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6 17:11 原文链接: 专访思路迪创始人熊磊精准医疗核心在于精准药物开发

  3月8日,2018 EBC易贸生物产业大会在苏州正式开幕,超千位的行业精英齐聚一堂,以“精准医疗”为核心,探讨了包括“体外诊断”、“抗体药物”“细胞免疫治疗”等多个热门领域的最新进展、发展趋势。

  其中,在“基因检测行业机遇与挑战”分会场,熊磊博士进行了题为《风口之后的精准医疗现状与机会》的主题报告。结合自身的创业历程,熊磊博士回顾了近7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的发展变革,并从“肿瘤精准医疗”这一细分领域探讨了伴随诊断指导个性化治疗的潜能和价值。

  “2015年前行业处于一个相对‘黑暗’的时期,很多人不认可。随后两年,精准医疗行业开始发生大的变革,初创公司争先恐后地挤占市场。”熊磊表示,“动辄‘千亿市场’的热捧并不是一个好的预兆。如果大家过多拥挤在重复的领域,这其实是一种盲目追高。”他认为,当下行业发展趋向冷静,我们需要思考真正的“风口”。

  1

  肿瘤精准医疗的核心

  报告中,熊磊对比了经典肿瘤药物开发流程(多基于病理分型),给出自己的答案:精准医疗的核心在于精准药物开发。而且,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分子靶点的鉴别、标志物的筛选、诊断工具的开发、精准临床试验的设计、伴随诊断试剂盒的研发以及诊疗一体化的营销。

  结合病理分型、基因、蛋白和代谢分子信息等多层信息可以实现肿瘤患者的精准分型,从而做到精准的临床入组。这一策略可以增加新药的临床通过率。“精准医疗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测序,它的目的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药物的响应率。”熊磊强调道。

  生物探索:如何定义“肿瘤诊疗一体化”?将给肿瘤患者带来哪些益处?

  熊磊:以肺癌为例,通常从病理上判断肿瘤的类型(腺癌、鳞癌或者小细胞肺癌等),现在我们还需要判断患者携带的突变类型,这些诊断是对症下药更精准的依据。“肿瘤诊疗一体化”的关键在于个性化精准用药诊断。这跟以前的治疗概念是不同的。

  生物探索:肿瘤NGS测序存在一定的弊端,您认为应该如何改变?

  熊磊:首先,要完善药物的临床试验体系,即基于生物标志物的“药物-诊断”联合开发的临床试验。只有这一步完善了,才能从上游推动伴随诊断在药物研发、用药指导中的价值,最终改善肿瘤诊疗一体化的产业链。我认为,这些改变离不开国家法规的推动、资本的认知和技术的突破。

  2

  “诊断-药物”联合开发的必然趋势

  1998年,首个乳腺癌靶向药物赫赛汀(Herceptin)与其相应的伴随诊断试剂(HER2过表达)获FDA批准上市,由此开启了伴随诊断与药品“捆绑”上市的先河。根据FDA的定义,伴随诊断可以筛选最有可能获益于特定治疗产品的患者、可以预估可能因为治疗而产生严重副作用的患者、可以监控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熊磊认为,中国的投资者过度关注伴随诊断本身。他认为,伴随诊断是精准医疗体系的辅助工具,其根本价值是解决药物临床需求。

  生物探索:伴随诊断与药物研发“联合开法”是否是一个必然趋势?

  熊磊:我认为,伴随诊断与药物研发“绑定”的模式是一种必然趋势。首先,从药物研发角度出发,它需要伴随诊断。基于生物标志物可以选择更为合格的临床患者、明确候选分子是否有效结合靶标。其次,从法规角度出发,CFDA越来越开放,紧跟国际步伐。所以,我相信,药物的伴随诊断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生物探索:伴随诊断支持药物开发的标准如何界定?

  熊磊:药物的伴随诊断,不可能脱离药物。所以,伴随诊断的标准一定基于药物临床试验结果。如果在伴随诊断指导下完成的临床试验,药物达到了观察指标,那么则说明药物是成功的,这个成功源于伴随诊断对患者人群的正确筛选,自然伴随诊断也是成功的。

  生物探索:思路迪在推动“肿瘤诊疗一体化”中发挥着怎样的职责?

  熊磊:思路迪的产品线囊括了伴随诊断、药物研发,我们正身体力行地推动“诊断-药物”临床体系的建立,希望这些实践能够形成一定的企业标准,从而对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关文章

医生在肠癌患者身上“借道”拆除“定时炸弹”

一个月前,77岁的李先生因大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在当地医院做了急诊结肠造口手术,这让李先生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必须整天带着“粪袋子”生活,极其不便,而且肠道肿瘤还留在他的体内,像一个“定时炸弹”,......

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4月10日,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以下简称“北京市肿瘤防办”)透露,《2022北京肿瘤登记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已正式发行。自2021年北京市首次以年报形式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本市居民恶性肿瘤监测......

《2022北京肿瘤登记年报》发布!甲状腺癌、结直肠癌显著增长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以下简称,北京市肿瘤防办)出版的《2022北京肿瘤登记年报》(以下简称,《年报》)于2023年4月正式发行。自2021年北京市首次以年报形式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本市居民恶性肿瘤监......

我国学者在驱动肿瘤发生和转移的表观遗传机制新进展

图 HRAS m6A修饰调控肿瘤细胞命运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203348、82103230、82025029、82150114)等资助下,东南大学高山教授课题组在驱动肿瘤发......

揭示肠道组织共生菌调控肿瘤免疫监视的功能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王硕研究员、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夏朋延研究员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亿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Cell子刊CellHost&Microbe上发表了题为:Tissue-resident......

聂广军等团队在肿瘤细菌疗法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聂广军、赵潇在肿瘤细菌疗法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odular-designedengineeredbacteriaforprecisiontumori......

左小磊等合作开发基于DNA框架的多维癌症诊断分子分类器

准确反映临床行为的疾病分子分类奠定了精准医疗的基础。计算机内分类器的发展加上基于DNA反应的分子实现标志着更强大的分子分类的关键进步,但处理多种分子数据类型仍然是一个挑战。2023年3月27日,上海交......

华大智造携手和瑞基因,加速肿瘤精准诊疗高质量发展

2023年3月27日,华大智造与福建和瑞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和瑞基因”)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华大智造将提供DNBSEQ测序平台以及自动化平台,助力和瑞基因在癌症早筛及药物伴随检测产品注册申报......

共同抑制这两个靶点极大提高了抗肿瘤治疗的效果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2020年新增病例近100万例。这种癌症是一组肿瘤,影响不同的解剖位置,包括口腔、舌头、咽部、喉部和唾液腺。其中90%的肿瘤起源于鳞状细胞。尽管HN......

高氧条件下通过抑制关键信号轴延缓肿瘤生长

为了帮助肿瘤生长和扩散,癌症细胞改变细胞外环境的化学成分,并通过释放代谢物、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重新规划其微环境。反过来,微环境可以对癌症细胞施加各种非细胞自主压力,包括营养和缺氧以及细胞外空间酸化。癌......