产业变化主要集中在上游和中游。

图表1: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梳理

全钒液流电池的上游资源开发、生产、提炼企业主要有钒钛股份、攀钢集团、河钢集团、安宁股份等;中游是电堆、电解液、隔膜厂商有国网英大、上海电气、中电兴发等公司;下游储能集团包括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国家电网等。

图表2: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生态图谱

2、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产业链区域热力地图:上游企业布局围绕钒资源分布

根据区域热力图,我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产业链上企业相对分散,其中,上游企业主要布局在钒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如四川、河北等地区;下游电网、发电企业主要集中于北京。

图表3: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竞争者区域分布热力图-按注册地

3、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企业竞争情况:处于商业化运营初期,市场参与者相对较少

整体来看当前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仍处于商业化运营初期,市场参与者相对较少,行业前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由头部厂商进行推动;后期受下游大型电网、发电侧项目进程,有望推动产业链向规模化发展。

图表4:2022年全钒液流电池行业主要竞争者

4、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项目布局汇总情况

此前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仍处于小规模示范验证阶段,项目单体规模基本不超过10MW,而2021年以来国内已有数个百MWh级别的大型全钒液流电池项目陆续启动。2022年10月底,由大连融科建设的首个国家级大型化学储能示范项目大连恒流储能电站一期100MW/400MWh正式并网发电,是迄今全球功率最大、容量最大的百兆瓦级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

图表5:截至2022年中国全钒液流电池部分投运项目(单位:MW,MWh)


相关文章

多功能可穿戴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教授蔡欣和教授方岳平等人在多功能集成电极及其柔性可穿戴锌-空气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他们通过设计构建0D/2D/3D异质结构的双相纳米合金薄膜用于催化析氢/析氧/氧还原......

比亚迪宣布将加大两轮车研发投入6月试点“能上楼的安全电池”

2月,南京某小区电动两轮车引发火灾一事,引起广泛关注。彼时,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发文宣称,基于南京“2.23”火灾事故,电池管理团队、开发团队“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探讨对两轮车品质安全解决方案,决定将乘......

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获新进展

中新网北京4月4日电(记者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李瑛研究员、唐奡研究员团队在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证明,电极界面优化设计可有效提升铁......

华为公布新专利“迪王”15GWh项目明年5月投产钠电赛道再升温

钠电池产业在“从0到1”的过程中大踏步前进。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4月2日公布一项名为“钠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应用”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17810379A,专利申请日为2......

下一代锂硫电池或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

澳大利亚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下一代锂硫电池有望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而不像目前这样需要数小时。这一突破有可能彻底改变储能技术,推动高性能电池系统的发展,为消费电子产品和电网应用储能系统提供性能更......

新能源汽车浪潮下的锂电池实验室装备革新

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特别是新能源车市场迎来了显著增长,为2024年的新起点带来了希望。在今年的两会上,锂电产业链成为了热议话题。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锂电产业链上下游的重......

宁德时代获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发明专利授权

宁德时代(300750)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制造设备、电池及用电装置",专利申请号为CN202110873211.6,授权日为2024年3月12......

哈工大科研团队提出界面电子耦合机制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王振波教授团队在双功能氧电催化剂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设计钴-氮-铬跨界面电子桥打破制约活性-稳定性转换以实现超稳定的双功能氧电催化剂》为题发表在《德国应......

新型钙氧气电池成功研发

近日,复旦大学纤维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学系、先进材料实验室、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彭慧胜/王兵杰团队,联合王永刚、周豪慎、陆俊等合作者,研发出一种新型钙-氧气电池,该电池可在室温条件下......

经济效益放大40倍!我国科研团队用废旧电池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夏宝玉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技术,利用回收的废旧电池将二氧化碳(CO2)转化为甲酸,这是一种具有高经济价值的产品。他们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在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